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954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检测装置,能提高检测灵敏度且在外壳部的树脂模制时难以产生成形不良。具备:被检测部件,安装于旋转部件且设置有多个磁极;传感器部,安装于不会伴随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固定部件且以与被检测部件对置的方式配置,传感器部具有:两个磁性传感器,具有包括检测来自被检测部件的磁场的磁性检测元件的板状的检测部和从检测部延伸出的连接端子,以检测部在传感器部与被检测部件的对置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置;外壳部,由以一并覆盖两个磁性传感器的方式设置的树脂模制体构成,具有与被检测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两个磁性传感器中的配置于被检测部件侧的第一磁性传感器的被检测部以相对于对置面倾斜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旋转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用于例如车轮的轴承单元且检测与车轮一起旋转的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的旋转检测装置。在旋转检测装置中,通过利用设于传感器部的磁性传感器检测由安装于旋转部件的磁铁(称为被检测部件)引起的磁场的变化,检测旋转部件的旋转速度。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冗长化,公开了在传感器部内置了两个磁性传感器的旋转检测装置。两磁性传感器被由树脂模制构成的外壳部覆盖,通过该外壳部抑制从外部的水的浸入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8-505417号公报顺便提下,为了在旋转检测装置中提高检测灵敏度,期望尽量使磁性传感器靠近被检测部件。由于使传感器部靠近被检测部件的情况有界限,因此即使在传感器部中,也期望尽量在靠近外壳部的表面(与被检测部件对置的一侧的表面)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但是,若在靠近外壳部的表面的位置配置磁性传感器,则由于在树脂模制时使用的金属模具与磁性传感器的间隔窄,因此在树脂模制时树脂不会进入金属模具与磁性传感器之间而产生成形不良,存在磁性传感器的一部分从外壳部露出等的不良状况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且在外壳部的树脂模制时难以产生成形不良的旋转检测装置。本技术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具备安装于旋转部件且沿着以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磁极的被检测部件、安装于不会伴随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固定部件且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地配置的传感器部,上述传感器部具有:两个磁性传感器,其具有包括检测来自上述被检测部件的磁场的磁性检测元件的板状的检测部和从上述检测部延伸出的连接端子,以上述检测部在上述传感器部与上述被检测部件的对置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置;外壳部,其由以一并覆盖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的方式设置的树脂模制体构成,且具有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的对置面,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中的配置于上述被检测部件侧的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以相对于上述对置面倾斜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以越靠近上述连接端子的延伸侧越离开上述对置面的方式配置。上述检测部所包括的上述磁性检测元件以检测相对于上述检测部的厚度方向以及上述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磁场的方式构成,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以上述磁性检测元件中的磁场的检测方向与上述对置面平行的方式配置。上述检测部以上述磁性检测元件的检测部位于比上述检测部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靠上述对置面侧的方式构成。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的配置于远离上述被检测部件的一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在其上述连接端子上具有折弯部。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中的配置于远离上述被检测部件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以相对于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倾斜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相对于上述对置面的倾斜比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相对于上述对置面的倾斜小。上述第二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相对于上述对置面平行地配置。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中的配置于远离上述被检测部件的一侧的第二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相对于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平行地配置。本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能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且在外壳部的树脂模制时难以产生成形不良的旋转检测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旋转检测装置的车辆用的车轮轴承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图2是传感器部的立体图。图3(a)是传感器部的剖视图,图3(b)是第一磁性传感器与电线的俯视图。图4是说明树脂模制时的树脂的流动的说明图。1—旋转检测装置,2—磁性编码器(被检测部件),3—传感器部,30—磁性传感器,30a—第一磁性传感器,30b—第二磁性传感器,300—检测部,301—连接端子,301a—折弯部,31—外壳部,314—对置面,4—电缆,9—肘节(固定部件),11—内环(旋转部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车轮轴承装置10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检测装置以及具有该旋转检测装置的车辆用的车轮轴承装置的结构例的剖视图。车轮轴承装置10具备: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110以及安装有车轮的凸缘部111的作为旋转部件的内环11;配置于内环11的主体部110的外周侧的外环12;配置于形成于内环11的外周面11a的一对轨道面11b、11b以及形成于外环12的内周面12a的一对轨道面12b、12b之间且在两轨道面11b、12b上转动的球状的多个转动体13、以及检测内环11相对于外环12的旋转速度(即车轮速)的旋转检测装置1。在内环11的主体部110的中心部,沿其旋转轴线O形成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内面形成有用于连结未图示的驱动轴的花键嵌合部110a。另外,内环11的一对轨道面11b、11b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互相平行地形成。内环11的凸缘部111向主体部110的径向外侧突出地与主体部110一体地设置。在凸缘部11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未图示的车轮的螺栓所压入的多个贯通孔111a。外环12形成为圆筒状,通过多个螺栓91(在图1中只表示一个)固定在连结于车身的肘节。肘节9是能旋转地支撑内环11的固定部件的一例。外环12的一对轨道面12b、12b以与内环11的一对轨道面11b、11b对置地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方式互相平行地形成。在外环12中的内环11的凸缘部111侧的端部,在与内环11之间配置有密封件14。在肘节9上形成有用于保持接下来说明的旋转检测装置1的传感器部3的保持孔90。保持孔90的与中心轴正交的剖面的形状是圆形,在旋转轴线O的径向上贯通肘节9。(旋转检测装置1的说明)图2是传感器部的立体图。另外,图3(a)是传感器部的剖视图,图3(b)是第一磁性传感器与电线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旋转检测装置1具备安装于作为旋转部件的内环11且沿以内环11的旋转轴(旋转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磁极(未图示)的作为被检测部件的磁性编码器2和安装于不会伴随内环11的旋转而旋转的作为固定部件的肘节9且与磁性编码器2对置地配置的传感器部3。磁性编码器2形成为具有与旋转轴线O平行的方向的厚度的圆环状。该磁性编码器2被固定于内环11的外周面11a的支撑部件112支撑,以与内环11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另外,磁性编码器2具有与传感器部3对置地沿圆周方向交替地排列的N磁极和S磁极。传感器部3设于电缆4的端部。在电缆4的端部设置有传感器部3的电缆是带传感器电缆100。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编码器2与传感器部3的前端部的侧面(后述的对置面314)在平行于旋转轴线O的轴向上对置。电缆4具有与两个磁性传感器30对应的两对电线41。各电线41具有由捻合铜等导电性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备:/n被检测部件,其安装于旋转部件,且沿着以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磁极;以及/n传感器部,其安装于不会伴随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固定部件,且以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的方式配置,/n上述传感器部具有:/n两个磁性传感器,其具有包括检测来自上述被检测部件的磁场的磁性检测元件的板状的检测部和从上述检测部延伸出的连接端子,以上述检测部在上述传感器部与上述被检测部件的对置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置;以及/n外壳部,其由以一并覆盖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的方式设置的树脂模制体构成,具有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的对置面,/n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中的配置于上述被检测部件侧的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被检测部以相对于上述对置面倾斜的方式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2 JP 2019-070388;20200221 JP 2020-0280191.一种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被检测部件,其安装于旋转部件,且沿着以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磁极;以及
传感器部,其安装于不会伴随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旋转的固定部件,且以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的方式配置,
上述传感器部具有:
两个磁性传感器,其具有包括检测来自上述被检测部件的磁场的磁性检测元件的板状的检测部和从上述检测部延伸出的连接端子,以上述检测部在上述传感器部与上述被检测部件的对置方向上重合的方式配置;以及
外壳部,其由以一并覆盖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的方式设置的树脂模制体构成,具有与上述被检测部件对置的对置面,
上述两个磁性传感器中的配置于上述被检测部件侧的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被检测部以相对于上述对置面倾斜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以越靠近上述连接端子的延伸侧越离开上述对置面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所包括的上述磁性检测元件以检测相对于上述检测部的厚度方向以及上述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磁场的方式构成,
上述第一磁性传感器的上述检测部以上述磁性检测元件中的磁场的检测方向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堀雅明冨田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