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6549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和集污池,所述养殖筒体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养殖池和净化池,所述养殖池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废水导通管,所述废水导通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废水连接管,所述废水连接管的出水端设置在集污池的内部,所述集污池的底部设有抽水泵。该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通过集污池、养殖池、净化池和净化水管的配合设置,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用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整个过程中只需一个抽水泵即可完成整个循环动作,从而极大的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对水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具体为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注意事项: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现有的鱼虾养殖系统往往自动化能力不高,无法有效的实现水循环从而浪费大量水资源,另外,对鱼虾养殖中的排泄物往往随水排出而浪费掉,并且,不便对水中的污物进行清理,从而造成水质变坏,污染养殖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r>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具备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和排污彻底、废物能重新回收利用等优点,解决了以往水产养殖水的浪费率大、废物直接排出和废水不便处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和排污彻底、废物能重新回收利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和集污池,所述养殖筒体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养殖池和净化池,所述养殖池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网筒,所述循环水网筒的内部插接有循环水管,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洒料斗篷,所述小洒料斗篷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大洒料斗篷,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废水导通管,所述废水导通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废水连接管,所述废水连接管的出水端设置在集污池的内部,所述集污池的底部设有抽水泵,抽水泵连接有一端插设在净化池内的提升水管,所述净化池的形状为字母C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最低处插接有净化水管,净化水管的出水端插接在养殖池的内部,所述养殖筒体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槽壁上铰接有对开的检测门,其中一个所述检测门的内弧面上固定连接有配电板优选的,所述净化池的内部沿弧线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过滤网,且三个过滤网将净化池沿弧线方向分隔为四个净化腔。优选的,靠近配电板一侧的净化腔的内部插设有提升水管,远离配电板一侧的净化腔的中内底壁插接有净化水管。优选的,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均设有污物采集胶柱,所述污物采集胶柱的内部涂覆有生物棉球。优选的,所述养殖筒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料筒,料筒的上方设有压动饲料进入小洒料斗篷的气泵,所述料筒的下部设有受配电板上所设置的电磁阀控制开关控制的电磁阀,且料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漏斗型下料筒,漏斗型下料筒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下料管的一端插接在小洒料斗篷的内部,电磁阀与配电板上设置的电磁阀控制开关导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废水导通管上设有控制废水通断的导通电磁阀,导通电磁阀与配电板上设置的导通电磁阀控制开关导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养殖池的内部插接有并排设置的温度感应触头、溶氧度感应触头、水质检测触头和氨氮盐检验触头,所述配电板上依次阵列排布有与温度感应触头导电连接的温控开关、与溶氧度感应触头导电连接的溶氧度控制开关、与水质检测触头导电连接的水质控制开关和与氨氮盐检验触头导电连接的氨氮盐控制开关。优选的,所述集污池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两个过滤支撑网,位于上部的过滤支撑网上卡接有粗孔径吸附网,位于下部的过滤支撑网上卡接有细孔径吸附网。优选的,所述净化池的内部设有加热管,所述配电板上设有与温度感应触头导电连接并控制加热管启动的温控开关。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插接在净化池的内部,且循环水管的一端设有循环水泵。(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通过集污池、养殖池、净化池、提升水管、循环水管和净化水管的配合设置,使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用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整个过程中只需一个抽水泵和一个循环水泵即可完成整个循环动作,从而极大的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对水的利用效率。2、该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通过粗孔径吸附网、细孔径吸附网和导通电磁阀的配合设置,使本专利技术能够自动的对水进行过滤处理,当需要对水进行过滤时,只需要通过配电板上设置的溶氧度控制开关根据溶氧感应触头所传递的信息对导通电磁阀进行开闭控制即可,并且污水经过粗孔径吸附网后经过了首次过滤处理,而后再经过细孔径吸附网的深化过滤处理,从而完成了对废水的深度清理,虾皮和粪便等废物可以通过对粗孔径吸附网和细孔径吸附网进行清理时取得,晾晒后可以作为优质的肥料回收利用,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实用性。3、该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通过将吸污泵4放置在圆柱形集污坑的内部,并且改变原有的吸污方式,改为向上抽污的形式,从而避免了废水导通管5的堵塞,并且保证了吸污的效果,通过小洒料斗篷24和大撒料斗篷25的配合设置,使经过气泵26压动的饲料能够经过斗篷的旋转和阻挡均匀的洒落到养殖池2的内部,从而使饲料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养殖池2的内部,促进了鱼虾的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养殖筒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污物采集胶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养殖筒体、2养殖池、3净化池、4吸污泵、5废水导通管、6集污池、7废水连接管、8抽水泵、9提升水管、10净化水管、11检测门、12配电板、13过滤网、14料筒、15电磁阀、16粗孔径吸附网、17细孔径吸附网、18加热管、19导通电磁阀、20污物采集胶柱、21立柱、22循环水网筒、23循环水管、24小洒料斗篷、25大洒料斗篷、26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1和集污池6,养殖筒体1的内部从外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1)和集污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筒体(1)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养殖池(2)和净化池(3),养殖池内底壁中心处设有圆柱形集污坑,所述养殖池(2)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立柱(21),所述立柱(21)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网筒(22),所述循环水网筒(22)的内部插接有循环水管(23),所述立柱(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洒料斗篷(24),所述小洒料斗篷(2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大洒料斗篷(25),所述立柱(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污泵(4),所述吸污泵(4)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废水导通管(5),所述废水导通管(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废水连接管(7),所述废水连接管(7)的出水端设置在集污池的内部,所述集污池(6)的底部设有抽水泵(8),抽水泵(8)连接有一端插设在净化池(3)内的提升水管(9),所述净化池(3)的形状为字母C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最低处插接有净化水管(10),净化水管(10)的出水端插接在养殖池(2)的内部,所述养殖筒体(1)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槽壁上铰接有对开的检测门(11),其中一个所述检测门(11)的内弧面上固定连接有配电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1)和集污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筒体(1)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养殖池(2)和净化池(3),养殖池内底壁中心处设有圆柱形集污坑,所述养殖池(2)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立柱(21),所述立柱(21)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网筒(22),所述循环水网筒(22)的内部插接有循环水管(23),所述立柱(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洒料斗篷(24),所述小洒料斗篷(2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大洒料斗篷(25),所述立柱(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污泵(4),所述吸污泵(4)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废水导通管(5),所述废水导通管(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废水连接管(7),所述废水连接管(7)的出水端设置在集污池的内部,所述集污池(6)的底部设有抽水泵(8),抽水泵(8)连接有一端插设在净化池(3)内的提升水管(9),所述净化池(3)的形状为字母C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最低处插接有净化水管(10),净化水管(10)的出水端插接在养殖池(2)的内部,所述养殖筒体(1)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槽壁上铰接有对开的检测门(11),其中一个所述检测门(11)的内弧面上固定连接有配电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3)的内部沿弧线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过滤网(13),且三个过滤网(13)将净化池(3)沿弧线方向分隔为四个净化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配电板(12)一侧的净化腔的内部插设有提升水管(9),远离配电板(12)一侧的净化腔的中内底壁插接有净化水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均设有污物采集胶柱(20),所述污物采集胶柱(20)的内部涂覆有生物棉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守东翟永臣彭鹏刘涛高东民吕雪关铭轩马利明王磊刘红伟车健王文强翟战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蒲善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