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052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其中,第一反应釜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真空泵的抽气口,第二反应釜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真空泵的抽气口;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同时通过管路连接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同时通过管路连接第六阀门,第三阀门与第六阀门通过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阀门的调整可使每台真空泵都可以用于其他反应釜,使每台反应釜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化工及医药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反应釜与真空管路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化工产品或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许多工艺的进行都有真空的要求。目前常用的真空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真空泵与反应釜以固定管道一对一连接,第二种是在真空泵区和反应釜区分别设置一个真空VMF点,中间采用固定管道,使用时在两个点分别用软管连接,贯通真空泵和反应釜。以上两种方法中,第一种方式使用简单,无连接错误问题,但一旦真空泵和反应釜有一个损坏,直接导致另一台反应釜无法使用,造成设备浪费;第二种方式灵活方便,真空泵得到了充分利用,但需要频繁切换,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出错几率。近年来,由于生产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生产工艺要求,操作简便、灵活又不易出错的真空连接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具有操作简便灵活且不易出错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一反应釜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的抽气口;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出气口与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的抽气口;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口、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之间通过真空软管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一真空泵和真空软管之间通过第一三通结构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三通结构与所述第一反应釜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三通结构与所述第一真空泵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三通结构与所述真空软管的连接管路上。具体的,所述第二反应釜、第二真空泵和真空软管之间通过第二三通结构连接。具体的,所述第四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结构与所述第二反应釜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五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结构与所述第二真空泵的连接管路上,所述第六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三通结构与所述真空软管的连接管路上。具体的,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之间的真空软管连接为可拆卸的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真空泵、第三阀门之间的连接管路为固定式连接;所述第二反应釜、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二真空泵、第六阀门之间的连接管路为固定式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通过阀门的调整可使每台真空泵都可以用于其他反应釜,使每台反应釜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率。当出现其中一个反应釜或其中一个真空泵无法使用时,通过阀门重新调配真空管路,剩余的反应釜和真空泵仍能继续正常工作。本技术提供的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采用固定管连接和可拆卸的临时活动管连接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单纯地固定管连接导致的设备浪费,又在平时使用中减少了频繁切换导致操作麻烦又易出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方式保留了正常的固定连接,正常情况下不用频繁切换、出错率低。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方式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可以借用其他闲置设备,兼顾了设备的灵活性,增加了设备使用率。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技术提供的连接方式可以广泛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的各接口的结构位置示意图。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1为第一反应釜;2为第二反应釜;3为第一真空泵;4为第二真空泵;5为第一阀门;6为第二阀门;7为第三阀门;8为第四阀门;9为第五阀门;10为第六阀门;11为真空软管;12为第一三通结构;13为第二三通结构;1a、2a为出气口;3a、4a为抽气口;5a、6a、7a、8a、9a、10a为第一端口;5b、6b、7b、8b、9b、10b为第二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反应釜1、第二反应釜2、第一真空泵3、第二真空泵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第三阀门7、第四阀门8、第五阀门9和第六阀门10。其中,该第一反应釜1的出气口1a与该第一阀门5的第一端口5a通过管路连接,该第一阀门5的第二端口5b通过管路连接该第二阀门6的第二端口6b,该第二阀门6的第一端口6a通过管路连接该第一真空泵3的抽气口3a;如此一来,在第一真空泵3与第一反应釜1之间形成了一个连通的抽真空管路系统。该第二反应釜2的出气口2a与该第四阀门8的第一端口8a通过管路连接,该第四阀门8的第二端口8b通过管路连接该第五阀门9的第二端口9b,该第五阀门9的第一端口9a通过管路连接该第二真空泵4的抽气口4a;如此一来,在第二真空泵4与第二反应釜2之间形成了一个连通的抽真空管路系统。该第一阀门5的第二端口5b、该第二阀门6的第二端口6b均通过管路连接该第三阀门7的第二端口7b,该第四阀门8的第二端口8b、该第五阀门9的第二端口9b均通过管路连接该第六阀门10的第二端口10b,该第三阀门7的第一端口7a与该第六阀门10的第一端口10a通过管路连接。如此一来,在第二真空泵4与第二反应釜2之间形成了连通的抽真空管路系统。如此一来,前述的两个抽真空管路系统之间也实现了互连。在正常使用时,首先是保持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处于开启状态,第三阀门7处于关闭状态,将第一反应釜1与第一真空泵3一对一连接,主要由第一真空泵3来实现第一反应釜1的抽真空。同样的,保持第四阀门8、第五阀门9处于开启状态,第六阀门10处于关闭状态,将第二反应釜2与第二真空泵4一对一连接,主要由第二真空泵4来实现第一反应釜2的抽真空。如果当第一真空泵3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可以开启第三阀门7、第六阀门10并通过以管路连通,同时关闭第二阀门6和另一套闲置反应釜的第四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n所述第一反应釜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的抽气口;/n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出气口与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的抽气口;/n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口、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真空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
所述第一反应釜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的抽气口;
所述第二反应釜的出气口与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五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的抽气口;
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四阀门的第二端口、第五阀门的第二端口均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通过管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六阀门的第一端口之间通过真空软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釜、第一真空泵和真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陈新莫代凤陈卜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合全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