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16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包括拉杆组件、缸体组件、支架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一端与缸体组件连接,所述的缸体组件与支架组件通过三个外六角螺母紧固连接,螺母端面与支架组件前端面贴合,所述的支架组件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和弹簧垫圈与水下运动平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形及结构与打气筒接近,所述缸体内灌水过程简单,自动实现装水操作,无需水下进行减租介质的填充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考虑所述的缸体内减阻介质的选择和更换问题,就地取材,循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根据平台不同运动速度更改缸体壁上泄水孔尺寸和数量实现不同的减速制动需求,满足经济性、时效性等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水下运动平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运动平台是为模型提供水平牵连运动速度的试验装置,应用于水下运动航行体等领域。考虑到实际水池试验中运动平台轨道的行进距离有限,在运动平台完成对试验模型的水平拖曳运载之后,需要在轨道剩余有效运动距离内及时减速制动,以免损坏试验装置。陆地上常见的针对平台滚动部件的制动方式有鼓式刹车、盘式刹车等,此类方法结构复杂,在长时间水下重复性试验时存在可靠性差等问题,且此类水下紧急刹车制动容易造成运动平台的脱轨、侧翻等事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在水下有效可靠地进行减速并制动的装置,保障水下运动平台装置的安全,以及重复性试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灵活、操作简便、可靠性好、性能稳定的水下运动平台减速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其组成包括:拉杆组件、缸体组件、支架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一端与缸体组件连接,所述的缸体组件与支架组件通过三个外六角螺母紧固连接,螺母端面与支架组件前端面贴合,所述的支架组件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和弹簧垫圈与水下运动平台连接。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触头堵、触头、拉杆、活塞垫、活塞、活塞固定螺母,所述的触头堵,由具有缓冲减振的硬质橡胶材料制成,触头堵与触头连接,所述的触头与拉杆一端连接,所述的拉杆另一端与活塞垫连接,所述的活塞垫后安装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与拉杆连接,活塞前端面与活塞垫端面贴合,所述的活塞后安装有活塞固定螺母,所述的活塞固定螺母与拉杆端部连接,活塞固定螺母置于活塞之后,且活塞固定螺母柱台部分大端面与活塞后端面贴合。所述的缸体组件包括触头导套、触头前帽、缸体、缸体后堵,所述的触头导套两端为轴段,中间带有外六角柱形定位凸肩,导套中心开有通孔,所述的拉杆通过中间孔,可在孔中轴向移动,所述的触头导套与触头前帽连接。所述的触头前帽为外六角柱体中间开有阶梯孔,小孔与触头导套一端连接,大孔与缸体一端连接。所述的缸体壁上开有上、下两组小孔,两组小孔位置相差180°上下相对布置,如此布置小孔位置方便将水灌入和将气体排出,所述的缸体另一端与缸体后堵连接,所述的缸体后堵为外六角柱体,中间开有盲孔。所述的支架组件有两组,所述的支架组件包括支架前板、支架拉板、支架上板,所述的支架前板中间开有通孔,与缸体连接,一组所述的支架组件的支架前板与缸体前部连接,两侧由所述的触头前帽和一个外六角螺母夹紧定位,所述另一组支架组件的支架前板与缸体后部连接,所述另一组支架组件的支架前板通过旋合在缸体外壁上两个外六角螺母夹紧定位,所述的支架前板两侧与两个支架拉板连接,所述的支架前板与两个支架拉板上侧与支架上板连接,所述的支架上板开有3组螺纹孔,方便与水下运动平台定位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所述的装置预先固定在水下运动平台上,所述的装置中缸体内腔灌满水后,平台运载模型在轨道上运动开始试验,待所述的触头堵撞到轨道末端挡板时,拉杆组件制动运动平台惯性作用下向前持续运动,通过缸体壁上的小孔将水挤压出去,通过排水消耗运动平台的动能,实现减速及制动,减速制动效果良好。2.本专利技术外形及结构与打气筒接近,所述缸体内灌水过程简单。试验前将所述的拉杆从缸体中抽出灌入空气,下水时由于浮力作用气体通过上方上排气孔一和上排气孔二排出,水从下方孔进入,自动实现装水操作,无需水下进行减租介质的填充工作。3.本专利技术无需考虑所述的缸体内减阻介质的选择和更换问题,就地取材,循环利用。4.本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根据平台不同运动速度更改缸体壁上泄水孔尺寸和数量实现不同的减速制动需求,满足经济性、时效性等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运动到轨道末端减速制动过程中撞击防脱轨挡架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拉杆组件,2-支架组件,3-缸体组件,4-螺母,5-触头堵,6-触头,7-拉杆,8-触头导套,9-活塞垫,10-支架前板,11-支架上板,12-支架拉板,13-上排气孔一,14-上排气孔二,15-缸体,16-缸体后堵,17-下灌水孔一,18-下灌水孔二,19-活塞固定螺母,20-活塞,21-触头前帽,22-防脱轨挡架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包括拉杆组件1、支架组件2、缸体组件3、螺母4。优选地,所述拉杆组件1包括触头堵5、触头6、拉杆7、活塞垫9、活塞20、活塞固定螺母19,触头堵5与触头6连接,所述触头6与拉杆7左侧小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拉杆7右侧小端与活塞垫9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的活塞20与拉杆7通过间隙配合连接,所述的拉杆7末端与活塞固定螺母19通过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缸体组件3包括触头导套8、触头前帽21、缸体15、缸体后堵16,所述的触头导套8两端为轴段,中间为外六角柱形定位凸肩,所述的触头导套8与触头前帽21连接,所述的触头前帽21为外六角柱体,小孔与触头导套8右端连接,大孔与缸体15左端连接,所述的缸体15右端与缸体后堵连接。所述的活塞垫9、活塞20、活塞固定螺母19均在缸体15内。优选地,所述的支架组件2包括支架前板10、支架上板11、支架拉板12,所述的支架前板10中间开有通孔,左端支架前板10与缸体15左端连接,由所述的触头前帽21定位和一个螺母4旋紧固定,所述的右端支架前板10与缸体15右端连接,支架前板10被两个螺母4共同夹紧定位,所述的支架前板10两侧与两个支架拉板12连接,所述的支架前板与两个支架拉板12的上侧与支架上板11连接,所述的支架上板11开有3组螺纹孔,方便与水下运动平台定位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触头堵5为具有缓冲和减振性质的橡胶材料制成,缸体上开有两组小孔上排气孔一13,上排气孔二14,下灌水孔一17,下灌水孔二18,拉杆7沿触头导套8中间通孔轴向移动并带动活塞垫9、活塞20、活塞固定螺母19在缸体15内轴向移动,缸体后堵16方便拆卸。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试验前通过所述的支架上板11上开有的3组螺纹孔将装置用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水下运动平台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触头6将拉杆从缸体15内拉出,通过缸体15上的两组小孔缸体上开有两组小孔上排气孔一13,上排气孔二14,下灌水孔一17,下灌水孔二18将空气吸入缸体15内腔。将运动平台放入水中轨道,通过缸体15上下方的下灌水孔一17,下灌水孔二18灌入水,并通过上方的上排气孔一13,上排气孔二14排出缸体15内腔中的气体。试验时平台携带模型在轨道上运动,在完成相应动作后,所述拉杆7前端的触头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拉杆组件、缸体组件、支架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一端与缸体组件连接,所述的缸体组件与支架组件通过三个外六角螺母紧固连接,螺母端面与支架组件前端面贴合,所述的支架组件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和弹簧垫圈与水下运动平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拉杆组件、缸体组件、支架组件;所述的拉杆组件一端与缸体组件连接,所述的缸体组件与支架组件通过三个外六角螺母紧固连接,螺母端面与支架组件前端面贴合,所述的支架组件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和弹簧垫圈与水下运动平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拉杆组件包括触头堵、触头、拉杆、活塞垫、活塞、活塞固定螺母,所述的触头堵,由具有缓冲减振的硬质橡胶材料制成,触头堵与触头连接,所述的触头与拉杆一端连接,所述的拉杆另一端与活塞垫连接,所述的活塞垫后安装有活塞,所述的活塞与拉杆连接,活塞前端面与活塞垫端面贴合,所述的活塞后安装有活塞固定螺母,所述的活塞固定螺母与拉杆端部连接,活塞固定螺母置于活塞之后,且活塞固定螺母柱台部分大端面与活塞后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运动平台的减速制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缸体组件包括触头导套、触头前帽、缸体、缸体后堵,所述的触头导套两端为轴段,中间带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贵辉姚熊亮栾景雷方明孙龙泉王志凯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