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218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接线端子,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包含:外壳体、触头组件和支撑件;触头组件包括导电夹和汇流排,导电夹具有相连接的支撑段、舌片形成段、近似匚型容腔段以及延伸段;通过一体弯折成型的弹簧钢板形成导电夹,且导电夹的舌片形成段的两端部通过预变形的弹性拱形结构分别连接支撑段和近似匚型容腔段,从而使导电夹与汇流排形成一夹线空间,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能够更为弹性地压接于夹线空间内,确保了导线牢固电连接于端子组件中,让多个导线之间可以稳定的实现电连接。与过线通道相连通的近似匚型容腔段的内部呈一近似匚型结构的内腔,以相应扩大导线的容置空间,便于导线的快速插入且提供更为弹性有效的压紧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又称为插线端子或插线连接器,是一种能够供两个或多个导线同时插入,且让这些导线实现电连接的用电装置。通常的,这种端子的触头一般是由一块弹簧钢板和一由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且为夹紧部位共用的汇流排组成。对应于夹紧部位的数量从弹簧钢板块中冲切或冲裁出多个呈板弹簧舌形式的弹性舌片。经由弹簧钢板和汇流排一起构成夹紧部位,以便电气地和机械地夹紧一插入到连接端子内的导线。其中,汇流排是一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铜材制成结实且具有一定刚性的接触板。该接触板是触头组件的承载元件,且汇流排置于带有冲切出的弹性舌片的弹簧钢板内。待夹紧的电线先通过插孔进入至过线通道内,使得插入的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借助于各对应的弹性舌片压接在触头组件中。该类型的端子如今大量地应用于用电设备中。然而,成功的产品还必须服从市场的要求,如生产成本低廉以及结构的小型化设计。但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结构不够紧凑,对于导线的插入较难操作且导线安装后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导致了接线不稳定和难以插线等情况。甚至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触头组件不能和导线良好接触,影响连接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接线端子,旨在改善现有的接线端子较难插装以及接线不稳定等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用以电连接至少两导线,该接线端子包含:开设有安装腔的外壳体、配置在所述安装腔的触头组件和以可拆装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且开设有插孔的支撑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导电夹和汇流排,所述导电夹设置有至少两个过线通道以及和所述过线通道相对应的弹性舌片,所述汇流排插置于所述过线通道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导电夹以开口朝向所述支撑件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经由所述支撑件装配至所述安装腔,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能够以位于所述导电夹和汇流排之间的方式穿过所述插孔并插入置于所述过线通道,以使所述弹性舌片压接于导线;所述导电夹由弹簧钢板一体弯折成型,具有相连接的支撑段、舌片形成段、近似匚型容腔段以及延伸段;其中,所述支撑段与所述支撑件相抵配,且所述支撑段与所述舌片形成段通过预变形的第一弹性拱形相连;所述舌片形成段经由冲切形成间隔配置的所述弹性舌片,所述舌片形成段与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的其中一端通过预变形的第二弹性拱形相连接,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设有所述延伸段,且所述过线通道连通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的内部;所述舌片形成段的两端部通过预变形的拱形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段和近似匚型容腔段,对应使所述导电夹与汇流排形成一夹线空间,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能够弹性压接于所述夹线空间内。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拱形、第二弹性拱形的拱起部朝向靠近压接导线的方向,以使所述导电夹的开口外扩。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舌片具有固定于弹簧钢板的连接端以及延伸至靠近所述过线通道的自由端,且自所述连接端至自由端,所述弹性舌片呈一拱桥形弯折结构,并至少设有两道线性弯折段以预变形折回至压接导线;其中,所述弹性舌片的拱桥形弯折与所述支撑段、舌片形成段所组成的拱形弯折之间相向设置。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自由端的端部在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所形成的腔体的外部,且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连接端具有一高度差,经由导线插入至所述过线通道,对应使该高度差变小。作为进一步改进,冲切形成的所述弹性舌片对应在位于所述舌片形成段的弹簧钢板上形成有窗口间隙,且所述窗口间隙连通至相应的所述过线通道。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的两端部相平行设置,且其转角处均为R角相连;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的内部相对所述过线通道对应的设有弹性凸起,插置于所述过线通道的汇流排支撑于所述弹性凸起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凸起、过线通道及弹性舌片与每一插入的导线一一对应。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汇流排通过导电片材结构以弯折成型,其具有与所述过线通道相配合且延伸至通道外的头部以及配置于远离头部一侧的弯折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通过快拆结构以可拆装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凸块和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卡槽。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导电夹相抵接的支撑面的前端设置对应于所述弹性舌片末段的分隔部,且该分隔部位于所述弹性舌片和所述插孔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接线端子,通过一体弯折成型的弹簧钢板形成导电夹,且导电夹的舌片形成段的两端部通过预变形的弹性拱形结构分别连接支撑段和近似匚型容腔段,从而使导电夹与汇流排形成一夹线空间,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能够更为弹性地压接于夹线空间内,确保了导线牢固电连接于端子组件中,让多个导线之间可以稳定的实现电连接。并且,与过线通道相连通的近似匚型容腔段的内部呈一近似匚型结构的内腔,以相应扩大导线的容置空间,使得置于过线通道且压接在触头组件中的导线稳置在夹线空间内,便于导线的快速插入且提供更为弹性有效的压紧力。进一步地,第一弹性拱形和第二弹性拱形的拱起部朝向靠近导线的方式使得导电夹的开口外扩,与之对应的,弹性舌片呈一拱桥形弯折结构,且具有预变形折回至压接导线的至少两个弯折段,从而使得弹性舌片的拱桥形弯折与导电夹的支撑端、舌片形成段所构成的拱形弯折之间相向设置,弹性压接在弹性舌片自由端的导线受到两拱形弯折的共同弹性弯曲作用。当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沿插孔插入至过线通道且弹性压接于夹线空间内,弹性舌片的拱桥形弯折使得导线端部抵接带动弹性舌片的自由端向上抬起,同时弹性舌片配置在另一拱形弯折的舌片形成段上,对应带动导电夹朝外预变形,以利于导线的正向插入安装。当导线弹性压接于夹线空间内时,沿导线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扭转拉动导线至脱离端子内部,此时弹性压接在导线上的呈拱桥形弯折的弹性舌片的自由端向下弹性按压电线,同时带动舌片形成段使得导电夹朝内预变型,以在夹线空间内卡紧导线,提供阻止导线拉出的夹持力,进一步确保了导线在夹线空间内的稳固接线,满足导线在端子内的多次的扭转拉动测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端子与导线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1中的接线端子的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接线端子的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导电夹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导电夹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导电夹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接线端子与导线在使用状态下的剖示图,其中,导线处于插入置于夹线空间;图8是图7中接线端子的导电夹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用以电连接至少两导线(A),该接线端子包含:开设有安装腔(11)的外壳体(1)、配置在所述安装腔(11)的触头组件(2)和以可拆装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且开设有插孔(31)的支撑件(3);/n所述触头组件(2)包括导电夹(21)和汇流排(22),所述导电夹(21)设置有至少两个过线通道(211)以及和所述过线通道(211)相对应的弹性舌片(212),所述汇流排(22)插置于所述过线通道(211)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导电夹(21)以开口朝向所述支撑件(3)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11),经由所述支撑件(3)装配至所述安装腔(11),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A)能够以位于所述导电夹(21)和汇流排(22)之间的方式穿过所述插孔(31)并插入置于所述过线通道(211),以使所述弹性舌片(212)压接于导线(A);/n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电夹(21)由弹簧钢板一体弯折成型,具有相连接的支撑段(213)、舌片形成段(214)、近似匚型容腔段(215)以及延伸段(216);其中,/n所述支撑段(213)与所述支撑件(3)相抵配,且所述支撑段(213)与所述舌片形成段(214)通过预变形的第一弹性拱形(217)相连;所述舌片形成段(214)经由冲切形成间隔配置的所述弹性舌片(212),所述舌片形成段(214)与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215)的其中一端通过预变形的第二弹性拱形(218)相连接,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215)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设有所述延伸段(216),且所述过线通道(211)连通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215)的内部;/n所述舌片形成段(214)的两端部通过预变形的拱形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段(213)和近似匚型容腔段(215),对应使所述导电夹(21)与汇流排(22)形成一夹线空间,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A)能够弹性压接于所述夹线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用以电连接至少两导线(A),该接线端子包含:开设有安装腔(11)的外壳体(1)、配置在所述安装腔(11)的触头组件(2)和以可拆装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11)内且开设有插孔(31)的支撑件(3);
所述触头组件(2)包括导电夹(21)和汇流排(22),所述导电夹(21)设置有至少两个过线通道(211)以及和所述过线通道(211)相对应的弹性舌片(212),所述汇流排(22)插置于所述过线通道(211)且支撑在所述外壳体(1)内;所述导电夹(21)以开口朝向所述支撑件(3)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安装腔(11),经由所述支撑件(3)装配至所述安装腔(11),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A)能够以位于所述导电夹(21)和汇流排(22)之间的方式穿过所述插孔(31)并插入置于所述过线通道(211),以使所述弹性舌片(212)压接于导线(A);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夹(21)由弹簧钢板一体弯折成型,具有相连接的支撑段(213)、舌片形成段(214)、近似匚型容腔段(215)以及延伸段(216);其中,
所述支撑段(213)与所述支撑件(3)相抵配,且所述支撑段(213)与所述舌片形成段(214)通过预变形的第一弹性拱形(217)相连;所述舌片形成段(214)经由冲切形成间隔配置的所述弹性舌片(212),所述舌片形成段(214)与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215)的其中一端通过预变形的第二弹性拱形(218)相连接,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215)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设有所述延伸段(216),且所述过线通道(211)连通所述近似匚型容腔段(215)的内部;
所述舌片形成段(214)的两端部通过预变形的拱形结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段(213)和近似匚型容腔段(215),对应使所述导电夹(21)与汇流排(22)形成一夹线空间,被剥去绝缘外皮的导线(A)能够弹性压接于所述夹线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拱形(217)、第二弹性拱形(218)的拱起部朝向靠近压接导线(A)的方向,以使所述导电夹(21)的开口外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舌片(212)具有固定于弹簧钢板的连接端(2121)以及延伸至靠近所述过线通道(211)的自由端(2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