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4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芯、第一螺堵、弹簧、弹簧座、密封圈和第二螺堵,所述阀芯、第一螺堵、弹簧、弹簧座、密封圈均设置在阀体内部的阀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在马达后盖上,与其他控制方式一样,在更换控制方式时,只需拆下原有的控制阀,然后在该位置上直接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阀即可实现控制方式的改变,不需要更换马达后盖,解决了目前在更换马达控制方式时的工作量大强度高的缺点,既省时又省力,阀芯上加工有三段台肩,阀体主阀孔内加工有3个沟槽,通过阀芯台肩与发孔内的沟槽配合,再通过螺堵、弹簧等的限位,使控制阀具有弹簧复位的两位四通换向阀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属于液压控制阀领域。
技术介绍
在液压马达作为执行机构经常被用于控制车辆的回转机构,例如操控室的回转,履带行走,起重机卷扬的回转等,回转机构在工作过程中,马达回转速度根据负载的轻重做出调整,目前用于调整马达转速的控制阀有多种,但按控制方式归类起来有电控、液控及电液复合等多种;在液控方式的马达中有一种HZ3型控制阀,与其他控制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安装HZ3型控制阀时,还需要更换马达后盖,而更换马达后盖时,又需要拆解马达,所以工作量很大,既耗时又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芯、第一螺堵、弹簧、弹簧座、密封圈和第二螺堵,所述阀芯、第一螺堵、弹簧、弹簧座、密封圈均设置在阀体内部的阀孔中,所述阀体的顶部螺纹插接有第一螺堵,所述阀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堵,所述第二螺堵的内部连接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外壁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阀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堵与阀体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接在第二螺堵的外壁,且所述密封圈与阀体阀孔的内壁贴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体内的主阀孔内开设有三个油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芯不是直通式外圆而是在阀芯的一端开有大直径的凸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芯与阀体上的主阀孔配合的外圆是由三段台肩形成并在每段台肩的内侧边缘加工有径向圆弧槽。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安装在马达后盖上,与其他控制方式一样,在更换控制方式时,只需拆下原有的控制阀,然后在该位置上直接安装本技术控制阀即可实现控制方式的改变,不需要更换马达后盖,解决了目前在更换马达控制方式时的工作量大强度高的缺点,既省时又省力,阀芯上加工有三段台肩,阀体主阀孔内加工有3个沟槽,通过阀芯台肩与发孔内的沟槽配合,再通过螺堵、弹簧等的限位,使控制阀具有弹簧复位的两位四通换向阀的功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阀芯;3、第一螺堵;4、弹簧;5、弹簧座;6、密封圈;7、第二螺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芯2、第一螺堵3、弹簧4、弹簧座5、密封圈6和第二螺堵7,阀芯2、第一螺堵3、弹簧4、弹簧座5、密封圈6均设置在阀体1内部的阀孔中,阀体1的顶部螺纹插接有第一螺堵3,阀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堵7,第二螺堵7的内部连接有弹簧座5,弹簧座5的外壁上套接有弹簧4,弹簧4的另一端与阀芯2连接。第二螺堵7与阀体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6,密封圈6套接在第二螺堵7的外壁,且密封圈6与阀体1阀孔的内壁贴合,使得第二螺堵7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阀体1内的主阀孔内开设有三个油槽,分别与安装面上的MA、MB以及T油口连通。阀芯2不是直通式外圆而是在阀芯2的一端开有大直径的凸台,用于限制阀芯2的初始位置,代替垫片,使弹簧4的弹力能作用在阀芯2上。阀芯2与阀体1上的主阀孔配合的外圆是由三段台肩形成并在每段台肩的内侧边缘加工有径向圆弧槽,弹簧4腔的油液经阀芯2中心孔流入T口。具体的,液控式马达变量控制阀直接安装在电控方式的后盖上,并直接安装在电控阀的位置,液控式马达变量控制阀的安装面与电控阀的安装面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和尺寸,液控式马达变量控制阀,与现有的相同控制方式的阀相比,在外表面的同样位置和方向上,保留了供客户使用的X油口和G油口,安装在马达后盖上,与其他控制方式一样,在更换控制方式时,只需拆下原有的控制阀,然后在该位置上直接安装本技术控制阀即可实现控制方式的改变,X口没有外控压力时,上面所述的两位四通换向阀处于弹簧4复位的位置,马达变量缸的一端(假设有杆腔)与马达进油管路连通,另一腔(无杆腔)与T口连通,使得马达处于最大排量状态,即马达运行在低速大扭矩工况;通过X油口引入外控液压油,推动阀芯2移动,使得两位四通换向阀处于换向位置,马达变量缸两腔的高低压进行转换,即有杆腔连通T口,无杆腔连通马达进油口的高压管路,液压力推动变量活塞移动到另一端,使马达处于最小排量状态,即马达运行在高速工况。阀体1外表面加工有G和X油口,在阀体1的安装面上分别有五个油口,这五个油口的位置分布于EP电控阀的位置一致,其中两个MA和MB油口分别与马达的进、出油管路连通,M1和M2口分别于变量缸的两个油腔连通,还有一个T口与马达壳体连通。在初始状态时,油口MA和MB接分别马达进、出油口,油口M1和M2分别接变量缸的两个油腔,即M2接有杆腔,M1接无杆腔,阀芯2在弹簧4力的作用下,被限制在附图1所示的位置,变量缸的活塞处于最大行程位置,而活塞的最大行程对应斜盘的最大摆角,所以,此时的马达处于最大排量状态,即在低速下运行,当马达切换为高速运行时,将X油口连接外控油源,液压力克服弹簧4力而推动阀芯2移动,两位四通换向阀处于换向位置,马达进口的高压油从MB口进入阀体1,并从M1口进入变量缸的无杆腔,变量缸的有杆腔通过M2口进入T腔,随后变量缸的变量活塞带动马达斜盘摆动至最小角度,使马达在高转速下运行。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芯(2)、第一螺堵(3)、弹簧(4)、弹簧座(5)、密封圈(6)和第二螺堵(7),所述阀芯(2)、第一螺堵(3)、弹簧(4)、弹簧座(5)、密封圈(6)均设置在阀体(1)内部的阀孔中,所述阀体(1)的顶部螺纹插接有第一螺堵(3),所述阀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堵(7),所述第二螺堵(7)的内部连接有弹簧座(5),所述弹簧座(5)的外壁上套接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阀芯(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芯(2)、第一螺堵(3)、弹簧(4)、弹簧座(5)、密封圈(6)和第二螺堵(7),所述阀芯(2)、第一螺堵(3)、弹簧(4)、弹簧座(5)、密封圈(6)均设置在阀体(1)内部的阀孔中,所述阀体(1)的顶部螺纹插接有第一螺堵(3),所述阀体(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堵(7),所述第二螺堵(7)的内部连接有弹簧座(5),所述弹簧座(5)的外壁上套接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阀芯(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式液压马达变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堵(7)与阀体(1)连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百夫
申请(专利权)人:展拓液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