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机旁通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44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机旁通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顶部间隙配合有阀盖,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阀体的内壁开设有阀孔,所述阀孔的内部抵紧有阀瓣,所述阀盖的内部设有平压组件。该顶管机旁通阀,通过阀体、阀盖、螺杆、螺母、阀孔、阀瓣和平压组件的配合,使得该阀门在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需要对阀瓣的移动阻力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该阀门可自动对两侧压力进行找平,同时可避免在弹簧长时间使用回弹力降低密封性差的问题,通过阀体、阀盖、螺杆、螺母、阀孔、阀瓣和卡接组件的配合,使得该阀门在使用时,可通过拨动扣槽带动卡销与卡槽分离,进而便于对其维修和更换,进而缓解阀瓣被侵蚀导致的密封性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机旁通阀
本技术涉及顶管机旁通阀
,具体为一种顶管机旁通阀。
技术介绍
旁通阀是装在进水阀管段的旁通管上,用以充水平衡进水阀前后水压的阀门,而在顶管机旁通阀只设有泥水管道,泥水管道可以将泥水仓中泥土等渣料传送至外界。现有技术中的顶管机旁通阀,在使用时,不可根据使用需要对阀瓣的移动阻力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该阀门不可自动对两侧压力进行找平,同时不可避免在弹簧长时间使用回弹力降低密封性差的问题,且无法对阀瓣进行锁紧,缩小适用范围,降低使用实用性,且无法实现对阀瓣的快速拆装,不便于对其维修和更换,使得阀瓣被侵蚀导致的密封性差的情况加剧,降低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机旁通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顶管机旁通阀,在使用时,不可根据使用需要对阀瓣的移动阻力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该阀门不可自动对两侧压力进行找平,同时不可避免在弹簧长时间使用回弹力降低密封性差的问题,且无法对阀瓣进行锁紧,缩小适用范围,降低使用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管机旁通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顶部间隙配合有阀盖(2),所述阀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固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外壁与阀盖(2)的内部间隙配合,所述螺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4),所述阀体(1)的内壁开设有阀孔(5),所述阀孔(5)的内部抵紧有阀瓣(6),所述阀盖(2)的内部设有平压组件(7);/n所述平压组件(7)包括第一套筒(701)、第一丝杠(702)、活塞(703)、顶杆(704)、凹槽(705)、凸块(706)、第一弹簧(707)、第二套筒(708)、第二丝杠(709)、把手(710)、支板(711)和竖杆(712);/n所述第一套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机旁通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顶部间隙配合有阀盖(2),所述阀体(1)的顶部左右两侧固接有螺杆(3),所述螺杆(3)的外壁与阀盖(2)的内部间隙配合,所述螺杆(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4),所述阀体(1)的内壁开设有阀孔(5),所述阀孔(5)的内部抵紧有阀瓣(6),所述阀盖(2)的内部设有平压组件(7);
所述平压组件(7)包括第一套筒(701)、第一丝杠(702)、活塞(703)、顶杆(704)、凹槽(705)、凸块(706)、第一弹簧(707)、第二套筒(708)、第二丝杠(709)、把手(710)、支板(711)和竖杆(712);
所述第一套筒(701)的外壁与阀盖(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70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杠(702),所述第一套筒(701)的内壁分别间隙配合有活塞(703)和顶杆(704),所述活塞(703)的顶部通过轴承与第一丝杠(702)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顶杆(704)的底部通过凹槽(705)与阀瓣(6)的顶部间隙配合,所述顶杆(704)和活塞(703)的相对面均固接有凸块(706),所述凸块(706)的外壁均卡接有第一弹簧(707),所述第一套筒(701)的右侧设有第二套筒(708),所述第二套筒(708)的外壁通过轴承与阀盖(2)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筒(70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杠(709),所述第二套筒(708)的顶部固接有把手(710),所述第二丝杠(709)的右端固接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铁宇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