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承重地聚合物基层蓄水道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不同于现在传统海绵城市模式的新型道路概念---可承重的蓄水道路(基层承重标准满足中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强度要求),能够在市政排水系统完全瘫痪的情况下,承受暴雨(50mm/d~100mm/d)9~17个小时的降雨量。核心点是利用地聚合物代替水泥作为蓄水道路基层的凝胶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海绵城市主要模式有绿色屋顶,生物滞留(湿地花园等),透水路面。绿色屋顶主要应用于高密度建筑城市,且受楼层影响很大;生物滞留多以湿地花园,下凹式绿地形式出现,对于老城区改造难度很大;透水路面多以不承重人行道为主,水流终端是市政排水管网,部分海绵城市社区也有PP蓄水模块配合透水路面进行使用(仍然不能承重)。海绵城市有六个要素,即“渗、滞、蓄、净、用、排”。目前传统海绵城市的三种主要模式对雨水的处理效果都不全尽人意,比如今年(2020)夏季,中国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降雨,江西等地出现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就连进行大量海绵城市改造的武汉,也经常出现道路积水的情况。目前传统海绵城市模式改造后,城市仍频繁面临洪涝和积水 ...
【技术保护点】
1.可承重地聚合物基层蓄水道路,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的结构为透水沥青层,透水混凝土层,地聚合物蓄水层,水泥混凝土下封层,在道路结构边部有水泥混凝土边封层,水泥混凝土边封层底部设置排水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承重地聚合物基层蓄水道路,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的结构为透水沥青层,透水混凝土层,地聚合物蓄水层,水泥混凝土下封层,在道路结构边部有水泥混凝土边封层,水泥混凝土边封层底部设置排水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聚合物蓄水层,其特征在于:凝胶材料为地聚合物凝胶,骨料为开级配粗骨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聚合物凝胶,其特征在于:所选硅铝氧化物为偏高岭土、粉煤灰或处理后的废旧混凝土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聚合物凝胶,其特征在于:地聚合物凝胶配方取决于凝胶骨料附着度和最终强度(骨料和凝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