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14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包括形状为矩形的行道砖本体,在行道砖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能够在相邻两块行道砖之间形成一个内部空腔用于吸收和排泄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另一方面由于该内部空腔的内壁是倾斜向下的,有行人时能够阻挡发生活动的行道砖将雨水挤出飞溅到身上,同时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
本技术涉及基建用材
,具体涉及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城市发展旧城改造的步伐越来越快,由此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数目也日益巨大,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城中村改造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工程。建筑垃圾的反复产生、倾倒、清运形成了恶性循环,不仅耗费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将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建筑垃圾,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筑垃圾的再利用问题迫在眉睫,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由于建筑垃圾具有遇水不冻涨、不收缩的良好透水特性,颗粒较大、含薄膜水少、比表面积小、不具备塑性,且建筑垃圾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还具有质量好、数量多且成本低的优良特点,因此应用于广场及城市道路等工程的建设中。其中,将建筑垃圾制成行道砖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然而,目前的行道砖采用的是普通材料且为方块形,相邻两块行道砖之间没有能够允许雨水排泄的通道,当雨水来不及下渗时会存留在行道砖上,不利于通行,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行道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在行道砖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一方面能够在相邻两块行道砖之间形成一个内部空腔用于吸收和排泄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另一方面由于该内部空腔的内壁是倾斜向下的,有行人时能够阻挡发生活动的行道砖将雨水挤出飞溅到身上,同时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包括形状为矩形的行道砖本体,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进一步地,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侧面且位于所述左侧通槽的下方的后半段,以及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右侧面且位于所述右侧通槽的下方的前半段沿前后方向均开设有半圆形的装配槽;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侧面且位于所述左侧通槽的下方的前半段,以及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右侧面且位于所述右侧通槽的下方的后半段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半圆形的装配体;所述装配槽的形状与所述装配体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贯穿开设有弧形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通道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通道的形状相契合的弧形壁。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通道的数量为1至4条。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的顶部角设置有第一圆弧角。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的底部角设置有第二圆弧角。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针对目前的行道砖采用的是普通材料且为方块形,相邻两块行道砖之间没有能够允许雨水排泄的通道,当雨水来不及下渗时会存留在行道砖上,不利于通行,提供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包括形状为矩形的行道砖本体,在行道砖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这样,一方面能够在相邻两块行道砖之间形成一个内部空腔用于吸收和排泄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另一方面由于该内部空腔的内壁是倾斜向下的,有行人时能够阻挡发生活动的行道砖将雨水挤出飞溅到身上,同时能够实现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此外,本技术在行道砖本体的左侧面且位于左侧通槽的下方的后半段,以及行道砖本体的右侧面且位于右侧通槽的下方的前半段沿前后方向均开设有半圆形的装配槽;行道砖本体的左侧面且位于左侧通槽的下方的前半段,以及行道砖本体的右侧面且位于右侧通槽的下方的后半段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半圆形的装配体;装配槽的形状与装配体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在铺设本行道砖时相邻的两块的装配槽能够与装配体相配合,这样能够增加铺设后整体的连接性,避免个别行道砖发生移动,另外,装配槽和装配体均设置成半圆形,这样能够避免一旦个别行道砖发生活动后,当有雨水时行人误踩后不会由于活动的行道砖与相邻的行道砖发生挤压碰撞而将雨水挤出飞溅到行人身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行道砖本体1;左侧通槽2;右侧通槽3;装配槽4;装配体5;弧形通道6;第一圆弧角7;第二圆弧角8;弧形壁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2,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和附图2,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包括形状为矩形的行道砖本体1,所述行道砖本体1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2和右侧通槽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行道砖本体1的左侧面且位于所述左侧通槽2的下方的后半段,以及所述行道砖本体1的右侧面且位于所述右侧通槽3的下方的前半段沿前后方向均开设有半圆形的装配槽4;所述行道砖本体1的左侧面且位于所述左侧通槽2的下方的前半段,以及所述行道砖本体1的右侧面且位于所述右侧通槽3的下方的后半段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半圆形的装配体5;所述装配槽4的形状与所述装配体5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在铺设本行道砖时相邻的两块的装配槽能够与装配体相配合,这样能够增加铺设后整体的连接性,避免个别行道砖发生移动,另外,装配槽和装配体均设置成半圆形,这样能够避免一旦个别行道砖发生活动后,当有雨水时行人误踩后不会由于活动的行道砖与相邻的行道砖发生挤压碰撞而将雨水挤出飞溅到行人身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行道砖本体1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贯穿开设有弧形通道6,这样,能够便于渗透下来的雨水沿着弧形通道6流走,避免积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弧形通道6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通道6的形状相契合的弧形壁9,这样能够增强弧形通道6的抗压强度,提高行道砖本体1的使用寿命。其中,所述弧形通道6的数量为2条,弧形通道6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是便于渗透下来的雨水沿着弧形通道6流走,另一方面是能够增加行道砖本体1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行道砖本体的承重能力,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量个,比如1条、3条或4条等。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通槽2和右侧通槽3的顶部角设置有第一圆弧角7,这样能够避免左侧通槽2和右侧通槽3的顶部角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崩裂、崩角损坏,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便于嵌挤制造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侧通槽2和右侧通槽3的底部角设置有第二圆弧角8,这样,能够避免左侧通槽2和右侧通槽3的底部角在内应力作用下发生开裂,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挤压而容易发生崩裂,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便于嵌挤制造成型。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利用本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时,将相邻的两个行道砖拼合在一起,相邻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拼合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矩形的行道砖本体,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状为矩形的行道砖本体,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右两个侧面的上段分别设置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左侧通槽和右侧通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挤式建筑垃圾透水行道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侧面且位于所述左侧通槽的下方的后半段,以及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右侧面且位于所述右侧通槽的下方的前半段沿前后方向均开设有半圆形的装配槽;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左侧面且位于所述左侧通槽的下方的前半段,以及所述行道砖本体的右侧面且位于所述右侧通槽的下方的后半段沿前后方向均设置有半圆形的装配体;所述装配槽的形状与所述装配体的形状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义超樊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盛天环保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