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21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碳刷架和碳刷,所述碳刷架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底部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至碳刷架外侧的碳刷,所述碳刷的顶端通过线缆直接与导电柱的顶部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接地电缆连接便捷、有效减少节点电缆长度、大大增强接地电缆连接部的强度、有效避免碳刷内部产生电位差电流、有效保证导电效果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
本技术属于轴段接地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机车转向架轴端接地装置是用于电力机车的轴端,使来自转向架的电流由轴端接地装置与车轮轮轴连接形成电气通路,最终将电流通过车轮传递至铁轨与地面,在类车上其他接地失效时可以将有害的电流接地,实现电气保护功能,并且保护车轮轴承不会通过电流,避免电蚀。现有轴端接地通过刷架伸出一段偏制悬臂梁打孔作为接地电缆安装孔,刷架材料为金属材料,悬臂梁结构在列车运行中受振动等交变载荷容易产生疲劳断裂等损坏风险,同时由于刷架安装孔位置为固定位置,每个转向架上接地电缆安装的角度受到限制,需要延长接地电缆的长度才能进行有效连接,不仅增加了接地电缆用量,也对后续电流接地不利;同时传统的电力机车转向架轴端接地装置中的碳刷是通过几组线缆相互串联形成串联关系,造成同一个碳刷的线缆之间存在电位差,进而造成碳刷内部形成电流造成自身发热,进而增加碳刷自身电阻,对正常导电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上述偏制悬臂梁刷架造成的接地电缆安装不便、电缆用量较长导致对后续导电造成影响、碳刷串联形成电位差电流影响正常导电的缺陷,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通过在碳刷架内部中心处设置导电柱,进而实现接地电缆与导电柱之间任意角度的便捷安装,同时大大加强了导电柱的自身强度,同时通过将碳刷与导电柱直接连接,使得相邻的碳刷之间形成并联关系,有效避免碳刷线缆的电位差,进而有效保证导电柱和碳刷之间的导电效果。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碳刷架和碳刷,所述碳刷架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的底部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至碳刷架外侧的碳刷,所述碳刷的顶端通过线缆直接与导电柱的顶部侧面连接。碳刷架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电柱和碳刷的空腔,导电柱同轴设置在碳刷架的内部空腔中,导电柱的顶端向上延伸至碳刷架的外侧并用于与列车转向架上的接地电缆连接,若干个碳刷沿周向设置在导电柱的底部侧面上,且碳刷的顶端通过两根线缆直接与导电柱的顶部侧面连接实现与导电柱的导通。同时,碳刷的底端向下延伸至碳刷架的外侧并与电力机车轴端接触,转向架上的电流通过接地电缆流向导电柱,然后经过导电柱流直接流向各个碳刷,然后经过碳刷流向电力机车轴端,进而流向车轮并传导至铁轨使电流流向地面。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碳刷的顶端与碳刷架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将碳刷向下顶出至碳刷架外侧的碳刷顶紧装置。由于碳刷的底端与电力机车轴端接触,电力机车轴端转动时即会与碳刷的底端发生摩擦,进而造成碳刷底端的磨损,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导致碳刷底端与电力机车轴端不再紧密接触,进而影响电流导通。因此,在碳刷的顶端与碳刷架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碳刷顶紧装置,碳刷顶紧装置能够将碳刷向下顶紧,使得碳刷的底端与电力机车轴端贴紧,即使碳刷的底端磨损,通过碳刷顶紧装置将碳刷继续向下顶紧,使得碳刷底端始终紧贴电力机车轴端,进而保证电流导通效果。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碳刷顶紧装置为包括恒力弹簧、U形弹片,所述碳刷架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插装滑槽,所述插装滑槽中滑动插装有U形弹片,所述U形弹片靠近导电柱的一侧设置有恒力弹簧,所述恒力弹簧的底端与碳刷的顶端接触。碳刷底端磨损时,通过沿着插装滑槽向下滑动U形弹片,进而带动恒力弹簧向下顶推碳刷,进而带动碳刷向下移动,使得碳刷的底端始终与电力机车轴端贴紧。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U形弹片靠近碳刷架侧壁的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凸出的限位块。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包括固定柱和连接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同轴固定设置在碳刷架内部,所述述固定柱的顶端同轴一体化连接或螺纹连接有连接柱。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同轴螺纹安装有电缆连接螺栓,电缆连接螺栓用于与接地电缆的接线端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的顶部侧面上对应碳刷的顶端设置有径向螺纹孔,所述径向螺纹孔中螺纹安装有碳刷连接螺栓,所述碳刷连接螺栓与碳刷顶端的线缆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柱的底部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碳刷。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碳刷架的顶部同轴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供导电柱的顶端穿过的通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针对传统在碳刷架的边缘偏制悬壁设置薄壁接线端与列车接地电缆连接的结构,本技术通过在碳刷架的内部空腔的中心处同轴设置导电柱作为与列车的接地电缆连接的结构,使得接地电缆的接线端能以周向任意角度与导电柱的顶端连接,使得接地电缆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避免了偏制接线需要绕线的问题,同时通过接地电缆的接线端与导电柱顶端的直接连接,有效减少了接地电缆的长度,进而减小接地电缆的使用电阻,有效较弱接地电缆自身发热,保障接地装置的导电效果;(2)本技术将导电柱同轴设置在碳刷架的空腔内部,使得导电柱与碳刷架连接更加紧密稳固,有效减弱车体震动对导电柱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导电柱本身的强度,避免了导电柱因车体震动损坏;同时采用导电柱进行带动,大大提高了导电横截面积,有效减少导电柱的自身电阻,进而减轻导电柱自身发热,有效保障导电柱的导电效果;(3)本技术通过直接在导电柱的底部侧面上设置碳刷,同时在碳刷的顶部设置两根线缆,通过两根线缆实现碳刷与导电柱之间的直接连接,实现了相邻碳刷之间的并联连接,取代了传统将碳刷串联连接的接线方式,通过将相邻的碳刷并联,使得碳刷的两根线缆之间为等电位连接,碳刷内部不会因为电位差形成电流,减少碳刷因为串联连接方式带来的多余热量,有效保证碳刷的导电效果;(4)本技术通过在碳刷架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插装滑槽,在插装滑槽中滑动插装U形弹片,并在U形弹片靠近导电柱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恒力弹簧,同时使得恒力弹簧的底端与碳刷的顶端接触,通过恒力弹簧将碳刷向下顶紧,即使碳刷底端发生磨损,也可通过恒力弹簧对碳刷的顶紧,进而使得碳刷的底端与电力机车轴端紧密接触,有效保证碳刷的导电效果;(5)本技术通过在导电柱的顶端同轴螺纹安装电缆连接螺栓,通过电缆连接螺栓实现导电柱与接地电缆的便捷连接;通过在导电柱的顶部侧面上对应碳刷的顶端设置径向螺纹孔,并在径向螺纹孔中螺纹安装碳刷连接螺栓,通过碳刷连接螺栓实现碳刷顶端的两根线缆与导电柱之间的便捷连接,使得整个轴端接地装置组装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碳刷顶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电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端盖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碳刷架;2-碳酸;3-碳刷顶紧装置;4-端盖;01-导电柱;011-固定柱;012-连接柱;31-恒力弹簧;32-U形弹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碳刷架(1)和碳刷(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架(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导电柱(01),所述导电柱(01)的底部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至碳刷架(1)外侧的碳刷(2),所述碳刷(2)的顶端通过线缆直接与导电柱(01)的顶部侧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包括中空的碳刷架(1)和碳刷(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架(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导电柱(01),所述导电柱(01)的底部侧面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至碳刷架(1)外侧的碳刷(2),所述碳刷(2)的顶端通过线缆直接与导电柱(01)的顶部侧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2)的顶端与碳刷架(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将碳刷(2)向下顶出至碳刷架(1)外侧的碳刷顶紧装置(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顶紧装置(3)为包括恒力弹簧(31)、U形弹片(32),所述碳刷架(1)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插装滑槽,所述插装滑槽中滑动插装有U形弹片(32),所述U形弹片(32)靠近导电柱(01)的一侧设置有恒力弹簧(31),所述恒力弹簧(31)的底端与碳刷(2)的顶端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机车轴端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弹片(32)靠近碳刷架(1)侧壁的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凸出的限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唐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