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60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其使装置无需通过加压装置对气体进行排出,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包括电机、气泵、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二阀门、第一储气罐、连接管、输水管、压力罐、进水管、水管阀门、第四输气管、第三阀门和第五输气管,电机输出端与气泵输入端连通,气泵输入端与第一输气管输出端连通,第一输气管上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输气管输入端与气泵输出端连通,第二输气管输出端与第三输气管输入端连通,第一储气罐内部设置有腔体,第一储气罐外壁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并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腔体相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的大面积储气容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干式储气柜(压力储气柜)、湿式储气柜(低压储气柜)和膜式储气柜(储气橡皮胶囊)。目前这几种形式的储气容器在给用户供气时,都是采用出气管口加压供气的方式进行供气,这种供气方式通常要使用大功率的设备进行供气,这种大功率的体积大、造价高,增加了运行成本,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技术改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装置无需通过加压装置对气体进行排出,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成本,提高了操作便利性的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包括电机、气泵、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二阀门、第一储气罐、连接管、输水管、压力罐、进水管、水管阀门、第四输气管、第三阀门和第五输气管,电机输出端与气泵输入端连通,气泵输入端与第一输气管输出端连通,第一输气管上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输气管输入端与气泵输出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气泵(2)、第一输气管(3)、第二输气管(5)、第三输气管(6)、第二阀门(7)、第一储气罐(8)、连接管(9)、输水管(10)、压力罐(11)、进水管(12)、水管阀门(13)、第四输气管(14)、第三阀门(15)和第五输气管(16),电机(1)输出端与气泵(2)输入端连通,气泵(2)输入端与第一输气管(3)输出端连通,第一输气管(3)上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4),第二输气管(5)输入端与气泵(2)输出端连通,第二输气管(5)输出端与第三输气管(6)输入端连通,第一储气罐(8)内部设置有腔体,第一储气罐(8)外壁设置有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气泵(2)、第一输气管(3)、第二输气管(5)、第三输气管(6)、第二阀门(7)、第一储气罐(8)、连接管(9)、输水管(10)、压力罐(11)、进水管(12)、水管阀门(13)、第四输气管(14)、第三阀门(15)和第五输气管(16),电机(1)输出端与气泵(2)输入端连通,气泵(2)输入端与第一输气管(3)输出端连通,第一输气管(3)上连通设置有第一阀门(4),第二输气管(5)输入端与气泵(2)输出端连通,第二输气管(5)输出端与第三输气管(6)输入端连通,第一储气罐(8)内部设置有腔体,第一储气罐(8)外壁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并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腔体相通,第三输气管(6)输出端与第一储气罐(8)进气口连通,连接管(9)输入端与第一储气罐(8)底端连通,连接管(9)输出端与输水管(10)输入端连通,压力罐(11)内部设置有空腔,压力罐(11)左端设置有左口,压力罐(11)右端设置有右口并且左口与右口均与空腔相通,输水管(10)输出端与左右连通,进水管(12)输出端与压力罐(11)右口连通,进水管(12)上连通设置有水管阀门(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气体灌装的混合气体储存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储气罐(17)、第二连接管(18)、第三连接管(19)和第四连接管(21),第二储气罐(17)内部设置有内腔,第二储气罐(17)外壁设置有进口,第二储气罐(17)底端设置有出口并且进口和出口均与内腔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树亮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隆源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