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具体为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注意事项: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 ...
【技术保护点】
1.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1)和集污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筒体(1)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养殖池(2)和净化池(3),养殖池内底壁中心处设有圆柱形集污坑,所述养殖池(2)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立柱(21),所述立柱(21)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网筒(22),所述循环水网筒(22)的内部插接有循环水管(23),所述立柱(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洒料斗篷(24),所述小洒料斗篷(2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大洒料斗篷(25),所述立柱(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污泵(4),所述吸污泵(4)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废水导通管(5),所述废水导通管(5)的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包括养殖筒体(1)和集污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筒体(1)的内部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养殖池(2)和净化池(3),养殖池内底壁中心处设有圆柱形集污坑,所述养殖池(2)的内底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立柱(21),所述立柱(21)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网筒(22),所述循环水网筒(22)的内部插接有循环水管(23),所述立柱(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小洒料斗篷(24),所述小洒料斗篷(2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大洒料斗篷(25),所述立柱(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污泵(4),所述吸污泵(4)的出口端固定连接有废水导通管(5),所述废水导通管(5)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废水连接管(7),所述废水连接管(7)的出水端设置在集污池的内部,所述集污池(6)的底部设有抽水泵(8),抽水泵(8)连接有一端插设在净化池(3)内的提升水管(9),所述净化池(3)的形状为字母C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最低处插接有净化水管(10),净化水管(10)的出水端插接在养殖池(2)的内部,所述养殖筒体(1)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的槽壁上铰接有对开的检测门(11),其中一个所述检测门(11)的内弧面上固定连接有配电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池(3)的内部沿弧线方向依次固定连接有三个过滤网(13),且三个过滤网(13)将净化池(3)沿弧线方向分隔为四个净化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配电板(12)一侧的净化腔的内部插设有提升水管(9),远离配电板(12)一侧的净化腔的中内底壁插接有净化水管(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全智能循环水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腔的内部均设有污物采集胶柱(20),所述污物采集胶柱(20)的内部涂覆有生物棉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守东,翟永臣,彭鹏,刘涛,高东民,吕雪,关铭轩,马利明,王磊,刘红伟,车健,王文强,翟战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蒲善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