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25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包括底座、下模具、定位柱、顶板、液压缸、滑动板、上模具和凸板,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有下模具,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处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定位柱,所述底座顶部平行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四角处分别与四个定位柱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顶板与滑动板固定连接,此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通过液压缸带动滑动板向下移动,通过上模具带动凸板移动,从而使凸板与向下移动,凸板的截面呈锥形,在下模具的顶部设有与凸板相配合的凹槽,从而可以彻底把共轨管外侧的毛刺去除,并且滑动板与定位柱滑动连接,可以保证滑动板向下移动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共轨管生产
,具体为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共轨电喷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通过大容积的共轨管把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积聚一起,以此对消燃油中的压力波动,形成恒定性的高压燃油,进而再分配发送到各个喷油器,应用喷油器上的高速电磁阀进行开启和闭合操作,实现定时和定量的控制柴油机燃烧室的油量。从而实现柴油机的最佳燃油雾化、最高效的燃烧率,以及最准确的点火节点和能量,保证最少的废气排放。高压共轨管由于锻造与切边工位的空间分布导致进行到切边工序时,锻件温度已较低,设计切边模具时,缩放比选择不当,造成切边后零件留有毛刺、残留飞边等,现有的去毛刺设备如专利号201520611731.x提到的一种高压共轨管切边模具,虽然能够进行切边,但在实际使用时,毛刺一般都存留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缝隙内,因此通过直接挤压难以进行彻底去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包括底座(1)、下模具(2)、定位柱(3)、顶板(4)、液压缸(5)、滑动板(6)、上模具(7)和凸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下模具(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处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定位柱(3),所述底座(1)顶部平行设置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底部四角处分别与四个定位柱(3)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的顶部固定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穿过顶板(4)与滑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6)的四角处设有与定位柱(3)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滑动板(6)通过通孔与定位柱(3)滑动连接,且定位柱(3)与滑动板(6)通孔之间涂抹有润滑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共轨管的切边装置,包括底座(1)、下模具(2)、定位柱(3)、顶板(4)、液压缸(5)、滑动板(6)、上模具(7)和凸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下模具(2),所述底座(1)的顶部四角处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定位柱(3),所述底座(1)顶部平行设置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底部四角处分别与四个定位柱(3)固定连接,所述顶板(4)的顶部固定有液压缸(5),所述液压缸(5)的活塞杆穿过顶板(4)与滑动板(6)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6)的四角处设有与定位柱(3)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滑动板(6)通过通孔与定位柱(3)滑动连接,且定位柱(3)与滑动板(6)通孔之间涂抹有润滑油,所述滑动板(6)的底部固定有与下模具(2)相配合的上模具(7),所述下模具(2)和上模具(7)的中间设有与共轨管相配合的模腔,所述上模具(7)位于模腔边缘处固定有竖直向下的凸板(8),所述凸板(8)的截面呈锥形,所述下模具(2)的顶部位于模腔边缘处设有与凸板(8)相配合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龙姜在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鸿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