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948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一方面,实时根据交互任务中的跟踪误差、用户的感知位置与终点距离差,动态地调整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器中的阻尼值和刚度值,有效地提高了变阻抗控制器的性能表现,同时充分考虑了用户在交互任务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意图,简化了变阻抗控制器设计的复杂性,提高了变阻抗控制器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将符合人体运动原理的轨迹规划引入到康复机器人的控制中,不仅有助于获得平滑的运动轨迹,减少运动冲击,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运动损伤患者个性化调整,提高了顺应性和适用性,更有利于实际训练康复。

A variable impedance control method combined with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rehabilitation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机器人控制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人类的行为是不可预测的,这要求康复机器人在辅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时,能够动态地适应人机交互行为。人类拥有非常有效的运动控制系统和生物执行器,能安全、高效、灵活地处理交互任务。人类在运动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包括可变的阻抗参数和平滑的运动轨迹,这在人类的运动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若机器人的控制方法采用这种类人的控制方式,将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性能。机器人在确定或不确定的环境下完成人机交互任务时,采用变阻抗控制可以保证机器人的快速响应,满足顺应性要求,确保运动的灵活性。同时,参考人类的运动轨迹,使用轨迹规划生成合适、平滑的类人轨迹,将其作为机器人控制的输入,可以提高用户的感知舒适度,使康复训练变得更有效、安全,而且可以减少对机器人的冲击。常见的机器人阻抗控制策略,多采用固定阻抗参数,在康复机器人领域这些控制方法在人机交互任务中具有一定弊端。当系统因未知干扰而迅速变化时,固定参数式的阻抗控制器难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此外,在复杂环境或复杂任务情况下进行人机协作任务时,基于固定阻抗参数的控制系统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增大人机协作的难度。实际的康复训练对机器人的柔顺性、平稳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有更高的性能要求,这需要实现机器人的变阻抗控制。具有可变阻抗的机器人能够在执行交互任务时动态地调整其机械结构的阻抗参数,如阻尼、刚度和惯性,以便能够动态调整行为。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变阻抗控制策略,其中大多数是利用交互任务中测得的运动学或者动力学信息改变阻抗参数。Ficuciello等人根据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操作空间下的实际速度改变机器人的阻尼值,且速度以指数形式变化。Stegall等人根据末端执行器的实时位置跟踪误差动态调整阻尼值的大小。Hsieh等人利用交互任务中用户施加的力来改变自适应控制中的阻尼参数。需要注意的是,动力学信号中可能存在高频噪声干扰,从而影响阻抗值的变化。也有一些文献直接使用按固定规律变化的阻抗值,如Dong等人使用以给定正弦曲线变化的期望阻尼和刚度值。总的来说,现在多数变阻抗控制参数整定方式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柔顺度和控制精度,但只适应于速度较低的场合,不适应于轻型机器人,如绳牵引康复机器人,不能体现用户的运动状态,易受机器人结构和应用环境的影响,而且参数整定复杂,不利于实际应用。可以料想,与人类表现相似的机器人更适应人机交互任务,因此了解人类在运动过程中的阻抗变化尤为重要。这可以帮助获得阻抗参数的变化范围,并且应用到人机交互中的人类运动行为建模中,可以获得更加柔顺的机器人控制。Erden等人在运动过程中引入外力扰动,使用一个质量-阻尼弹簧模型拟合人体手臂的运动响应,获得了手臂的阻抗均值,同时实验结果表明阻抗参数与外力和手臂的感知位置有关。Medina等人证明手臂的惯性值可在小范围内变化,而阻尼值变化范围较大,且关节刚度和阻尼值有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上述的人类手臂阻抗变化规律,我们发现现有机器人的变阻抗控制策略除了应用环境受限,同时也没有体现出人体的运动感知位置和实时运动状态的变化。我们假设当手臂靠近目标点时,也即根据手臂的感知位置,手臂的阻抗增大以保证稳定且准确地到达目标点。此外,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趋向于以减小跟踪误差为目标来控制手臂进行跟踪任务。在设计康复机器人的变阻抗控制策略时,考虑人体运动阻抗规律,设计类人的变阻抗控制器,将提高人机交互的柔顺性和舒适性。康复机器人使用平滑的运动轨迹作为训练系统的输入,可以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因此,轨迹规划也至关重要。轨迹规划是用于末端执行器或关节的合理且优化的运动路径。目前,经常使用的轨迹规划方法,一是采取多项式等函数对选定的路径节点进行插值,使其满足特定的位置、速度或者加速度的显式约束;一种是数值法,即考虑一些优化指标来建立目标函数,然后计算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获取最优轨迹。Ben等人在轨迹节点之间利用二分法查找最优速度,以最小化运动时间为目标,获得线性多轴任意阶平滑轨迹。就数值法而言,最早Flash等人使用加加速度的平方的积分作为目标函数,成功地建立了人体手臂的平滑运动轨迹,称为最小化冲击轨迹。后来大多数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Rafeal等人在不改变最小化冲击轨迹的目标函数的情况下,使用变分法获得最优轨迹。Gasparetto等人在最小化冲击轨迹的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时间相关项,来进一步优化运动时间。Aurelio等人基于区间分析、分支定界方法,以最小化最大加加速度为目标,使用三次样条曲线拟合最优轨迹。最近的研究有涉及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如何控制产生平滑的运动轨迹。Ozgur等人考虑双层优化问题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方式,使用不同的代价函数模型,包括分别使用加加速度项、速度项作为目标函数模型,相关结果证明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多个内部模型来控制完成到达运动。目前,机器人常用的一种平滑轨迹是最小化冲击轨迹,许多涉及到目标函数的方法都是在最小化冲击轨迹上进行完善或调整。而且,许多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的目标函数较单一,不如多重内部模型控制效果好。对于康复训练任务中的目标轨迹,目前多数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患者的运动损伤程度,没有把康复训练目标,也即健康人的运动轨迹,列入参考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的轨迹规划方法存在目标函数较单一,不如多重内部模型控制效果好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健康人的运动数据作为参考轨迹模板,为不同运动损伤的用户制定目标轨迹,选定目标轨迹规划目标函数中的参数,最小化目标函数;S2:用户根据获得的目标轨迹进行康复训练,实时采集用户的运动学信号;S3:根据用户距离终点的实时位置差值和实时跟踪误差调节阻尼参数;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阻尼参数,整定实时刚度参数;S5:将得到的阻尼和刚度值作为康复机器人的阻抗控制器参数,获得相应电机的驱动控制量,完成康复机器人的变阻抗控制。其中,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参考轨迹模板的获取过程具体为:为不同运动损伤的用户指定合适的运动难度,包括考虑用户训练轨迹的长度和运动时间,测得多组设定路径长度下健康人的最适训练时间,同时测量用户健侧的运动数据;在获取足够多的运动数据后,将运动数据在运动时间和运动长度上进行取均值、归一化,然后整合至用户个性化训练任务的运动时间和长度,获得参考轨迹模板。其中,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最小化目标函数具体表示为:式中,T为运动时间,xr0为参考轨迹模板,xr,分别代表目标轨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γ为常数,用于调节目标轨迹与参考轨迹模板相似程度,λ也是常数,用于调节目标轨迹的速度值,γ和λ主要使获得的目标轨迹适用于不同运动损伤的患者和不同的训练类型。其中,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采集健康人的运动数据作为参考轨迹模板,为不同运动损伤的用户制定目标轨迹,选定目标轨迹规划目标函数中的参数,最小化目标函数;/nS2:用户根据获得的目标轨迹进行康复训练,实时采集用户的运动学信号;/nS3:根据用户距离终点的实时位置差值和实时跟踪误差调节阻尼参数;/n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阻尼参数,整定实时刚度参数;/nS5:将得到的阻尼和刚度值作为康复机器人的阻抗控制器参数,获得相应电机的驱动控制量,完成康复机器人的变阻抗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健康人的运动数据作为参考轨迹模板,为不同运动损伤的用户制定目标轨迹,选定目标轨迹规划目标函数中的参数,最小化目标函数;
S2:用户根据获得的目标轨迹进行康复训练,实时采集用户的运动学信号;
S3:根据用户距离终点的实时位置差值和实时跟踪误差调节阻尼参数;
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阻尼参数,整定实时刚度参数;
S5:将得到的阻尼和刚度值作为康复机器人的阻抗控制器参数,获得相应电机的驱动控制量,完成康复机器人的变阻抗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参考轨迹模板的获取过程具体为:
为不同运动损伤的用户指定合适的运动难度,包括考虑用户训练轨迹的长度和运动时间,测得多组设定路径长度下健康人的最适训练时间,同时测量用户健侧的运动数据;在获取足够多的运动数据后,将运动数据在运动时间和运动长度上进行取均值、归一化,然后整合至用户个性化训练任务的运动时间和长度,获得参考轨迹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最小化目标函数具体表示为:



式中,T为运动时间,xr0为参考轨迹模板,xr,分别代表目标轨迹的位置、速度、加加速度,γ为常数,用于调节目标轨迹与参考轨迹模板相似程度,λ也是常数,用于调节目标轨迹的速度值,γ和λ主要使获得的目标轨迹适用于不同运动损伤的患者和不同的训练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轨迹规划的康复机器人变阻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制定目标轨迹过程具体为:
用户先进行训练任务测试,根据运动情况评估用户运动损伤程度,再结合训练任务的类型,选择合理的目标函数中的常数γ和λ,代入参考轨迹模板中,获取最优化目标函数。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倩倩汤荣荣宋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