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80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包括芯轴、支架及阻水尾翼,芯轴固定安装于支架的中部,芯轴远离支架的一端可活动的安装有活动顶块,活动顶块与支架之间的芯轴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顶块和支架固定连接,活动顶块上可活动的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阻水尾翼可活动连接,阻水尾翼安装于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芯轴上装有活动顶块,活动滑块与支架之间的芯轴上套设有弹簧,活动顶块通过连接杆与阻水尾翼一端的连接部活动连接,连接部上装有转轴,转轴固定连接有尾翼,从而增强铅鱼的导向性,使尾翼随水流速的变化收折或展开到合适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
本技术涉水文测量铅鱼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文测量过程中经常使用铅鱼作为配重,因为铅的比重大,可以在保证配重重量的情况下减小铅鱼的体积,从而减小阻水系数和水流冲击偏角。在河水中,铅鱼的姿态必须是器头朝向水流方向,且无论水流方向如何变化铅鱼都以钢丝绳吊扣为中心自由随水流方向摆动使器头始终朝向水流方向。铅鱼的外形为仿鱼设计,钢丝绳吊扣为铅鱼前后平衡的中心点,该中心点到铅鱼尾端的长度应大于到头端的长度,钢丝绳吊住该中心点使铅鱼在静止状态下在水下保持水平,并且铅鱼的尾部安装有固定尾翼起导向作用,实现铅鱼在水下随水流自动调整方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天然的水流速度是不稳定的,同一断面会有很多种流速,当水流低于0.5m/s时铅鱼导向将失去灵敏度,甚至会因为水流太低使铅鱼在水中打转,其原因在于铅鱼的重量大,钢丝绳有一定的扭力,铅鱼尾翼导向力在低流速状态下较小,且低流速时水流方向不稳定。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铅鱼的尾翼端系上一根很长的粗麻绳,用粗麻绳增加铅鱼尾端的摩擦阻力和杠杆加长作用增加低流速时铅鱼的导向性。但是铅鱼在测量过程中需沉入水底,系上麻绳容易缠挂水底杂物,在高流速时水阻系数增大使水流冲击偏角增大,不利于水文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增强铅鱼的导向性,并且可随着水流速度的改变而改变形状,在低流速时展开增大阻力,高流速时收折减小阻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包括芯轴、支架及阻水尾翼,所述芯轴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的中部,所述芯轴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可活动的安装有活动顶块,所述活动顶块与所述支架之间的芯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顶块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块上可活动的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水尾翼可活动连接,所述阻水尾翼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阻水尾翼包括连接部、转轴及尾翼,所述连接部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活动顶块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尾翼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相邻尾翼之间共用一个转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架上装有保护外壳,所述芯轴、活动顶块、弹簧和连接杆均位于所述保护外壳内避免与河水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簧的型号由阻水尾翼的面积和流速比计算而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阻水尾翼在水流速低于0.1m/s时完全展开,在水流速高于0.5m/s时完全收折,在水流速0.1~0.5m/s之间时展开或收折到相应的角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铅鱼尾部上,增加铅鱼的导向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由于所述芯轴上装有活动顶块,所述活动滑块与所述支架之间的芯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活动顶块通过连接杆与阻水尾翼一端的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装有转轴,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尾翼,从而增强铅鱼的导向性,使尾翼随水流速的变化收折或展开到合适的角度。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设在铅鱼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低流速时的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在高流速时的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完全展开时的正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芯轴—1、支架—2、阻水尾翼—3、连接部—31、转轴—32、尾翼—33、活动顶块—4、弹簧—5、连接杆—6、保护外壳—7。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包括芯轴1、支架2及阻水尾翼3,所述芯轴1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2的中部,所述芯轴1远离所述支架2的一端可活动的安装有活动顶块4,所述活动顶块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芯轴1上套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顶块4和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块4上可活动的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水尾翼3可活动连接,所述阻水尾翼3安装于所述支架2上,通过弹簧5的伸缩使活动顶块4左右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6带动阻水尾翼3展开或收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水尾翼3包括连接部31、转轴32及尾翼33,所述连接部31安装于所述支架2上,且通过连接杆6与所述活动顶块4连接,所述连接部31上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与所述尾翼33固定连接,通过弹簧5的伸缩使活动顶块4左右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6带动转轴32转动,使尾翼33在高流速时完全展开,在低流速时完全收折。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尾翼33之间共用一个转轴32,所有转轴32同时转动使所有尾翼33同时展开或同时收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上装有保护外壳7,所述芯轴1、活动顶块4、弹簧5和连接杆6均位于所述保护外壳7内避免与河水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5的型号由阻水尾翼3的面积和流速比计算而得,使阻水尾翼3在低于0.1m/s流速时能完全展开,在高于0.5m/s流速时能完全闭合,在水流速0.1~0.5m/s之间时能展开或收折到相应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通过支架2固定安装于铅鱼尾部上,增加铅鱼的导向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1、当水流速小于等于0.1m/s时,弹簧5处于完全拉伸的状态,活动顶块4位于最左端,连接杆6带动转轴32转动,从而使尾翼33完全展开,此时本技术水阻系数达到最大值,铅鱼尾端的水阻系数增大,铅鱼导向调整能力增强;2、当水流速大于等于0.5m/s时,铅鱼自身的固定尾翼已经能完全满足导向调整的要求,因此本技术的水阻系数应该减小,具体为:在水流的冲击下使弹簧5完全压缩带动活动顶块4向最右端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杆6使转轴32转动让尾翼33完全收折,此时本技术的水阻系数达到最小值,不会导致铅鱼在水流冲击下偏角增大;3、当水流速在0.1~0.5m/s之间时,在水流的冲击下使弹簧5压缩到一定程度,带动活动顶块4向右滑动从而带动连接杆6运动使转轴32转动,使尾翼33收折或展开到合适的角度,以实现在指定范围内随水流速自动调节水阻系数,从而调整铅鱼姿态使器头始终迎向水流的方向。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支架(2)及阻水尾翼(3),所述芯轴(1)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2)的中部,所述芯轴(1)远离所述支架(2)的一端可活动的安装有活动顶块(4),所述活动顶块(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芯轴(1)上套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顶块(4)和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块(4)上可活动的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水尾翼(3)可活动连接,所述阻水尾翼(3)安装于所述支架(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支架(2)及阻水尾翼(3),所述芯轴(1)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架(2)的中部,所述芯轴(1)远离所述支架(2)的一端可活动的安装有活动顶块(4),所述活动顶块(4)与所述支架(2)之间的芯轴(1)上套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动顶块(4)和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顶块(4)上可活动的安装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阻水尾翼(3)可活动连接,所述阻水尾翼(3)安装于所述支架(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流自适应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尾翼(3)包括连接部(31)、转轴(32)及尾翼(33),所述连接部(31)安装于所述支架(2)上,且通过连接杆(6)与所述活动顶块(4)连接,所述连接部(31)上装有转轴(32),所述转轴(32)与所述尾翼(33)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晰邱兵彭畅邹敏项雪峰蒋沐滋勾晶晶蒲海汪洋王毅雷方亮梅同单王清川吕盈逸彭洪燕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溯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