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21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0
本案为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接管、连接在接管上的法兰,所述接管与换热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切向缩口,所述切向缩口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筋板。本案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根据切向缩口的尺寸大小及管口大小,在切向缩口内部设计加装筋板,并将筋板与切向缩口和最外圈螺旋板焊接,增加切向缩口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多道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延长了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属于换热器领域。
技术介绍
常规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切向缩口有独立制作或与螺旋通道同体卷制一体成型,然后再将切向缩口与接管相焊接形成螺旋体。切向缩口近似于喇叭漏洞形状,介质的流动截面由圆形截面逐步变为长方形截面(或反之),利于物料的流动,不会出现流动形式的突变。切向缩口由平板弯折成顶部与两侧近似平板结构,其承压强度较弱,若内部压强稍大,就易引起切向缩口凸起变形,严重的话会影响设备的安全使用。由于流动形势的变化,物料易在管口与切向缩口连接附近形成旋涡扰动,致使设备出现局部震动,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增加切向缩口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多道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更加安全可靠的螺旋板式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接管、连接在接管上的法兰,所述接管与换热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切向缩口,所述切向缩口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筋板。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与所述接管通过所述切向缩口接通。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筋板的两端分别与切向缩口和位于换热器本体最外圈的螺旋板焊接。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螺旋板的中间设有中心隔板。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中心隔板的两侧、螺旋板的端部分别设有支承环。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筋板的数量为一条,所述筋板布置在切向缩口的中部。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筋板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筋板呈V型、相对于切向缩口的中心线对称布置。优选的是,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中,所述筋板的数量为三条或三条以上,三条或三条以上所述筋板均匀分布在切向缩口中。本案的有益效果:本案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根据切向缩口的尺寸大小及管口大小,在切向缩口内部设计加装筋板,并将筋板与切向缩口和最外圈螺旋板焊接,增加切向缩口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多道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延长了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案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0,所述换热器本体10的外部设有接管20、连接在接管20上的法兰30,所述接管20与换热器本体10之间设置有切向缩口40,所述切向缩口40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筋板50。本案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根据切向缩口40的尺寸大小及管口大小,在切向缩口40内部设计加装筋板50,并将筋板50与切向缩口40和最外圈螺旋板11焊接,增加切向缩口40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多道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延长了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寿命。换热器本体10包括螺旋板11,所述螺旋板11与所述接管20通过所述切向缩口40接通。本实施方式的螺旋板11换热器工作原理如下:由两张平行的金属板卷制成两个螺旋形通道,即为螺旋板11,将冷热流体分别经过两个螺旋形通道进入到两个螺旋形通道内,由螺旋板11壁进行换热。筋板50的两端分别与切向缩口40和位于换热器本体10最外圈的螺旋板11焊接,也就是一端连接在切向缩口40处,另一端焊接在换热器本体10最外圈的螺旋板11。筋板50可以将螺旋板11出来的液体分为多道之后经由切向缩口40流出至接管20,从而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螺旋板11的中间设有中心隔板12,增强了内部结构。中心隔板12的两侧、螺旋板11的端部分别设有支承环13。支撑环与中心隔板12垂直设置,起到加强的作用。其中,图1中示出的筋板50的数量为一条,所述筋板50布置在切向缩口40的中部。当切向缩口40的尺寸大小及管口大小较小时,可以布置一条筋板50,增加切向缩口40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两道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其中,图2中示出的筋板50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筋板50呈V型、相对于切向缩口40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当切向缩口40的尺寸大小及管口大小中等时,可以布置两条筋板50,增加切向缩口40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三道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筋板50的数量为三条或三条以上,三条或三条以上所述筋板50均匀分布在切向缩口40中。当切向缩口40的尺寸大小及管口大小较大时,可以布置三条或三条以上筋板50,增加切向缩口40的强度,同时将流体分成四道或三道以上流动,改变流体一个单流道的流量,防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出现扰动现象。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接管、连接在接管上的法兰,所述接管与换热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切向缩口,所述切向缩口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筋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的外部设有接管、连接在接管上的法兰,所述接管与换热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切向缩口,所述切向缩口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条筋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与所述接管通过所述切向缩口接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的两端分别与切向缩口和位于换热器本体最外圈的螺旋板焊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的中间设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钻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