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43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解决了现阶段的转轴的支撑部在轴座上拆装不方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有夹具,所述夹具包括铰接轴、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所述铰接轴固定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和第二夹臂的一端均铰接于铰接轴,所述第一夹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相对设有夹持弧槽;所述侧板本体还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转动的驱动机构;转轴的支撑部在上述转轴支撑夹持机构上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从而方便了套设在上述转轴上的物件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通常采用轴座对转轴的两端进行支撑。参阅附图7,转轴5和轴座6的配合示意图,转轴5的端部会设有支撑部51且支撑部的外侧会设有与轴座6配合的轴承61。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套设于转轴5上的物件进行更换时,需要将转轴5的支撑部51从轴座6上拆卸下来,再对转轴5上的物件进行拆除,这种拆除方式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转轴的支撑部在上述转轴支撑夹持机构上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从而方便了套设在上述转轴上的物件的更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有用于夹持转轴的支撑部的夹具,所述夹具包括铰接轴、第一夹臂以及第二夹臂;所述铰接轴固定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和第二夹臂的一端均铰接于铰接轴,所述第一夹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相对设有夹持弧槽;所述侧板本体还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夹具经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具有夹持态和分离态;所述夹具为所述夹持态时,两个所述夹持弧槽形成供所述支撑部安装的夹持孔;所述夹具为所述分离态时,所述第一夹臂中设有夹持弧槽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中设有夹持弧槽的一端脱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具处于夹持态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夹持转轴的支撑部;当夹具处于分离态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脱离,使得转轴的支撑部能够从夹具上脱落。上述夹具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夹持态和分离态的切换,方便了转轴的支撑部在转轴支撑夹持机构上的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了套设在转轴上的物件的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具有与所述铰接轴配合的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夹臂具有与所述铰接轴配合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二铰接部具有供所述第一铰接部卡入的铰接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臂的第一铰接部能够卡入第二铰接部上的铰接卡槽内,从而提升了夹具的紧凑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轴沿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依次包括底柱和插柱,所述插柱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配合,所述插柱和底柱连接处形成有限位端面;所述插柱的顶部还设有避免所述第二铰接部脱落的压紧端盖;所述插柱还设有位于限位端面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第一压力轴承、位于压紧端盖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之间的第二压力轴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公开了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铰接轴的铰接结构,其中,第一压力轴承和第二压力轴承使得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旋转更加平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滑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杠、导向滑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驱动机;所述双向丝杠平行于所述侧板的侧面,所述双向丝杠具有第一螺纹段以及螺纹旋向与第一螺纹端相反的第二螺纹段;所述导向滑杆平行于所述双向丝杠;所述第一滑块具有与第一螺纹段配合的第一丝杠螺母,所述第一滑块还具有与导向滑杆配合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块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夹臂的滑槽配合的第一滑柱;所述第二滑块具有与第二螺纹端配合的第二丝杠螺母,所述第二滑块也具有与导向滑杆配合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块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夹臂的滑槽配合的第二滑柱;所述驱动机能够驱动所述双向丝杠旋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上述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采用上述驱动机构使得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相对转动的稳定性较为理想,且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的相对转动精度较为理想。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为旋转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采用旋转电机,相较于手动旋转双向丝杠的方式而言,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得转轴在转轴支撑夹持机构上的拆装更加便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当所述夹具为所述分离态时,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所成的夹角为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具为分离态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的夹角为45°,有助于使得转轴和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之间存在较大间隙,方便转轴上物件的拆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配设有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具有供所述支撑部插入的旋转通孔,所述转轴旋转套筒在所述旋转通孔的两端均开设有轴承环槽且在轴承环槽内设有与所述支撑部配合的旋转轴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套筒和转轴的支撑部的配合能够保证转轴能够正常进行旋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套筒的外侧壁周向开设有供所述夹具夹持的夹持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环槽的设置能够方便夹具夹持旋转套筒,能够避免夹具在夹持旋转套筒的时候旋转套筒发生松脱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包括侧板、夹具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夹具对转轴的支撑板进行夹持或者松脱,从而方便了转轴在转轴支撑夹持机构的拆装,进而方便了套设在转轴上的物件的更换;2、驱动机构采用双向丝杠、导向滑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驱动机的结构,使得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相对转动较为平稳,且使得夹具的定位精度较高;3、通过设置旋转套筒,使得转轴被夹具夹持后依旧能够平稳旋转,提升对转轴的支撑部的支撑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转轴支撑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铰接轴的配合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夹具和驱动架构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夹具和驱动机构的配合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旋转套筒和转轴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转轴和轴座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侧板;2、夹具;21、铰接轴;211、底柱;212、插柱;213、限位端面;22、第一夹臂;221、第一铰接部;222、第一夹持部;23、第二夹臂;231、第二铰接部;232、第二夹持部;233、铰接卡槽;24、夹持弧槽;251、端盖;252、第一压力轴承;253、第二压力轴承;26、滑槽;3、驱动机构;31、双向丝杠;311、第一螺纹段;312、第二螺纹段;32、导向滑杆;33、第一滑块;331、第一丝杠螺母;332、第一滑孔;333、第一滑柱;34、第二滑块;341、第二丝杠螺母;342、第二滑孔;343、第二滑柱;35、旋转电机;36、支撑座;4、旋转套筒;41、旋转通孔;42、轴承环槽;43、旋转轴承;44、夹持环槽;5、转轴;51、支撑部;6、轴座;61、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阅附图1,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包括侧板1、安装于侧板1且用于夹持转轴5的夹具2以及驱动夹具2动作的驱动机构3。夹具2包括铰接轴21、第一夹臂22和第二夹臂23。参阅附图1和附图3,铰接轴21固定于侧板1上,铰接轴21沿远离侧板1的方向依次包括底柱211和插柱212,底柱211的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包括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设有用于夹持转轴(5)的支撑部(51)的夹具(2),所述夹具(2)包括铰接轴(21)、第一夹臂(22)以及第二夹臂(23);所述铰接轴(21)固定于所述侧板(1);所述第一夹臂(22)的一端和第二夹臂(23)的一端均铰接于铰接轴(21),所述第一夹臂(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23)的另一端相对设有夹持弧槽(24);/n所述侧板本体还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臂(22)和第二夹臂(23)相对转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夹具(2)经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具有夹持态和分离态;所述夹具(2)为所述夹持态时,两个所述夹持弧槽(24)形成供所述支撑部(51)安装的夹持孔;所述夹具(2)为所述分离态时,所述第一夹臂(22)中设有夹持弧槽(2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23)中设有夹持弧槽(24)的一端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包括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设有用于夹持转轴(5)的支撑部(51)的夹具(2),所述夹具(2)包括铰接轴(21)、第一夹臂(22)以及第二夹臂(23);所述铰接轴(21)固定于所述侧板(1);所述第一夹臂(22)的一端和第二夹臂(23)的一端均铰接于铰接轴(21),所述第一夹臂(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23)的另一端相对设有夹持弧槽(24);
所述侧板本体还设有驱动所述第一夹臂(22)和第二夹臂(23)相对转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夹具(2)经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具有夹持态和分离态;所述夹具(2)为所述夹持态时,两个所述夹持弧槽(24)形成供所述支撑部(51)安装的夹持孔;所述夹具(2)为所述分离态时,所述第一夹臂(22)中设有夹持弧槽(24)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臂(23)中设有夹持弧槽(24)的一端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22)具有与所述铰接轴(21)配合的第一铰接部(221),所述第二夹臂(23)具有与所述铰接轴(21)配合的第二铰接部(231);所述第二铰接部(231)具有供所述第一铰接部(221)卡入的铰接卡槽(2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轴支撑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1)沿远离所述侧板(1)的方向依次包括底柱(211)和插柱(212),所述插柱(212)与所述第一铰接部(221)和第二铰接部(231)配合,所述插柱(212)和底柱(211)连接处形成有限位端面(213);所述插柱(212)的顶部还设有避免所述第二铰接部(231)脱落的压紧端盖(251);所述插柱(212)还设有位于限位端面(213)和所述第二铰接部(231)之间的第一压力轴承(252)、位于压紧端盖(251)和所述第二铰接部(231)之间的第二压力轴承(253)。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付根江南宋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晨鑫维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晨鑫维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