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662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包括加热芯体、冷却芯体和连接支架,连接支架上部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于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之间,用于使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的气体通入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加热芯体包括高温介质出口管,高温介质出口管连通于加热芯体的上部高温介质主流道,高温介质出口管上还设有外部排气管,外部通气管能够将高温介质出口管中的气体排出。通过上述结构,该板式组合换热器能够将换热介质和高温介质中产生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在内部堆积,提高了该板式组合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换热器作为车用换热器中的新兴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换热器作为核心部件之一,要求必须具有换热效率高、性能可靠等特点,既要满足车用动力电池、超级充电桩及电子设备的冷却,还要能够对这些设备进行加热。目前,为了实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加热和冷却的功能,通常通过具有加热芯体和冷却芯体的板式组合换热器来满足同时具有冷却和加热功能的需求,集成度较高,能够减小占用空间,使用成本低。但是,板式组合换热器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内部换热介质升温蒸发而产生气体,使内部容易产生气室;而且由于高温介质一直处于较高温度,也容易蒸发而产生气体,使高温介质主流道内产生气室,气室长时间堆积不仅会影响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性能,而且还容易使换热器上产生气蚀,加速换热器材料的老化,影响板式组合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该板式组合换热器能够将换热介质和高温介质中产生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在内部堆积,有利于提高板式组合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包括:加热芯体,所述加热芯体包括高温介质进口管、高温介质出口管和换热介质出口管,所述高温介质进口管连通于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的上部高温介质主流道,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管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上连通有外部排气管,用于排出所述高温介质中的气体;冷却芯体,所述冷却芯体包括制冷剂进出口组件和换热介质进口管,所述制冷剂进出口组件用于通入和排出制冷剂,所述换热介质进口管连通于所述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冷却芯体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夹设于所述加热芯体和所述冷却芯体之间,所述连接支架能够与外界部件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上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所述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排气孔用于使所述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的气体通入所述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设有主流道开口,所述主流道开口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所述冷却芯体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芯体还包括第一底板,所述冷却芯体还包括第二底板,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板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底板上部设有第二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底板下部设有第一流道开口,所述第二底板下部设有第二流道开口,所述主流道开口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开口和所述第二流道开口。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的截面面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所述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截面面积的0.5%。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排气管的内径设置为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的内径的三分之一。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加热芯体,所述第二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冷却芯体,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能够与外界部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芯体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冷却芯体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板上。作为优选,所述制冷剂进出口组件包括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和进出口压板,所述制冷剂进口和所述制冷剂出口均设置于所述进出口压板上,所述制冷剂进口连通于所述冷却芯体的上部制冷剂主流道,所述制冷剂出口连通于所述冷却芯体的下部制冷剂主流道。作为优选,所述制冷剂进出口组件还包括流道盖板,所述流道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进出口压板连接于所述流道盖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该板式组合换热器包括加热芯体、冷却芯体和连接支架,加热芯体上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连通于冷却芯体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而且高温介质还能通过高温介质进口管和高温介质出口管通入和排出加热芯体,制冷剂能够通过制冷剂进出口组件通入和排出冷却芯体,使得该板式组合换热器同时具有对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和冷却的作用;连接支架夹设于加热芯体和冷却芯体之间,连接支架上部通过设置排气孔,将加热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连通,由于换热介质进口管连通于冷却芯体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上,换热介质在通入冷却芯体后会将冷却芯体内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送至加热芯体内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中,然后再在换热介质的流动作用下运至该板式组合换热器外,实现换热介质主流道中的气体的排出;由于高温介质出口管连通于加热芯体的上部高温介质主流道,使得高温介质中产生的气体能够堆积于高温介质出口管中,通过在高温介质出口管上连通外部排气管,将高温介质出口管中堆积的气体排出。通过上述结构,该板式组合换热器能够将换热介质和高温介质中产生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在内部堆积,提高了该板式组合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加热芯体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中单流程的第一换热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中多流程的第一换热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冷却芯体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第一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板式组合换热器的第二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热芯体;11、高温介质进口管;12、高温介质出口管;121、外部排气管;13、换热介质出口管;14、第一底板;141、第一排气孔;142、第一流道开口;143、定位凸台;15、第一盖板;151、定位台;16、第一换热板片;161、波纹凸起;162、贯穿通孔;2、冷却芯体;21、制冷剂进出口组件;211、制冷剂进口;212、制冷剂出口;213、进出口压板;214、流道盖板;22、换热介质进口管;23、第二底板;231、第二排气孔;232、第二流道开口;24、第二盖板;25、第二换热板片;3、连接支架;31、排气孔;32、主流道开口;33、定位凹孔;34、材料去除结构;35、圆形开口定位孔;4、第一支架组件;41、第一支架;42、第一支架底座;421、定位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加热芯体(1),所述加热芯体(1)包括高温介质进口管(11)、高温介质出口管(12)和换热介质出口管(13),所述高温介质进口管(11)连通于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12),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12)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高温介质主流道,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管(13)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12)上连通有外部排气管(121),用于排出高温介质中的气体;/n冷却芯体(2),所述冷却芯体(2)包括制冷剂进出口组件(21)和换热介质进口管(22),所述制冷剂进出口组件(21)用于通入和排出制冷剂,所述换热介质进口管(22)连通于所述冷却芯体(2)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冷却芯体(2)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n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夹设于所述加热芯体(1)和所述冷却芯体(2)之间,所述连接支架(3)能够与外界部件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的上部设有排气孔(31),所述排气孔(3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所述冷却芯体(2)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排气孔(31)用于使所述冷却芯体(2)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的气体通入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芯体(1),所述加热芯体(1)包括高温介质进口管(11)、高温介质出口管(12)和换热介质出口管(13),所述高温介质进口管(11)连通于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12),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12)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高温介质主流道,所述换热介质出口管(13)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高温介质出口管(12)上连通有外部排气管(121),用于排出高温介质中的气体;
冷却芯体(2),所述冷却芯体(2)包括制冷剂进出口组件(21)和换热介质进口管(22),所述制冷剂进出口组件(21)用于通入和排出制冷剂,所述换热介质进口管(22)连通于所述冷却芯体(2)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冷却芯体(2)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
连接支架(3),所述连接支架(3)夹设于所述加热芯体(1)和所述冷却芯体(2)之间,所述连接支架(3)能够与外界部件连接;所述连接支架(3)的上部设有排气孔(31),所述排气孔(3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所述冷却芯体(2)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所述排气孔(31)用于使所述冷却芯体(2)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的气体通入所述加热芯体(1)的上部换热介质主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的下部设有主流道开口(32),所述主流道开口(32)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加热芯体(1)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和所述冷却芯体(2)的下部换热介质主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芯体(1)还包括第一底板(14),所述冷却芯体(2)还包括第二底板(23),所述连接支架(3)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14)和所述第二底板(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组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4)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141),所述第二底板(23)上部设有第二排气孔(23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徐正本覃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