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底架及风电机组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461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底架及风电机组机架,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风电机组底架包括底板、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和顶板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设置于底板与顶板之间;底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侧板位于第一端,第二侧板位于第二端;底板设置有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自第一端向第二端延伸,且第一加强件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电机组底架缓解了现有技术中风电机组底架不能满足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且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机组底架及风电机组机架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底架及风电机组机架。
技术介绍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近年来风电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最大限度降低发电成本成为各风力发电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满足风电机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各结构件合适的成型方法及成型后的结构能提高风电机组的性价比。风电机组的机架作为风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的承载结构,几乎把风电机组上所有的载荷转移到塔架上,并且为齿轮箱和发电机以及其他机组结构提供支撑,因此机架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最关键、承载最复杂的部件之一。现有技术中为克服机架的疲劳强度和极限载荷,通常会采取增加机架的整体厚度的方式,或者采用钢板对机架进行大面积加厚,但是这种方式反而增加了机架的重量和制造成本。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风电机组底架及风电机组机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顶板、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n所述底板(10)和所述顶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1)和所述第二侧板(32)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底板(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侧板(31)位于所述第一端(11),所述第二侧板(32)位于所述第二端(12);/n所述底板(10)设置有第一加强件(40),所述第一加强件(40)自所述第一端(11)向所述第二端(12)延伸,且所述第一加强件(4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侧板(31)和所述第二侧板(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顶板、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
所述底板(10)和所述顶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1)和所述第二侧板(32)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0)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底板(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侧板(31)位于所述第一端(11),所述第二侧板(32)位于所述第二端(12);
所述底板(10)设置有第一加强件(40),所述第一加强件(40)自所述第一端(11)向所述第二端(12)延伸,且所述第一加强件(4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侧板(31)和所述第二侧板(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臂(41)和第二延伸臂(42),所述第一延伸臂(41)能够贯穿所述第一侧板(31),所述第二延伸臂(42)能够贯穿所述第二侧板(32),且所述第一延伸臂(4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42)均与所述顶板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1)设置有呈月牙状的第一缺口(311),所述第一延伸臂(41)位于所述第一缺口(311)内;
和/或,所述第二侧板(32)设置有呈月牙状的第二缺口(321),所述第二延伸臂(42)位于所述第二缺口(3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底板(10)、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政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