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916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包括循环绞车机架和起重绞车机架、循环绞车卷筒、循环绞车电机、起重绞车卷筒和起重绞车电机,一侧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安装有卷筒套,卷筒套侧壁中部设置有中间容纳槽,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围成有用于放新绳的左过渡槽,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围成有用于收拢旧绳的右过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有卷筒套,卷筒套上设置有中间容纳槽,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之间形成有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利用中间容纳槽进行放绳和收绳,利用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分别进行新绳和旧绳置换,利用卷筒套方便起重绞车卷筒实现放新绳和收旧绳的目的,提高起重绞车卷筒更换缆道循环绳的效率。循环绳的效率。循环绳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绳、钢缆或链条卷扬机构;绞盘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文缆道绞车主要用于驱动水文铅鱼所承载的水文、河道测验仪器与水样、悬移质采集设备从事水文测验、河道演变、水质分析等项目研究,而河流测验断面过大对水文绞车载荷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传统水文缆道绞车大多针对中小河流设计,对载荷与驱动速度要求不高,但针对大跨度水文测验断面,为保证测验河流过程中缆道绞车能及时达到指定位置,缆道水平运行必须要达到比较高的速度,现有的采用两侧采用起重绞车的方式,一端放绳,另一端收绳,收绳后需要将新循环绳进行固定,将旧循环绳取出后,再缠绕在起重机上,导致更换缆道循环绳效率慢,效率低、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该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通过在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有卷筒套,卷筒套上设置有中间容纳槽,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之间形成有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利用中间容纳槽进行放绳和收绳,利用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分别进行新绳和旧绳置换,利用卷筒套方便起重绞车卷筒实现放新绳和收旧绳的目的,提高起重绞车卷筒更换缆道循环绳的效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包括同时设置在河流两侧的循环绞车机架和起重绞车机架,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上设置有循环绞车卷筒,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循环绞车卷筒工作的循环绞车电机,所述起重绞车机架上设置有起重绞车卷筒,所述起重绞车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起重绞车卷筒工作的起重绞车电机,河流一侧的所述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安装有卷筒套,所述卷筒套由1对对开设置的半卷筒套组成的,1对半卷筒之间连接有不少于2对固定螺栓,所述1对半卷筒之间围成有容纳起重绞车卷筒的容纳孔,所述卷筒套侧壁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新绳的中间容纳槽,所述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围成有用于放新绳的左过渡槽,所述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围成有用于收拢旧绳的右过渡槽。
[0005]进一步,所述卷筒套中部设置有延伸出卷筒套侧壁的导线轮,所述中间容纳槽设置在导线轮上,所述右过渡槽和左过渡槽分别设置在导线轮两侧。
[0006]进一步,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卷筒套位于右过渡槽和左过渡槽内。
[0007]进一步,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上靠近河流的一端设置有分线轮。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通过在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有卷筒套,卷筒套上设置有中间容纳槽,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之间形成有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利用中间容纳槽进行放绳和收绳,利用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分别进行新绳和旧绳置
换,利用卷筒套方便起重绞车卷筒实现放新绳和收旧绳的目的,提高起重绞车卷筒更换缆道循环绳的效率。
[0010]2、本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在更换缆道循环绳时,通过现有的起重绞车卷筒和卷筒套组合即可实现更换缆道循环绳,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的侧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中卷筒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中卷筒套的侧视图。
[0016]附图标记:1

循环绞车卷筒;2

分线轮;3

起重绞车卷筒;4

循环绞车卷筒I;5

起重绞车卷筒I;6

起重绞车卷筒I;7

循环绳;8

循环绞车电机;9

起重绞车电机;10

起重绞车电机I;11

半卷筒;12

左过渡槽;13

右过渡槽;14

容纳孔;15

卷筒套;16

中间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8]如图1

5所示为技术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包括同时设置在河流两侧的循环绞车机架和起重绞车机架,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上设置有循环绞车卷筒1,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循环绞车卷筒工作的循环绞车电机8,所述起重绞车机架上设置有起重绞车卷筒3,所述起重绞车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起重绞车卷筒工作的起重绞车电机,河流一侧的所述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安装有卷筒套15,所述卷筒套15由1对对开设置的半卷筒11组成的,1对半卷筒11之间连接有不少于2对固定螺栓,所述1对半卷筒之间围成有容纳起重绞车卷筒3的容纳孔14,所述卷筒套侧壁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新绳的中间容纳槽16,所述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围成有用于放新绳的左过渡槽12,所述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围成有用于收拢旧绳的右过渡槽13。
[0019]本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在河流左侧的起重绞车卷筒3上不安装卷筒套15,在河流右侧的起重绞车卷筒I6上安装有卷筒套15,在安装卷筒套15之前,起重绞车卷筒3收绳,起重绞车卷筒I6放绳并露出起重绞车卷筒I6筒身,然后将卷筒套15安装在起重绞车卷筒I6上;起重绞车卷筒3收绳,起重绞车卷筒I6收绳,卷筒套15收绳,此时旧绳收拢在右过渡槽13,新绳缠绕在中间容纳槽16内,然后将新绳A远离中间容纳槽16的另一端端部与旧绳a连接在一起;起重绞车卷筒3收绳,起重绞车卷筒I6放绳,使新绳A与旧绳a连接在一起达到河流对岸并缠绕在循环绞车卷筒1处,然后沿线路b回到循环绞车卷筒I4处,并缠绕在循环绞车卷筒I4上,最后沿线路c达到起重绞车卷筒3处,固定并缠绕在起重绞车卷筒3,完成新绳缠绕,同时将新绳A末端固定在起重绞车卷筒I6靠近左过渡槽12上,旧绳末端从右过渡槽13固定缠绕在中间容纳槽16上;然后起重绞车卷筒3放绳,起重绞车卷筒I6收绳,新绳缠绕在左过渡槽12上,旧绳缠绕在中间容纳槽16上,旧绳末端从起重绞车卷筒3上解除,直到全部缠绕收拢在中间容纳槽16上,最后起重绞车卷筒3收绳,起重绞车卷筒I6放绳,将缠绕在中
间容纳槽16上从卷筒套15上取出,完成新绳和旧绳置换。
[0020]本实施例通过在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有卷筒套,卷筒套上设置有中间容纳槽,卷筒套与起重绞车卷筒之间形成有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利用中间容纳槽进行放绳和收绳,利用左过渡槽和右过渡槽分别进行新绳和旧绳置换,利用卷筒套方便起重绞车卷筒实现放新绳和收旧绳的目的,提高起重绞车卷筒更换缆道循环绳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缆道循环绳的绞车装置,包括同时设置在河流两侧的循环绞车机架和起重绞车机架,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上设置有循环绞车卷筒,所述循环绞车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循环绞车卷筒工作的循环绞车电机,所述起重绞车机架上设置有起重绞车卷筒,所述起重绞车机架一侧设置有驱动起重绞车卷筒工作的起重绞车电机,其特征在于:河流一侧的所述起重绞车卷筒上可拆卸安装有卷筒套,所述卷筒套由1对对开设置的半卷筒套组成的,1对半卷筒之间连接有不少于2对固定螺栓,所述1对半卷筒之间围成有容纳起重绞车卷筒的容纳孔,所述卷筒套侧壁中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新绳的中间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勾晶晶王进胡江石永恩董章内彭子翰史瑞华裴胜义张云杨义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