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5526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包括排渗结合的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首尾相连组成雨水收集管和排渗一体管,雨水收集管设置在道路侧边,排渗一体管连接雨水收集管和路边绿化带或市政排水管网,渗一体管下方至少设置一个雨水渗井,所述的施工方法是:第一步,将城市区域分出多个易排水区块和易积水区块;第二步,根据路边绿化带及市政排水管网分布情况设置雨水收集管和排渗一体管;第三步,设置雨水渗井的位置和井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长方形透水混凝土预制件组成的路面侧边的雨水收集管线和排渗一体化管线,取代只具有单一排水功能的路面排水设施,既有效解决城市路面积水问题,又能回补城市地下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普遍存在,不光是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会造成城市路面大面积积水,即使是一般性降雨同样会在路面低洼处形成一定面积的水面。造成路面积水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城市不透水的硬化面过多且路面上的排水口过少,下雨时,大量的雨水夹杂树枝、树叶等杂物汇集到一起,阻塞排水口影响排水速度;二、排水管径小,同时,雨水和污水没有分流,使用同一排水系统,短时间大量雨水涌入超出排水管的排水能力;三、城市内的地势有高有低,地势低洼地区需要承接地势较高地区的排水,大量转嫁过来雨水超过了地势低洼地区管线的输水能力。对于道路积水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改造城市下水管网,加大排水管直径。然而,这种改进措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干净的雨水不能补充地下水,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路面坍陷事件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通过分区块处合理设置雨水收集管、排渗一体管、雨水渗井的结构和密度,用综合的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包括排渗结合的长方体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首尾相连组成设置于路面侧边的雨水收集管和连接路边绿化带或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渗一体管,所述预制构件内部均匀布设有多条平行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内设有带有透水孔洞的支撑内管,所述预制构件是不含细骨料的多孔混凝土构件,所述预制构件的长不超过6米,所述预制构件的宽不超过0.3米,所述预制构件的高不少于0.5米,所述排水通道的直径在110mm至120mm之间,所述雨水收集管顶面平齐于路面,所述雨水收集管底面搭接排渗一体管,所述排渗一体管连接路边绿化带或市政排水管网,所述每根排渗一体管下方至少设置一个雨水渗井,所述排渗一体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城市路面积水设施的施工方法,包括排渗结合的长方体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首尾相连组成设置于路面侧边的雨水收集管和连接路边绿化带或市政排水管网的排渗一体管,所述预制构件内部均匀布设有多条平行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内设有带有透水孔洞的支撑内管,所述预制构件是不含细骨料的多孔混凝土构件,所述预制构件的长不超过6米,所述预制构件的宽不超过0.3米,所述预制构件的高不少于0.5米,所述排水通道的直径在110mm至120mm之间,所述雨水收集管顶面平齐于路面,所述雨水收集管底面搭接排渗一体管,所述排渗一体管连接路边绿化带或市政排水管网,所述每根排渗一体管下方至少设置一个雨水渗井,所述排渗一体管与雨水渗井井口之间设有透水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施的施工方法是:
第一步,根据3年以上降雨和市政排水抢修记录,将城市区域分出多个易排水区块和易积水区块;
第二步,根据路边绿化带及市政排水管网分布设置雨水收集管和排渗一体管,雨水收集管的顶面与路面平齐,侧面紧靠路肩石;多条排渗一体管与雨水收集管上下搭接并等间隔向外引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玉峰权开乐闫瑞争王超王文超贾廷森刘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