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6163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光电探测器包括金刚石衬底、金属反射层、有源层和电极,金属反射层作为探测器的N型电极;制作方法包括:在InP衬底上生长外延层;将临时载片与InP片键合;去除InP衬底;在N‑InP次集结层上蒸发金属Ti/Pt/Au,在金刚石衬底上蒸发金属In,将探测器有源层转移至金刚石衬底上;去除临时载片;在P‑InGaAs接触层上形成P电极;腐蚀外延层,刻蚀金属反射层;沉积SiNx,通过刻蚀在P型电极和N型电极上形成窗口;溅射WTi,制作Au电极,以Au电极为掩膜,刻蚀WTi,得到UTC‑PD。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散热能力、大带宽、高响应度以及高饱和输出功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电探测器能够实现光信号至电信号的转换,在微波光子雷达、激光雷达以及光通信等领域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带宽、响应度和饱和输出功率等是光电探测器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传统的PIN光电探测器由于受到空间电荷效应的影响,难以同时实现大带宽和高饱和输出功率。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UTC-PD)通过对光吸收区进行轻微P型掺杂,使得参与传输的载流子仅剩电子一种。由于电子质量轻、漂移速度快,空间电荷积聚效应得以极大缓解,从而有效提升了UTC-PD在高速下的饱和输出功率。随着UTC-PD输出功率的提升,器件温度不断增加。当温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器件会发生热失效。所以对于UTC-PD而言,优异的散热能力是进一步提升其饱和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由于InP衬底的热导率仅为68W/(K·m),因此需要用热导率更高的材料代替InP衬底。另外对于面入射型UTC-PD来说,其带宽和响应度相互制约的问题也需要解决。<b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金属反射层、有源层和电极,所述衬底为金刚石,所述金属反射层同时作为探测器的N型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金属反射层、有源层和电极,所述衬底为金刚石,所述金属反射层同时作为探测器的N型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层为金属Ti/Pt/Au/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从下至上依次包括:N-InP次集结层、N-InGaAs蚀刻停止层、N-InP集结层、i-InGaAsP势垒层、P-InGaAs吸收层、P-InP阻挡层和P-InGaAs接触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与P-InGaAs接触层连接的P型Ti/Pt/Au电极、与N-InP次集结层连接的N型Ti/Pt/Au/In电极、以及与P型电极和N型电极相连接的Au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有SiNx增透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Au电极下面有一层金属WTi,所述Au电极的厚度为500nm~2000nm,所述WTi的厚度为100nm~500nm。


7.一种单行载流子光电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在InP衬底上生长一层InP缓冲层;
S2、在所述InP缓冲层上生长一层InGaAsP腐蚀停止层;
S3、在所述InGaAsP腐蚀停止层上生长探测器有源层;
S4、将临时载片与InP片通过高温蜡键合在一起;
S5、采用减薄、腐蚀工艺去除InP衬底,采用腐蚀工艺去除InGaAsP腐蚀停止层;
S6、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宇牛斌吴立枢戴家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