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777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第一板片正面与第二板片反面相对;第一板片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的第一板部和多个第一凸起结构;第二板片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的第二板部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具有多个延伸段以及多个连接段,每一连接段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延伸段延伸方向的末端之间;至少一张板片满足归属于该板片的凸起结构在其每个延伸段处与另一板片的凸起结构的延伸段接触形成的交叉位置的数量为两个。本申请有利于在较低的流动压降条件下提高板片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
本申请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在制冷空调、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相关技术中,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具有以人字波形态特征的波纹结构,相邻两张板片人字波的夹角以指向相反方向的方式进行装配,从而形成流体通道。相关技术存在如图1所示的板片,该种板片示意人字波的波夹角为90°且板片宽度方向上具有连续的3个左右的重数的多重人字波;参考图2所示的板片俯视图,两个相邻板片之间的接触点用圆圈标出。但是相关技术的板式换热器仍然存在较低的流体压降条件下提供较好换热性能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较低压降条件下提供较好换热性能的板式换热器。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正面与所述第二板片反面相对,所述第一板片反面与相邻板组件的第二板片正面相对;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均设有主换热区;第一板片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的第一板部和多个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结构彼此间隔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第一板片正面相对于第一板部凸起;第二板片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的第二板部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结构彼此间隔且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第二板片反面相对于第二板部凸起;所述凸起结构具有多个延伸段以及多个连接段,每一连接段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延伸段延伸方向的末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其延伸段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其延伸段处相接触且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中的至少一张板片满足归属于该板片的所述凸起结构在其每个延伸段处与另一张板片的凸起结构的延伸段接触形成的交叉位置的数量为两个。本申请通过约束板组件的至少一张板片的凸起结构在其每个延伸段处用于与相邻另一张板片的凸起结构的延伸段接触并固定的交叉位置的个数为两个,有利于缩短该板片凸起结构的延伸段的尺寸,从而在有限的板宽条件下有利于使板片的凸起结构形成更多的延伸段和连接段。板片依靠多个连接段的位置有利于阻挡流体在沿延伸段的延伸方向的槽道内的流动趋势,相对较多数量的连接段对流体槽向运动的多次折流有利于使得流体能获得较好的沿主流通方向的纵向流动效果。从而有利于降低流体流动压降,并且,相对较短尺寸的延伸段以及连接段的多次折流,有利于使气相工质和液相工质掺混效果好,利于实现气相工质和液相工质二者的有效夹带,对应的流体蒸发过程将获得更好的强化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相关技术提供的板片部分区域放大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针对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第一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装配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装配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第一板片的部分区域结构放大图;图9是图8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装配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板片的部分区域结构放大图;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板片的单独的部分区域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提供的第一板片和相对于的第二板片装配后在连接段的位置处沿板片长度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板片的部分区域结构放大图;图15是图14示意的第一板片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区域结构放大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具有非对称槽道结构的第一板片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具有非对称槽道结构的第二板片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板式换热器而言,人字波技术通过在板片上以周期性交替出现的“人字”形式凸脊和凹槽布置形成板片。相邻两张流通板通过人字尖角相对的方式进行装配,形成流体通道,具有湍流程度高,强化换热效果好的技术特点,在制冷空调、冷冻冷藏、汽车、航空航天等方面,被广泛采用。对于板片具有以类似人字波形态特征的波纹结构的板式换热器而言,流体在人字波的波槽内的流动方式被分解为沿着槽道的槽向流(furrowflow)和大致沿着板片进出口之间形成的主流通方向上的纵向流(longitudeflow)。本申请提供的板式换热器,板片的结构通过在凸起结构的“延伸段”和“连接段”两个位置流动与换热机理进行设计和改进,同时结合板片装配关系,从而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10,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板组件100。图4示意板组件100的分解示意图,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每张板片包括相对的正面1001和反面1002,第一板片101的正面1001与第二板片102的反面1002相对,第一板片101的反面1002与相邻板组件100的第二板片102的正面1001相对。具体的,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的板片边沿均具有翻边21,定义翻边21的翻折方向所在的一侧为板片的反面1002,相反的,另一侧为板片的正面1001。图4中,下方第一板片101可视的一侧为其正面1001,不可视的另一侧为其反面1002,上方第二板片102可视的一侧为其反面1002,不可视的另一侧为其正面1001。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均设有主换热区20。沿板片的长度方向,板片还具有位于主换热区20的两侧的角孔区,角孔区设有贯穿板片的通孔,流体通过该通孔实现流入和流出。主换热区20以板片的中间位置向角孔区域延伸。当然,对板式换热器10产品而言,其还可以包括两种流体即制冷剂和载冷剂的进出口对应的外部接管11,两种流体对应的外部接管11可以位于板式换热器10的厚度方向的同侧或者不同侧,在图3中,外部接管11以位于板式换热器10的不同侧进行示意,外部接管11数量可以为4个,其中2个作为制冷剂的进出管,另外2个作为载冷剂的进出管。第一板片101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20的第一板部12和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彼此间隔排布且第一凸起结构13在第一板片101正面1001自第一板部12凸起。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起结构13之间形成第一沟槽14。第二板片102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20的第二板部22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23,多个第二凸起结构23彼此间隔排布且第二凸起结构23在第二板片102反面1002自第二板部22凸起。相邻的两个第二凸起结构23之间形成第二沟槽24。第一凸起结构13在第一板片101的主换热区20上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第二凸起结构23在第二板片102的主换热区20上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排列,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10),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板组件(100),所述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所述第一板片(101)正面(1001)与所述第二板片(102)反面(1002)相对,所述第一板片(101)反面(1002)与相邻板组件(100)的第二板片(102)正面(1001)相对;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均设有主换热区(20);第一板片(101)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20)的第一板部(12)和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彼此间隔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在第一板片(101)正面(1001)相对于第一板部(12)凸起;第二板片(102)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20)的第二板部(22)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23),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结构(23)彼此间隔且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在第二板片(102)反面(1002)相对于第二板部(22)凸起;所述凸起结构具有多个延伸段(31)以及多个连接段(32),每一连接段(3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延伸段(31)延伸方向的末端之间;/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在其延伸段(31)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在其延伸段(31)处相接触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板片(101)和所述第二板片(102)中的至少一张板片满足归属于该板片的所述凸起结构在其每个延伸段(31)处与另一张板片的凸起结构的延伸段(31)接触形成的交叉位置的数量为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10),包括若干层叠设置的板组件(100),所述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所述第一板片(101)正面(1001)与所述第二板片(102)反面(1002)相对,所述第一板片(101)反面(1002)与相邻板组件(100)的第二板片(102)正面(1001)相对;第一板片(101)和第二板片(102)均设有主换热区(20);第一板片(101)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20)的第一板部(12)和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所述多个第一凸起结构(13)彼此间隔且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在第一板片(101)正面(1001)相对于第一板部(12)凸起;第二板片(102)具有位于其主换热区(20)的第二板部(22)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23),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结构(23)彼此间隔且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在第二板片(102)反面(1002)相对于第二板部(22)凸起;所述凸起结构具有多个延伸段(31)以及多个连接段(32),每一连接段(3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延伸段(31)延伸方向的末端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在其延伸段(31)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在其延伸段(31)处相接触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板片(101)和所述第二板片(102)中的至少一张板片满足归属于该板片的所述凸起结构在其每个延伸段(31)处与另一张板片的凸起结构的延伸段(31)接触形成的交叉位置的数量为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均自对应板片的一侧边沿延伸至另一侧边沿;且对于任一凸起结构而言,该凸起结构在连接段(32)处与板片边沿交汇或者在延伸段(31)的所述交叉位置处与板片边沿交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的长度方向构成流体主流通方向,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均以连续的起伏波纹形态沿板片宽度方向(W)上下起伏;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均在连接段(32)处与板片边沿交汇从而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中的任一凸起结构对应的最靠近板片边沿的延伸段(31)具有完整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01)和所述第二板片(102)中的至少一张板片在满足归属于该板片的所述凸起结构在其每个延伸段(31)处与另一张板片的凸起结构的延伸段(31)接触形成的交叉位置的数量为两个的同时,还满足归属于该板片的相邻的两个延伸段(31)延伸方向拟合的夹角为非直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3)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23)均包括多个由相邻的两个延伸段(31)和位于其之间的连接段(32)构成的子结构(S1);所述子结构(S1)包括顶部(41)和两个侧部(42);所述两个侧部(42)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41)的两侧;在每个所述子结构(S1)的相邻的两个延伸段(31)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尖角指向的方向上,所述两个侧部(42)中形成所述子结构(S1)的前侧的记为第一侧部(421),所述两个侧部(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平李华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