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976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轻量且抵抗侧碰撞载荷能力强的构造的中柱制造方法。中柱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主钢板中的山部预定部以及一对连结壁部预定部与副钢板层叠,并将主钢板和副钢板临时固定;第二步骤,通过对主钢板以及副钢板进行热冲压来形成加强板(80);第三步骤,将具有中柱的外壁部(71)的中柱外板(70)和加强板(80)接合;以及第四步骤,将具有中柱的内壁部(61)的中柱内板(60)、和接合有加强板(80)的中柱外板(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柱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中的中柱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车辆的中柱为了在腰线(beltline)的上方确保视野而将其截面设计得比较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腰线相比在上方用加强板对中柱进行加强的构造。加强板在腰线的上方在俯视时呈大致W字形状,由此,使其山部(凸部)以及谷部(凹部)与中柱的内壁部以及外壁部相对置。另外,加强板在车宽方向外端部被进行淬火,提高弯曲的压缩侧的硬度,来抑制弯曲变形。在这种构造中,由于没有对连结山部和谷部的腿部进行淬火,所以会因没有支撑住侧碰撞载荷而发生变形。此外,淬火是指如下这种热处理,即,在对钢铁材料(特别是钢)进行加热到从金属组织变为奥氏体组织为止之后进行冲压加工,并进行急冷而得到马氏体组织,也被称为热轧冲压。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呈矩形截面的车身架中,用副钢板对呈コ字状截面的主钢板的内面整体进行加强的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04-314845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14-2008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r>在专利文献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柱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具有加强板的车辆的中柱的方法,所述加强板具有由山部、和设于所述山部的两边的一对谷部构成的大致W字状截面,所述中柱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步骤,其将主钢板和长度超过该主钢板的所述山部且比到所述谷部的底面为止的长度短的副钢板层叠,并将所述主钢板和所述副钢板临时固定;/n第二步骤,通过将所述主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W字形状且进行淬火、以及将所述副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コ字状且进行淬火,来形成所述加强板;/n第三步骤,其将具有所述中柱的车宽方向外壁部的支柱外板的凸缘部、和所述加强板的凸缘部接合;以及/n第四步骤,其以通过所述支柱内板的凸缘部和所述支柱外板的凸缘部夹持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8 JP 2019-0885871.一种中柱制造方法,其为制造具有加强板的车辆的中柱的方法,所述加强板具有由山部、和设于所述山部的两边的一对谷部构成的大致W字状截面,所述中柱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其将主钢板和长度超过该主钢板的所述山部且比到所述谷部的底面为止的长度短的副钢板层叠,并将所述主钢板和所述副钢板临时固定;
第二步骤,通过将所述主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W字形状且进行淬火、以及将所述副钢板冲压成形为大致コ字状且进行淬火,来形成所述加强板;
第三步骤,其将具有所述中柱的车宽方向外壁部的支柱外板的凸缘部、和所述加强板的凸缘部接合;以及
第四步骤,其以通过所述支柱内板的凸缘部和所述支柱外板的凸缘部夹持所述加强板的凸缘部的方式将具有所述中柱的车宽方向内壁部的支柱内板、和接合有所述加强板的所述支柱外板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具有将所述山部以及一对所述谷部的每一个连结的一对腿部,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副钢板相对于所述山部的预定部以及一对所述腿部的预定部的至少一方临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具有将所述山部以及一对所述谷部的每一个连结的一对腿部,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副钢板配置于在一对所述谷部的预定部与一对所述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酒井浩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