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软袋的灌装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78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袋的灌装装置和方法,所述软袋的灌装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组件、转移组件、第二输送组件和灌装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软袋;所述转移组件用于从第一位置接收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的所述软袋并将该软袋转移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二位置接收从所述转移组件转移来的所述软袋,所述灌装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软袋进行灌装,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还用于沿第二方向输送灌装后的软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通过转移组件可将第一输送组件上的软袋转移到第二输送组件上进行灌装,使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相互独立,降低了设计成本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袋的灌装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装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软袋的灌装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软袋灌装装置通常设计成一个运输轨道,软袋在该运输轨道上完成夹持、输送和灌装过程。由于软袋上导管的直径较小,软袋与灌装金属头的自动对接精度难以保证,现有灌装过程中,常依赖人工将软袋套装在灌装金属头上,效率较低。同时,灌装金属头的位置与角度固定,通用性较弱,且该软袋灌装装置的结构相对较复杂,成本较高,发生故障时,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软袋的灌装装置,通过转移组件可将第一输送组件上的软袋转移到第二输送组件上进行灌装,使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相互独立,在软袋转移过程中便于调节软袋的位置和角度,使得软袋和灌装组件的对接更精准,提高了灌装效率,同时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设计更简单,降低了设计成本和维修成本。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软袋的灌装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软袋;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从第一位置接收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的所述软袋并将该软袋转移至第二位置;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二位置接收从所述转移组件转移来的所述软袋;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软袋进行灌装,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还用于沿第二方向输送灌装后的软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通过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并通过转移组件将第一输送组件上运输的软袋转移到第二输送组件上,以在第二输送组件上对软袋进行灌装,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相互独立,在软袋转移过程中便于调节软袋的位置和角度,使得软袋和灌装组件的对接更精准,提高了灌装效率,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软袋的灌装装置能够完成软袋的自动化灌装,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软袋的灌装装置中第一输送组件和第二输送组件的设计更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在第一输送组件或第二输送组件发生故障时,可单独维修第一输送组件或第二输送组件,降低了维修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杆、第二杆、第一套筒和夹持部件,所述支撑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腔,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下端的外周且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该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通槽上,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通槽上,所述第二杆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且所述第二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杆的中间部相连,所述第二杆的上端与所述夹持部件相连,所述夹持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夹持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来的所述软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由第一电机带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三杆,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上端的外周,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杆沿所述第二杆的径向穿设在所述第二杆上,所述第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所述第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滑槽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横杆、连杆组件和连接部件,所述横杆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周壁相连,所述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横杆和所述夹持部件,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带动下可带动所述夹持部件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第二连杆可旋转地和所述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第三连杆可旋转地和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所述第四连杆可旋转地和所述第三连杆相连,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夹持部件和所述连接部件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四杆、连接板和第五杆,所述第四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相连,所述第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五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部件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与所述支撑件相连且邻近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设置,所述承重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连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升降件,所述升降件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下方,所述升降件和所述支撑件的下端面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且与所述支撑件的内周壁相连,所述第二杆贯穿所述保护件,且所述第二杆相对于所述保护件可旋转和可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方法包括:沿第一方向输送软袋,并将所述软袋输送到第一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接收所述软袋并将该软袋转移至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二位置接收所述软袋并对该软袋进行灌装,将所述灌装后的软袋沿第二方向输送。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方法,通过在第一位置接收软袋,在第二位置对软袋进行灌装,实现了软袋的转移和灌装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转移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套筒和第一齿轮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支撑件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中连杆组件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示意图。图8是图2中第五杆和夹持部件的示意图。图9是图8中夹持部件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的支撑件和保护件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的支撑件和升降件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袋的灌装装置的第二套筒和第三杆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输送组件10,输送台11,转移组件20,升降件201,支撑件21,第一杆211,第二杆212,杆安装孔2121,第一腔213,挡板214,第一滑槽215,第一段2151,第二段2152,第三段2153,第二滑槽216,第三滑槽217,第四滑槽218,凸台219,第一套筒22,第一通槽221,第二通槽222,夹持部件23,第三耳部231,第四耳部232,第一夹头233,第一夹持槽2331,第二夹头234,缺口2341,夹持槽235,第一齿轮24,第二齿轮241,第二套筒25,横杆251,第三杆252,连杆组件26,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袋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软袋;/n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从第一位置接收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的所述软袋并将该软袋转移至第二位置;/n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二位置接收从所述转移组件转移来的所述软袋;/n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软袋进行灌装,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还用于沿第二方向输送灌装后的软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袋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组件,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输送软袋;
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用于从第一位置接收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的所述软袋并将该软袋转移至第二位置;
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二位置接收从所述转移组件转移来的所述软袋;
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对所述软袋进行灌装,所述第二输送组件还用于沿第二方向输送灌装后的软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袋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包括支撑件、第一杆、第二杆、第一套筒和夹持部件,所述支撑件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腔,所述支撑件的下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均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下端的外周且相对于所述支撑件可转动,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该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通槽上,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穿设在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通槽上,所述第二杆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在所述第一腔内,且所述第二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杆的中间部相连,所述第二杆的上端与所述夹持部件相连,所述夹持部件用于从所述第一位置夹持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来的所述软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袋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下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且由第一电机带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袋的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三杆,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件的上端的外周,所述支撑件的上端设有相对布置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第三杆沿所述第二杆的径向穿设在所述第二杆上,所述第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滑槽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连,所述第三杆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李炬何孟凡柯璐瑶代超波赵武李文强李翔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