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85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11
本申请公开了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设备,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具体方案为:制冷系统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满足末端负载冷量需求同时实现节能;且制冷系统可稳定运行,蓄冷罐稳定充冷和放冷,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制冷,利于降低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P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
技术介绍
随着新基建的发展,数据中心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系统制冷方式在数据中心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尤其对于大中型数据中心而言,水系统制冷方式节能效果非常明显。现有的水系统的制冷方式,通常采用freecooling(免费制冷)、制冷机+板换器混合制冷、制冷机制冷等某一种固定的制冷模式,可以稳定的提供某一恒定温度的冷水,用于对数据中心的末端负载如空调等进行供冷。而由于数据中心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运行时需要不同的冷量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高,而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而制冷系统为了避免喘振或者停机的问题,仍需要保持较低的出水温度,无法应对末端负载不同的冷量需求,在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存在极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蓄冷罐、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以及末端负载,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所述制冷机的出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连通;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连通;至少两套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在所述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不同时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制冷系统,所述方法由所述制冷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器,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制冷单元中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的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制冷策略,控制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任一套所述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制冷系统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冷系统可以较为稳定的运行,蓄冷罐能够稳定充冷和放冷,且制冷机不会出现喘振等现象;并且,制冷系统成本较低、方便实施和维护,可适用于对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制冷,也有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指标PUE。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控制器的框图;图4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框图。附图标记:110:制冷单元;111:制冷机;112:板式换热器;120:蓄冷罐;130:末端负载;140:一次泵;150:环形管路;160:二次泵;161:第一类二次泵;162:第二类二次泵;170:管道;171: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现有的水系统的制冷方式,通常采用freecooling(免费制冷)、制冷机+板换器混合制冷、制冷机制冷等某一种固定的制冷模式,可以稳定的提供某一恒定温度的冷水,用于对数据中心的末端负载如空调等进行供冷。而由于数据中心在不同的负荷状态下运行时需要不同的冷量需求,例如数据中心高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高,而数据中心低负荷运行时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而制冷系统为了避免喘振或者停机的问题,仍需要保持较低的出水温度,无法应对末端负载不同的冷量需求,在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存在极大的能源浪费。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制冷系统,涉及制冷设备领域,涉及可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设备,而该数据中心可用于包括但不限于云计算、云平台、云服务、云存储、深度学习、大数据、神经网络等应用场景。考虑在制冷系统中设置至少两套制冷单元,每套制冷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制冷模式,每种制冷模式制冷效果不同,一套制冷单元单独运行、或者多套制冷单元同时运行时,可灵活的输出不同温度的冷水,进而可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确定合适的制冷策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更具体的,通过制冷系统设置的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中每一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通过根据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控制每一制冷单元的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可以向蓄冷罐和末端负载提供所需温度的冷水,以在满足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此外,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蓄冷罐、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以及末端负载,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所述制冷机的出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n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连通;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连通;/n至少两套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在所述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不同时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蓄冷罐、至少两套制冷单元、以及末端负载,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包括串联的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所述制冷机的出水端为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
其中,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连通;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连通;
至少两套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在所述末端负载的冷量需求不同时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以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末端负载以及所述至少两套制冷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并根据所述末端负载的目标冷量需求、以及所述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当前的制冷能力以对应的制冷策略分别控制每一所述制冷单元所述制冷机和/或所述板式换热器是否工作,从而向所述末端负载和所述蓄冷罐注入冷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一次泵;
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一次泵,所述蓄冷罐的出水端以及末端负载的出水端汇聚后连接至各所述一次泵,以在所述一次泵启动后向其连接的所述制冷单元的进水端进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环形管路;
每一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环形管路,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环形管路连接,以使所述制冷单元的出水端输出的冷水在所述环形管路中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和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二次泵,用于连接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与所述环形管路,以在所述二次泵启动后向所述末端负载的进水端进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二次泵包括第一类二次泵以及第二类二次泵;
所述第一类二次泵至少有两个,每一所述第一类二次泵进水端连接于所述环形管路的不同位置处,用于在仅采用一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时,或者在采用至少两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所述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时,通过启动所述第一类二次泵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所述第二类二次泵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类二次泵,用于在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通过启动所述第二类二次泵对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末端负载进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环形管路通过至少两个管道连接所述蓄冷罐的进水端;每一管道的进水端连接于所述环形管路的不同位置处,且每一管道上设置阀门,以在采用多个所述制冷单元制冷、且每一制冷单元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不相同时,通过所述阀门控制不同的制冷单元的冷水进行混合后向所述蓄冷罐进水,对所述蓄冷罐充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策略包括:
控制所述制冷单元的启动数量、所启动的制冷单元之间对制冷机和板式换热器的启动方式相同或不相同、以及每一所启动的制冷单元启动制冷机和/或板式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中,在所述制冷单元不工作时,由所述蓄冷罐向所述末端负载注入冷水。


10.一种制冷系统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钎林新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