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导式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4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向导式溢流阀,设进液孔的阀体上端设中间座,中间座上端设先导阀座;阀杆下端的锥体与密封分隔圈的锥孔盖合连接,活塞体设阻尼孔连通储液孔和缓冲仓,阀杆内设放液孔连通溢流孔和出液孔;先导阀座内设导流套,导流孔连通左端的溢流孔和右端的囤液仓,向下贯穿的导液孔把囤液仓和缓冲仓连通,溢流孔内设弹簧二分别与调节螺杆和锥体堵头套接并保持轴向的弹性,锥体堵头的锥体与导流孔左端的锥孔套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力液体先导式在溢流阀内填充,待压力液体的压力超出设定值时,锥体堵头向左移动打开导流孔构成回路后压力释放,压力液体推动阀杆上升,压力液体直接从出液孔流出,降低压力容器的压力,冲击力小,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向导式溢流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类
,尤其是一种向导式溢流阀。
技术介绍
常规的溢流阀大多为简易式,应用压力容器上,作为压力容器内超压时释放压力容器内的气体或液体,用与介质为气体的溢流阀结构为阀套、阀芯盖合式密封,上端用弹簧弹性压住,等压力大于设定安全值时克服弹簧的弹力推开阀芯,使压力容器内的高压气体通过流道连通的阀套向外排出,类似的溢流阀优点为结构简单,但极易产生超高压的高压气体把阀芯突然推开位置偏离且翻滚状扭曲,导致溢流阀无法关闭一直排气;介质也液体的溢流阀结构基本也与介质为气体类的差不多,但是,溢流阀密封阀杆连通高压容器的进液口一端一直受高压液体的推力,另一端则有弹簧提供的推力抵充,当高压液体大于弹簧推力是,阀杆轴向移动打开进液口,释放液体且使压力容器释压,弊端是因阀杆处于无润滑状态,无液体包裹,极易因为干燥等原因失灵或泄露,并且压力液体冲击阀杆且超压推开阀杆时无反向的流体缓冲,易于是阀杆偏位和阀杆被推开是冲击力突然性,降低溢流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向导式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向导式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端设中间座(2),所述中间座(2)上端设先导阀座(10);/n所述阀体(1)内设阀杆(4),所述阀杆(4)下端的锥体与阀体(1)内的密封分隔圈(25)的锥孔盖合连接,密封分隔圈(25)的下端为出液孔(19),阀杆(4)的活塞体(401)把密封分隔圈(25)上端的孔分隔为下端的储液孔(18)和上端的缓冲仓(21),活塞体(401)设阻尼孔(17)连通储液孔(18)和缓冲仓(21),阀杆(4)上端设弹簧一(5)后装入先导阀座(10)下端的连接孔内,所述弹簧一(5)两端分别与连接孔底部和阀杆(4)上端部弹性抵触,阀杆(4)内设放液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导式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上端设中间座(2),所述中间座(2)上端设先导阀座(10);
所述阀体(1)内设阀杆(4),所述阀杆(4)下端的锥体与阀体(1)内的密封分隔圈(25)的锥孔盖合连接,密封分隔圈(25)的下端为出液孔(19),阀杆(4)的活塞体(401)把密封分隔圈(25)上端的孔分隔为下端的储液孔(18)和上端的缓冲仓(21),活塞体(401)设阻尼孔(17)连通储液孔(18)和缓冲仓(21),阀杆(4)上端设弹簧一(5)后装入先导阀座(10)下端的连接孔内,所述弹簧一(5)两端分别与连接孔底部和阀杆(4)上端部弹性抵触,阀杆(4)内设放液孔(23),所述放液孔(23)连通溢流孔(16)和出液孔(19);
所述先导阀座(10)内设导流套(13),所述导流套(13)内设导流孔(14)连通左端的溢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鲁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博盾水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