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添雁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62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设置在平台上部的漏斗状塔筒、设置在漏斗状塔筒四周的多个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以及设置在平台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其设计特点是:在每个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且每个预应力锚杆的两端分别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及漏斗状塔筒内,并且每个预应力锚杆的两端分别与水平转承筒内设的埋铁及漏斗塔筒内设钢筋混凝土环形梁的埋铁相紧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传力直接,构造简洁,大大方便了构件的安装与运输,结构更安全可靠、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机塔架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
技术介绍
在风机塔架结构设计中,上部塔筒与下部肢腿间的连接转换段设计至关重要,此转换段所处位置荷载大,受力复杂,是整个风机塔架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部分,其对整个结构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本转换段受力复杂,比较容易形成集中应力,因此比较容易导致结构出现疲劳破坏,进而大大降低结构的使用寿命。另外,通常情况下,由于本转换段体现结构比较庞大且结构复杂,考虑其运输尺寸问题,故而常常需要将其预先拆分为数个小体积单元,然后再运抵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存在的问题是需要拼装的单元多,零散,拼装较繁琐,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力直接、构造简洁、钢材用量少、施工方便快捷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设置在平台上部的漏斗状塔筒、设置在漏斗状塔筒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以及设置在平台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每个水平转承筒内侧均与平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每个水平转承筒的上部均通过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对应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相连,下部均对应与一个或两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相连,其中: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且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一端均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并伸入到漏斗状塔筒内,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另一端均穿出与之相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内;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伸入到漏斗状塔筒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漏斗状塔筒内的第一埋铁相紧固在一起;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伸入到与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内的第二埋铁相紧固在一起。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均包含一个第一斜钢管、设置在第一斜钢管内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及设置在第一斜钢管一端的第一法兰盘;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均包含一个第二斜钢管、设置在第二斜钢管内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及设置在第二斜钢管一端的第二法兰盘;装配时,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一斜钢管设有第一法兰盘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二斜钢管设有第二法兰盘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一斜钢管远离第一法兰盘的一端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外壁相焊接固定;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二斜钢管远离第二法兰盘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水平转承筒相焊接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的第一预埋套管;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的第二预埋套管;其中,设置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内的若干第一预埋套管均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第二混凝土填充层内设有的若干第二预埋套管一一相对应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台包含有由一个第一钢板及若干个第二钢板拼接而成的平台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板四周下部的若干个平台钢梁;所述的若干个第二钢板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钢板的四周,且每个第二钢板远离第一钢板一侧固定搭接在一个平台钢梁上,每个第二钢板靠近第一钢板一侧均固定搭接在第一钢板上;每相邻两个第二钢板之间均通过对角线的方式焊接在一起;每个所述平台钢梁的两端均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及两个连接板B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水平转承筒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钢板中部还开设一个检修人孔,且所述检修人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的下部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漏斗状塔筒包含一个漏斗状钢筒及设置在漏斗状钢筒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环形梁的内浇筑面的上部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第一埋铁,且每个所述第一埋铁与一个与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相对应,并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的上端;装配时,设置在漏斗状钢筒内钢筋混凝土环形梁与设置在漏斗状钢筒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中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均相互贯通且为一个整体。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水平转承筒均包含一个水平钢管、设置在水平钢管内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及设置在水平钢管外的钢板连接件;在每个所述水平转承筒的混凝土环形浇筑层中均还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埋铁,且设置在每个水平转承筒中的第二埋铁均对应用于紧固从与之相对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内穿出的多个预应力锚杆的下端;每个钢板连接件均设置在与之相对应的每个水平转承筒朝向平台一侧的外壁上,且每个钢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板A及两个连接板B同与之相对应的相邻两个平台钢梁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及水平转承筒数量为3~6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传力更直接,构造更简洁,大大方便了构件的安装与运输;2)结构更安全可靠,大大减少了钢材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3)缩短了施工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水平旋转45°的结构钢示意图;图3为图1中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M节点放大图;图7为图4中N节点放大图;图8为图1中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中的平台俯视图;图9为图8中B-B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8中P节点放大图;图11为图8中单个水平转承筒与相邻两个平台钢梁连接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的K向视图;图13为图11中的b-b截面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1、平台;1.1、第一钢板;1.2、第二钢板;1.3、平台钢梁;1.4、连接板A;1.5、连接板B;1.6、检修人孔;2、漏斗状塔筒;2.1、漏斗状钢筒;2.2、钢筋混凝土环形梁;3、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1、第一斜钢管;3.2、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3、第一法兰盘;4、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1、第二斜钢管;3.2、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3、第二法兰盘;5、水平转承筒;5.1、水平钢管;5.2、混凝土环形浇筑层;5.3、钢梁连接板;6、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7、预应力锚杆;8、第一埋铁;9、第二埋铁;10、第一预埋套管;11、第二预埋套管;100、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200、风机组塔筒;300、风机组塔筒肢腿;400、风机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1)、设置在平台(1)上部的漏斗状塔筒(2)、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以及设置在平台(1)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每个水平转承筒(5)内侧均与平台(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每个水平转承筒(5)的上部均通过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对应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相连,下部均对应与一个或两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2)相连,其特征在于:/n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7),且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的一端均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另一端均穿出与之相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5)内;/n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内的第一埋铁(8)相紧固在一起;/n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与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第二埋铁(9)相紧固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包含平台(1)、设置在平台(1)上部的漏斗状塔筒(2)、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四周的多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以及设置在平台(1)四周的多个水平转承筒(5),每个水平转承筒(5)内侧均与平台(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每个水平转承筒(5)的上部均通过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对应与一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相连,下部均对应与一个或两个风机组塔筒肢腿连接件(6)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2)相连,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内均穿设有若干个预应力锚杆(7),且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的一端均依次穿出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及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另一端均穿出与之相对应的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并伸入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转承筒(5)内;
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漏斗状塔筒(2)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漏斗状塔筒(2)内的第一埋铁(8)相紧固在一起;
每个所述预应力锚杆(7)伸入到与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一端均对应与一个设置在之相对应水平转承筒(5)内的第二埋铁(9)相紧固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均包含一个第一斜钢管(3.1)、设置在第一斜钢管(3.1)内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及设置在第一斜钢管(3.1)一端的第一法兰盘(3.3);
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均包含一个第二斜钢管(4.1)、设置在第二斜钢管(4.1)内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及设置在第二斜钢管(4.1)一端的第二法兰盘(4.3);
装配时,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斜钢管(3.1)设有第一法兰盘(3.3)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斜钢管(4.1)设有第二法兰盘(4.3)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斜钢管(3.1)远离第一法兰盘(3.3)的一端均对应与所述漏斗状塔筒(2)外壁相焊接固定;每个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中第二斜钢管(4.1)远离第二法兰盘(4.3)的一端同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水平转承筒(5)相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风机塔架转换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的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7)的第一预埋套管(10);
在每个所述第二钢管混凝土斜支撑(4)的第二混凝土填充层(4.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预应力锚杆(7)的第二预埋套管(11);
其中,设置在每个第一钢管混凝土斜支撑(3)中第一混凝土填充层(3.2)内的若干第一预埋套管(10)均同与之相对应的第二钢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添雁廖明进
申请(专利权)人:欧添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