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通过在管体的外壁焊接一对螺旋片,在两个螺旋片的相对面的外端焊接弧形片,从而形成热流体螺旋通道,且螺旋片插接壳体,从而形成冷流体螺旋通道,并设置有多个贯穿热流体螺旋通道和冷流体螺旋通道的导热柱,在导热柱的外壁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从而增大热交换面积,通过换热效率,通过在壳体的下部设置第一固定座,在密封头盖的下部设置第二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密封头盖与壳体的拆卸对接,且换热组件完全设置在密封头盖的内壁,热流体螺旋通道为螺旋形,不会发生遮挡,因此,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广泛。现有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换热器内部机组难免会发生腐蚀,需要维修,而现有的换热器拆卸维修不便,因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具备换热效率高、拆卸维修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低,且拆卸维修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包括端部筒体、壳体、密封头盖和换热组件,所述端部筒体、壳体和密封头盖由左至右依次装配,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管体和一对螺旋片,所述管体的右端与密封头盖的左侧面相焊接,两个所述螺旋片的内壁均与管体的外壁相焊接,两个所述螺旋片的相对面的外端焊接有弧形片,从而形成热流体螺旋通道,所述螺旋片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相插接,从而形成冷流体螺旋通道,所述螺旋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贯穿热流体螺旋通道和冷流体螺旋通道的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外壁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所述端部筒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热流排液管和冷流进液管,所述密封头盖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冷流排液管和热流进液管。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密封头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底端均设置有制动滚轮,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右侧伸缩端与第二固定座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端部筒体的下部内壁设置有过滤罩,且冷流进液管的右端与过滤罩相连通,所述端部筒体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且排污管的上端与过滤罩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热流排液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右端通过法兰盘与热流体螺旋通道的左端排液口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管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端和管体的右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弹簧的两端。优选的,所述端部筒体、壳体和密封头盖的外壁均喷涂有防腐底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通过在管体的外壁焊接一对螺旋片,在两个螺旋片的相对面的外端焊接弧形片,从而形成热流体螺旋通道,且螺旋片插接壳体,从而形成冷流体螺旋通道,并设置有多个贯穿热流体螺旋通道和冷流体螺旋通道的导热柱,在导热柱的外壁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从而增大热交换面积,通过换热效率;2、该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通过在壳体的下部设置第一固定座,在密封头盖的下部设置第二固定座,且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密封头盖与壳体的拆卸对接,且换热组件完全设置在密封头盖的内壁,热流体螺旋通道为螺旋形,不会发生遮挡,因此,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图;图3为本技术右视剖图。图中:1、端部筒体;2、壳体;3、密封头盖;4、换热组件;41、管体;42、螺旋片;43、弧形片;44、热流体螺旋通道;45、冷流体螺旋通道;46、导热柱;47、导热翅片;5、热流排液管;6、冷流进液管;7、冷流排液管;8、热流进液管;9、连接架;10、第一固定座;11、第二固定座;12、制动滚轮;13、伸缩杆;14、过滤罩;15、排污管;16、伸缩管;17、活塞;18、弹簧;19、防腐底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包括端部筒体1、壳体2、密封头盖3和换热组件4,端部筒体1、壳体2和密封头盖3由左至右依次装配,从而构成换热器外壳,换热组件4包括管体41和一对螺旋片42,管体41的右端与密封头盖3的左侧面相焊接,管体41的左侧为开放端,两个螺旋片42的内壁均与管体41的外壁相焊接,两个螺旋片42的相对面的外端焊接有弧形片43,管体41的外壁、两个螺旋片42的相对面和螺旋片42的内壁构成热流体螺旋通道44,螺旋片42的外壁与壳体2的内壁相插接,且弧形片43的外壁和两个螺旋片42的外壁均与壳体2的内壁相贴合,使管体41的外壁、两个螺旋片42的外壁和管体41的内壁形成冷流体螺旋通道45,螺旋片4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贯穿热流体螺旋通道44和冷流体螺旋通道45的导热柱46,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多个导热柱46均匀分布,导热柱46的外壁焊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热翅片47,导热柱46和导热翅片47均为导热性优良的材质制成,从而提高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速率,且换热组件4完全设置在密封头盖3的内壁,并且热流体螺旋通道44为螺旋式,并不存在管道遮挡,因此,便于拆卸维修。端部筒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热流排液管5和冷流进液管6,热流排液管5与热流体螺旋通道44的左端固定连接,密封头盖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冷流排液管7和热流进液管8,热流进液管8的左端与热流体螺旋通道44的右端相焊接。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壳体2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架9,连接架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0,密封头盖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固定座10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座11,第一固定座10和第二固定座11的底端均设置有制动滚轮12,第一固定座10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13,且伸缩杆13的右侧伸缩端与第二固定座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密封头盖3与壳体2的拆卸对接。请参阅图2所示,端部筒体1的下部内壁设置有过滤罩14,且冷流进液管6的右端与过滤罩14相连通,端部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排污管15,且排污管15的上端与过滤罩14相连通,从而便于过滤和排出污物。请参阅图2所示,热流排液管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管16,伸缩管16的右端通过法兰盘与热流体螺旋通道44的左端排液口固定连接,从而便于热流排液管5与热流体螺旋通道44的连接。请参阅图2所示,管体4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17,活塞17的右端和管体41的右端内壁分别固定连接弹簧18的两端,管体41的右侧在合适17阻隔作用下,存储空气,而空气相比与液体,具有较大的压缩性,从而消除应力。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端部筒体1、壳体2和密封头盖3的外壁均喷涂有防腐底漆19,从而提高使用寿命。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换热器时,热流体由右至左依次流经热流进液管8、热流体螺旋通道44和热流排液管5,冷流体由左至右依次流经冷流进液管6、冷流体螺旋通道45和冷流排液管7,在此过程中,两个螺旋片42的外壁、导热柱46的外壁以及导热翅片47的外壁,均为热交换面,极大的提高了热交换面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包括端部筒体(1)、壳体(2)、密封头盖(3)和换热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筒体(1)、壳体(2)和密封头盖(3)由左至右依次装配,所述换热组件(4)包括管体(41)和一对螺旋片(42),所述管体(41)的右端与密封头盖(3)的左侧面相焊接,两个所述螺旋片(42)的内壁均与管体(41)的外壁相焊接,两个所述螺旋片(42)的相对面的外端焊接有弧形片(43),从而形成热流体螺旋通道(44),所述螺旋片(42)的外壁与壳体(2)的内壁相插接,从而形成冷流体螺旋通道(45),所述螺旋片(4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贯穿热流体螺旋通道(44)和冷流体螺旋通道(45)的导热柱(46),所述导热柱(46)的外壁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47),所述端部筒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热流排液管(5)和冷流进液管(6),所述密封头盖(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冷流排液管(7)和热流进液管(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包括端部筒体(1)、壳体(2)、密封头盖(3)和换热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筒体(1)、壳体(2)和密封头盖(3)由左至右依次装配,所述换热组件(4)包括管体(41)和一对螺旋片(42),所述管体(41)的右端与密封头盖(3)的左侧面相焊接,两个所述螺旋片(42)的内壁均与管体(41)的外壁相焊接,两个所述螺旋片(42)的相对面的外端焊接有弧形片(43),从而形成热流体螺旋通道(44),所述螺旋片(42)的外壁与壳体(2)的内壁相插接,从而形成冷流体螺旋通道(45),所述螺旋片(4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贯穿热流体螺旋通道(44)和冷流体螺旋通道(45)的导热柱(46),所述导热柱(46)的外壁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47),所述端部筒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热流排液管(5)和冷流进液管(6),所述密封头盖(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冷流排液管(7)和热流进液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暖通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0),所述密封头盖(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旭东,黄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胡旭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