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270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包括承载板、X轴限位部、Y轴限位部和Z轴限位部,Z轴限位部设有吸附型腔,吸附型腔包括若干穿过承载板的吸附通孔、沿线性连通全部吸附通孔的主吸附槽、若干条相互交叉设置且均与主吸附槽相连通的副吸附槽。X轴限位部和Y轴限位部均依靠挤压力限定石墨模具相对于承载板平动;Z轴限位部依靠吸附力限定石墨模具沿Z轴移动。主吸附槽和副吸附槽的交叉设置能够增大石墨模具的真空吸附面积,降低石墨模具因气压过低或气压不稳而造成位置偏离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加工精度;主吸附槽和副吸附槽的设置还能有效缓解石墨模具的变形程度,避免频繁修正石墨模具,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
本技术涉及石墨模具装夹
,特别涉及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
技术介绍
鉴于石墨模具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自润滑性能等优势,使石墨模具能实现大幅提升铸件的铸造质量,为石墨模具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石墨模具在使用时通常依靠专业的装夹治具固定在工作台上,此类专业的装夹治具主要依靠真空吸附力固定石墨模具,限定石墨模具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现有装夹治具仅依靠若干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真空吸附孔吸附石墨模具,吸附面积相对较小,导致真空吸附力过小,影响石墨模具定位可靠性;另外,当真空吸附力过大时,石墨模具的局部极易发生变形,为保证加工精度,生产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修正石墨模具,无效工作时间延长,影响加工效率。因此,如何优化现有石墨模具装夹治具以提升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主要依靠挤压力固定石墨模具,降低石墨模具因气压过低或气压不稳而造成位置偏离的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石墨模具的变形程度,避免频繁修正石墨模具,故能够有效提升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其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包括:用于承载石墨模具的承载板;固设于承载板并用于与石墨模具的相对侧相抵以对应限定石墨模具沿X轴移动和Y轴移动的X轴限位部和Y轴限位部;设于承载板并用于通过真空吸附力吸附石墨模具底端以限定石墨模具沿Z轴移动的Z轴限位部,Z轴限位部设有吸附型腔;吸附型腔包括若干穿过承载板以供应真空气体的吸附通孔、设于承载板中心且沿线性连通全部吸附通孔的主吸附槽、若干条相互交叉设置且均与主吸附槽相连通以均匀吸附石墨模具的副吸附槽。优选地,Y轴限位部的结构与X轴限位部的结构相同,X轴限位部包括:分别固定于承载板并用于相对地设于石墨模具两侧固定限位块和固定斜导块;固定斜导块具有导向斜面;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固定斜导块的滑动斜挡块;当旋紧紧固件时,滑动斜挡块沿导向斜面向靠近石墨模具的方向滑动直至与石墨模具相抵以配合固定限位块限定石墨模具移动。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承载板的支撑座;设于支撑座与承载板之间、用于限定承载板相对于支撑座移动的限位组件。优选地,限位组件包括若干组设于支撑座与承载板之间且嵌套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柱,全部相互配合的限位孔和限位柱呈环形分布。优选地,限位柱具体为至少一组呈对角线状分布且穿过支撑座与承载板的固定柱,固定柱的第一端套设有调节螺母且其第二端设有相对于固定柱转动的转动压块,限位孔具体为设于承载板且供转动压块一一对应穿过的固定孔,固定柱套设有两端分别与支撑座和调节螺母相抵的调节弹簧;当转动压块转动至与固定孔的孔沿相抵时,旋转调节螺母以使承载板依靠受压的调节弹簧所施加的弹性力固定于支撑座上。优选地,Z轴限位部还包括:设于支撑座一侧的用于提供真空负压的真空管道;设于支撑座且分别与真空管道和吸附型腔相连通的供气型腔。优选地,还包括相对地设于承载板两侧并用于搬运承载板的搬运手柄。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包括承载板、X轴限位部、Y轴限位部和Z轴限位部。其中,X轴限位部和Y轴限位部均固设于承载板上,X轴限位部和Y轴限位部均依靠挤压力限定石墨模具沿Y轴移动。Z轴限位部依靠吸附力限定石墨模具沿Z轴移动。除了借助吸附力固定石墨模具外,本技术主要依靠挤压力固定石墨模具,且主吸附槽和副吸附槽的交叉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石墨模具的真空吸附面积,降低石墨模具因气压过低或气压不稳而造成位置偏离的风险,有利于提升加工精度;此外,主吸附槽和副吸附槽的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石墨模具的变形程度,避免频繁修正石墨模具,无效工作时间缩短,工作效率自然有所提升。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石墨模具装夹治具能够有效提升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石墨模具装夹治具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支撑座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承载板及其附属部件的组装结构图。附图标记如下:承载板1、X轴限位部2、Y轴限位部3、Z轴限位部4、支撑座5、限位组件6、固定组件7和搬运手柄8;X轴固定限位块21、X轴固定斜导块22和X轴滑动斜挡块23;Y轴固定限位块31、Y轴固定斜导块32和Y轴滑动斜挡块33;真空管道41、供气型腔42和吸附型腔43;吸附通孔431、主吸附槽432和副吸附槽433;限位孔61和限位柱62;固定柱71、转动压块72和固定孔7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石墨模具装夹治具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支撑座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承载板及其附属部件的组装结构图。首选,需特别说明的是,文中的X轴指代附图1中的XOY坐标系所显示的X轴,文中的Y轴指代附图1中的XOY坐标系所显示的Y轴,文中的Z轴指代附图1中的XOY坐标系所显示的Z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包括承载板1、X轴限位部2、Y轴限位部3和Z轴限位部4。其中,承载板1用于承托并限定石墨模具。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承载板1具体为矩形薄板。X轴限位部2、Y轴限位部3和Z轴限位部4均固设于承载板1上。其中,X轴限位部2能够沿X轴与石墨模具的两相对侧相抵,依靠挤压力限定石墨模具沿X轴移动。同理地,Y轴限位部3能够沿Y轴与石墨模具的两相对侧相抵,依靠挤压力限定石墨模具沿Y轴移动。在该具体实施例中,X轴限位部2具体与石墨模具的左右两侧相抵,Y轴限位部3具体与石墨模具的前后两侧相抵,从而限定石墨模具在XOY平面内移动。此外,Z轴限位部4利用真空吸附力沿Z轴吸附石墨模具底端,从而依靠吸附力限定石墨模具沿Z轴移动,Z轴限位部4设有吸附型腔43,吸附型腔43穿过承载板1,用于沿Z轴吸附固定石墨模具。吸附型腔43包括吸附通孔431、主吸附槽432和副吸附槽433,吸附通孔431包括若干个,全部吸附通孔431沿Z轴穿过承载板1,且每个吸附通孔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承载石墨模具的承载板(1);/n固设于所述承载板(1)并用于与石墨模具的相对侧相抵以对应限定石墨模具沿X轴移动和Y轴移动的X轴限位部(2)和Y轴限位部(3);/n设于所述承载板(1)并用于通过真空吸附力吸附石墨模具底端以限定石墨模具沿Z轴移动的Z轴限位部(4),所述Z轴限位部(4)设有吸附型腔(43);/n所述吸附型腔(43)包括若干穿过所述承载板(1)以供应真空气体的吸附通孔(431)、设于所述承载板(1)中心且沿线性连通全部所述吸附通孔(431)的主吸附槽(432)、若干条相互交叉设置且均与所述主吸附槽(432)相连通以均匀吸附石墨模具的副吸附槽(4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承载石墨模具的承载板(1);
固设于所述承载板(1)并用于与石墨模具的相对侧相抵以对应限定石墨模具沿X轴移动和Y轴移动的X轴限位部(2)和Y轴限位部(3);
设于所述承载板(1)并用于通过真空吸附力吸附石墨模具底端以限定石墨模具沿Z轴移动的Z轴限位部(4),所述Z轴限位部(4)设有吸附型腔(43);
所述吸附型腔(43)包括若干穿过所述承载板(1)以供应真空气体的吸附通孔(431)、设于所述承载板(1)中心且沿线性连通全部所述吸附通孔(431)的主吸附槽(432)、若干条相互交叉设置且均与所述主吸附槽(432)相连通以均匀吸附石墨模具的副吸附槽(4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限位部(3)的结构与所述X轴限位部(2)的结构相同,所述X轴限位部(2)包括:
分别固定于所述承载板(1)并用于相对地设于石墨模具两侧固定限位块和固定斜导块;所述固定斜导块具有导向斜面;
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固定斜导块的滑动斜挡块;当旋紧所述紧固件时,所述滑动斜挡块沿所述导向斜面向靠近石墨模具的方向滑动直至与石墨模具相抵以配合所述固定限位块限定石墨模具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模具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支撑所述承载板(1)的支撑座(5);
设于所述支撑座(5)与所述承载板(1)之间、用于限定所述承载板(1)相对于所述支撑座(5)移动的限位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松蔡新锋李勋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