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48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包括第一、二小腿主杆,第一小腿主杆与第一小腿分杆经第一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二小腿主杆与第二小腿分杆经第二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两小腿主杆之间连接有第一、二小腿杆支撑钣金,两小腿杆支撑钣金上均设有支撑座,两个支撑座支撑并固定磁耦合气缸的光轴,磁耦合气缸的运动原件与小腿托板相连;小腿托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两小腿主杆的内侧均安装有滑轨,与滑轨配合使用的滑块与对应的连接钣金相连,两个连接钣金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连接钣金的安装孔与小腿托板对应一侧的安装孔之间连接着弹性绳。上述皮肤变形补偿结构能实现对皮肤的径向和轴向形变的弹性补偿功能。

A skin deformation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下肢在康复训练的运动过程中,皮肤的弹性变形量均值在5cm左右,且在下肢的轴向及径向两个维度均有形变。国内外现有的下肢康复医疗器械,没有重视对下肢运动过程中的皮肤变形进行补偿处理,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易对患者受损的关节及皮肤进行二次伤害;此外单向的运动补偿并不能完全满足皮肤变形补偿的需要,需要在结构设计上实现下肢轴向及径向的双向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以便在下肢的康复训练运动过程中,实现对皮肤的径向和轴向形变的弹性补偿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包括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所述第一小腿主杆与第一小腿分杆经第一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小腿主杆与第二小腿分杆经第二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在所述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上均设有支撑座,两个支撑座支撑并固定磁耦合气缸的光轴,所述磁耦合气缸的运动原件与小腿托板相连接;在所述小腿托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的内侧均安装有滑轨,与所述滑轨配合使用的滑块与对应的连接钣金相连接,两个连接钣金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在所述连接钣金的安装孔与所述小腿托板对应一侧的安装孔之间连接着弹性绳。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小腿分杆和第二小腿分杆上均设有调节旋钮。本申请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能够在下肢的康复训练运动过程中,实现对皮肤的径向和轴向形变的弹性补偿功能。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小腿主杆,2-第二小腿分杆,3-第二小腿杆连接件,4-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5-小腿托板,6-磁耦合气缸,7-支撑座,8-滑轨,9-连接钣金,10-弹性绳,11-第二小腿主杆,12-第一小腿分杆,13-第一小腿杆连接件,14-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申请所涉及的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包括第一小腿主杆1和第二小腿主杆11,所述第一小腿主杆1与第一小腿分杆12经第一小腿杆连接件13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小腿主杆11与第二小腿分杆2经第二小腿杆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以便构成主体结构;在所述第一小腿主杆1和第二小腿主杆11之间连接有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4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14,所述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4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14起到承载腿托结构部分的作用;在所述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4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14上均设有支撑座7,两个支撑座7支撑并固定磁耦合气缸6的光轴,所述磁耦合气缸6的运动原件与小腿托板5相连接;在所述小腿托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小腿主杆1和第二小腿主杆11的内侧均安装有滑轨8,与所述滑轨8配合使用的滑块与对应的连接钣金9相连接,两个连接钣金9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在所述连接钣金9的安装孔与所述小腿托板5对应一侧的安装孔之间连接着弹性绳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小腿分杆12和第二小腿分杆2上均设有调节旋钮,以便将所述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固定在其他相关设备上。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患者小腿部固定在小腿托板5之上,在患者腿部完成各种康复动作的过程中,小腿托板5通过磁耦合气缸6运动模块的前后运动,实现下肢皮肤形变的轴向补偿,同时通过控制磁耦合气缸6的阻尼力,可实现轴向补偿的弹性控制;磁耦合气缸6的运动模块通过在光轴的旋转运动带动小腿托板5左右转动,可实现下肢皮肤形变的径向补偿,同时通过小腿托板5两侧的弹性绳10的弹力,实现径向补偿的弹性控制,弹性绳10另一端与滑轨8间接连接,可被动的进行直线运动,避免弹性绳10弹力干扰小腿托板5的轴向运动。本申请所涉及的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能够在下肢的康复训练运动过程中,实现对皮肤的径向和轴向形变的弹性补偿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所述第一小腿主杆与第一小腿分杆经第一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小腿主杆与第二小腿分杆经第二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在所述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上均设有支撑座,两个支撑座支撑并固定磁耦合气缸的光轴,所述磁耦合气缸的运动原件与小腿托板相连接;在所述小腿托板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的内侧均安装有滑轨,与所述滑轨配合使用的滑块与对应的连接钣金相连接,两个连接钣金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在所述连接钣金的安装孔与所述小腿托板对应一侧的安装孔之间连接着弹性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肢康复器械的皮肤变形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所述第一小腿主杆与第一小腿分杆经第一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小腿主杆与第二小腿分杆经第二小腿杆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第一小腿主杆和第二小腿主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在所述第一小腿杆支撑钣金和第二小腿杆支撑钣金上均设有支撑座,两个支撑座支撑并固定磁耦合气缸的光轴,所述磁耦合气缸的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玉峰杨云龙孙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哈迈科威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