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654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1
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拼装的养殖箱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养殖箱体外侧且与养殖箱体连通的养殖腔室、以及为养殖箱体提供循环水的水循环系统;所述养殖箱体包括上部开口的觅食箱、设于觅食箱一侧的打捞门、设于觅食箱底部的排污口和水位控制器,所述养殖腔室内部设有独立隔开的隔腔,养殖腔室的内侧开口悬挂在养殖箱体四周,隔腔与觅食箱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用于将活水送入最上层的养殖箱体内,通过水位控制器控制觅食箱内水位并将水引入下层,污水通过排污口抽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层带有悬挂养殖腔室的养殖箱,辅以循环水系统,构建立体生态养殖系统,有效节约土地和水资源,增加空间利用率,提高养殖收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是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小龙虾、螃蟹等小型具有洞穴生活习性的小动物养殖是在稻田、池塘、湖泊内采用露天饲养的方式进行,这种养殖方式不仅需要占用土地,其产出受自然环境的约束,严重依赖养殖地的天气、水质、温度、氧含量、食物丰富度等条件,很容易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如暴雨、低温、大风等导致小龙虾大量减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野外养殖所出现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室内养殖小龙虾。李伟等公开了一种室内自动化养殖小龙虾的方法(CN201910421975.4),通过设备准备、放养前准备、小龙虾预处理、小龙虾投放、养殖管理等几个方面来实现。但其固定架的排数经设计后就是固定的,无法在养殖过程中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增减调整,且该装置仅在养殖盆中养殖,对于需要有巢穴进行养殖的动物不适用;刘军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循环流水小龙虾养殖繁育方法(CN201810780289.1),该方法是在工厂内建立蓄水池、净水池和若干养殖室,在养殖室内设置水槽和人造洞穴,营造小龙虾的生存环境进行养殖,但这种方法投入成本较大,无法在普通农户以及小规模养殖中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多层带有悬挂养殖腔室的养殖箱,辅以循环水系统,构建立体生态养殖系统,在有限面积内灵活配置养殖箱体数量,有效节约土地和水资源,增加空间利用率,提高养殖收入,尤其适用于需要洞穴的动物的养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拼装的养殖箱体、可拆卸地安装于养殖箱体外侧且与养殖箱体连通的养殖腔室、以及为养殖箱体提供循环水的水循环系统;所述养殖箱体包括上部开口的觅食箱、设于觅食箱一侧的打捞门、设于觅食箱底部的排污口和水位控制器,所述养殖腔室内部设有独立隔开的隔腔,养殖腔室的内侧开口悬挂在养殖箱体四周,隔腔通过与觅食箱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用于将活水送入最上层的养殖箱体内,通过排污口将养殖箱体内的污水抽出。进一步的,所述觅食箱为矩形金属材质或环保塑胶材质箱体,底部向下凹陷,用于积水,营造养殖物生存所需的环境。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控制器通过调节出水高度来设定养殖箱体内的水位高度,当水位超过预设水位时,活水通过水位控制器流入下一层。进一步的,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活水注入系统和污水抽排系统,所述活水注入系统包括活水注入管和与活水注入管连接的潜水泵,所述污水抽排系统包括污水抽排管和与污水抽排管连接的抽水泵。进一步的,活水注入管的一端与潜水泵连接,另一端接入最上层的养殖箱体,活水注入系统通过潜水泵、活水注入管将活水送入最上层的养殖箱体内,活水通过水位控制器逐层向下流,直至注满最底部一层养殖箱体的觅食箱。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抽排管与每层觅食箱底部的排污口相连,当最底部一层养殖箱体的觅食箱被注满时抽水泵启动,通过排污口将每层养殖箱体内的水抽出,经过过滤器后返回水源地,再通过活水注入管注入养殖系统,形成一个水循环。进一步的,养殖腔室的外侧设有可开合的封闭门,内侧开口与觅食箱连通。进一步的,封闭门的底端与养殖腔室外侧的底端铰接,封闭门的上端设有卡销,养殖腔室外侧的顶端对应卡销设有卡扣,卡销卡入卡扣即可实现封闭门将隔腔密封。本技术提出的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较以往的养殖设备有以下方面的进步和优势:(1)本技术将单个带悬挂养殖腔室的养殖箱作为一个单元,根据养殖需求,灵活配置单元个数,通过定位框实现上下的精准连接,养殖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养殖存亡情况、市场需求与价格情况等对养殖箱单元进行增减,合理有效的利用空间、时间和水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产出;(2)本技术在每个养殖箱体四周设置养殖腔室,并可根据养殖物的品种大小定制洞穴尺寸,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性,更加适用于需要洞穴的养殖物;(3)本技术将养殖腔室与觅食箱在平面和竖向上进行了分离,可有效避免养殖环境受到快速污染,提高养殖物的存活率;(4)本技术仅在顶部设置一根进水管,采用自流形式在控制养殖箱体内水位的同时对每层养殖箱体进行供水,同时构建了供水、排污、过滤的水循环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重复利用,环保节约;(5)本技术空间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养殖箱体数量可随时随地调整,养殖品种数量选择范围广、适用性强,尤其适用于个体农民小规模养殖,提高收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养殖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养殖腔室开门时的示意图。图中:1—养殖箱体;2—养殖腔室;3—水循环系统;4—觅食箱;5—打捞门;6—排污口;7—水位控制器;8—定位框;9—活水注入管;10—污水抽排管;11—潜水泵;12—抽水泵;21—隔腔;22—封闭门;23—卡销;24—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考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拼装的养殖箱体1、可拆卸地安装于养殖箱体1外侧且与养殖箱体1连通的养殖腔室2、以及为养殖箱体(1)提供循环水的水循环系统3。所述养殖箱体1包括上部开口的觅食箱4、设于觅食箱4一侧的打捞门5、设于觅食箱4底部的排污口6和水位控制器7,所述觅食箱4可设计为矩形金属材质或环保塑胶材质箱体,底部向下凹陷(例如设计为斗形结构),用于积水,营造养殖物生存所需的环境,排污口6和水位控制器7位于觅食箱4底部。觅食箱4的上边缘设有定位框8,所述定位框8为金属结构框柱,通过将定位柱插入定位框8中,即可将上下相邻的养殖箱体1进行定位和连接,以此实现根据市场行情或养殖需要进行养殖箱单元的增减。所述打捞门5设置在养殖箱体1的一侧,通过销轴可实现开关,养殖物成熟后可打开打捞门进行打捞,无需拆卸养殖箱体1。所述养殖腔室2为长方体金属框架,内部设有独立隔开的隔腔21,可根据所养殖的动物大小选择相应的尺寸,用于养殖物筑巢,养殖腔室2的外侧设有可开合的封闭门22,养殖腔室2的内侧开口悬挂在养殖箱体1四周,隔腔21通过开口与觅食箱4连通,养殖腔室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和更换。如图4所示,封闭门22的底端与养殖腔室2外侧的底端铰接,封闭门22的上端设有卡销23,养殖腔室2外侧的顶端对应卡销23设有卡扣24,卡销23卡入卡扣24即可实现封闭门22将隔腔21密封的效果。所述水循环系统3包括活水注入系统和污水抽排系统,所述活水注入系统包括活水注入管9和与活水注入管9连接的潜水泵11,所述污水抽排系统包括污水抽排管10和与污水抽排管10连接的抽水泵12,活水注入管9的一端与潜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拼装的养殖箱体(1)、可拆卸地安装于养殖箱体(1)外侧且与养殖箱体(1)连通的养殖腔室(2)、以及为养殖箱体(1)提供循环水的水循环系统(3);所述养殖箱体(1)包括上部开口的觅食箱(4)、设于觅食箱(4)一侧的打捞门(5)、设于觅食箱(4)底部的排污口(6)和水位控制器(7),所述养殖腔室(2)内部设有独立隔开的隔腔(21),养殖腔室(2)的内侧开口悬挂在养殖箱体(1)四周,隔腔(21)通过与觅食箱(4)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3)用于将活水送入最上层的养殖箱体(1)内,通过排污口(6)将养殖箱体(1)内的污水抽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上下拼装的养殖箱体(1)、可拆卸地安装于养殖箱体(1)外侧且与养殖箱体(1)连通的养殖腔室(2)、以及为养殖箱体(1)提供循环水的水循环系统(3);所述养殖箱体(1)包括上部开口的觅食箱(4)、设于觅食箱(4)一侧的打捞门(5)、设于觅食箱(4)底部的排污口(6)和水位控制器(7),所述养殖腔室(2)内部设有独立隔开的隔腔(21),养殖腔室(2)的内侧开口悬挂在养殖箱体(1)四周,隔腔(21)通过与觅食箱(4)连通,所述水循环系统(3)用于将活水送入最上层的养殖箱体(1)内,通过排污口(6)将养殖箱体(1)内的污水抽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觅食箱(4)为矩形金属材质或环保塑胶材质箱体,底部向下凹陷,用于积水,营造养殖物生存所需的环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器(7)通过调节出水高度来设定养殖箱体(1)内的水位高度,当水位超过预设水位时,活水通过水位控制器(7)流入下一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自带悬挂洞穴式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系统(3)包括活水注入系统和污水抽排系统,所述活水注入系统包括活水注入管(9)和与活水注入管(9)连接的潜水泵(11),所述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遵阳程永辉陈航黄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耐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