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561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6
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涉及防喘控制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无法实现引气量自动控制的问题,包括壳体、文氏管、活门、活门控制组件、皮碗组件和弹簧一;壳体内设有空腔一和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的空腔二;文氏管安装在壳体内,一端连通发动机的引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一端,空腔一另一端为发动机供气;皮碗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形成空腔三和空腔四,空腔三连通文氏管喉部,空腔四连通文氏管进气端;空腔三内设有弹簧一;空腔三和空腔四之间设有压控单向阀;活门控制组件连接皮碗组件和活门;活门设置在空腔二内,活门通过空腔三内和空腔四内的气压差控制空腔一和大气的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调节引气量大小、防止发动机异常引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流量高马赫数的气压防喘控制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实际运行中,并不总是在设计状态下工作的。当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其压气机工况点会偏离设计点,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稳定流动。压气机喘振是发动机一种典型不稳定工况,其特征是气流沿压气机轴向方向发生的低频率、高振幅的气流振荡现象,压气机出口总压脉动很大,流量和速度也出现大幅度的脉动,从而会导致发动机熄火和强烈机械振动,并在极短时间内造成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严重损坏。现有技术的传统防喘活门需靠电信号驱动电磁阀主动控制引气量的大小,无法实现引气量自动控制。因此,如何实现引气量自动控制、防止喘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发动机防喘装置无法实现引气量自动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包括壳体、文氏管、活门、活门控制组件、皮碗组件和弹簧一;壳体内设有空腔一和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的空腔二;文氏管安装在壳体内,一端作为进气端、用于连通发动机的引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的一端,空腔一的另一端为发动机供气;皮碗组件安装在壳体内,皮碗组件和壳体形成空腔三和空腔四,空腔三连通文氏管喉部,空腔四连通文氏管进气端;空腔三内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连接皮碗组件另一端连接壳体;空腔三和空腔四之间设有压控单向阀;活门控制组件设置在空腔三和壳体内,控制空腔一和大气的连通,活门控制组件连接皮碗组件和活门;活门设置在空腔二内,活门通过空腔三内和空腔四内的气压差、皮碗组件和活门控制组件控制空腔一和大气的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能够根据进口气流马赫数变化,压差随之自动变化,进而实现引气量实时调节。通过文氏管原理的应用,成功实现了感受进口气流压力及马赫数变化,自动调节引气量大小的功能,简化了发动机系统,同时也提高了工作可靠性。通过压控单向阀和活门起到了一定的安全作用,防止发动机异常引气,防止发动机喘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的文氏管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的皮碗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的压控单向阀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的活门轴和部分活门轴组件的结构图。图中:1、壳体,2、空腔一,3、空腔二,4、空腔三,5、空腔四,6、皮碗,7、弹簧一,8、文氏管,8.1、喉部,8.2、联通口一,8.3、联通口二,9、引气管一,10、引气管二,11、活门控制组件,12、活门,13、活门轴,14、滑道,15、轴一,16、轴承一,17、单向阀壳体,18、弹簧二,19、钢球,20、连接口一,21、连接口二,22、固定板一,23、固定板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包括壳体1、文氏管8、活门12、活门控制组件11、皮碗组件和弹簧一7。壳体1内设有空腔一2和空腔二3,文氏管8安装在壳体1内,文氏管8的一端用于连通发动机的引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2。空腔一2的一端连通文氏管8、另一端给发动机供气。皮碗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空腔四5组件和壳体1形成空腔三4和空腔四5,空腔三4和空腔四5分设在皮碗组件两侧,空腔三4连通文氏管8喉部8.1,空腔四5连通文氏管8进气口,空腔三4除设有与连通文氏管8喉部8.1连通的开口一外,腔体是密闭的;空腔四5除设有与文氏管8进气口连通的开口二外,腔体是密闭的。空腔三4内设有弹簧一7,弹簧一7的一端连接皮碗组件另一端连接壳体1。空腔二3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2,空腔二3内设有活门12,活门12能控制大气和空腔一2的连通。活门12连接活门控制组件11,活门控制组件11设置在空腔三4和壳体1内,也设置在空腔一2内,活门控制组件11连接皮碗组件、活门12和壳体1。通过活门控制组件11在空腔三4内的受力运动、活门控制组件11带动活门12转动,活门12转动实现活门12的开关、实现对大气和空腔一2的连通情况的控制。活门12打开,大气和空腔一2连通,活门12关闭,大气和空腔一2不连通。文氏管8的结构如图2。文氏管8的进气口连通发动机的引气、喉部8.1连通空腔三4、出气口连通空腔一2,文氏管8的进气口的一端称为进气端,进气端上开始一个与空腔四5的联通口二8.3,联通口二8.3位于文氏管8进气一端的侧壁上。文氏管8喉部8.1对应的侧壁上开设与空腔三4的联通口一8.2。引气管一9用于连通空腔三4和文氏管8的喉部8.1,一端连接开口一另一端连接联通口一8.2;引气管二10用于连通空腔四5和文氏管8进气端,一端连接开口二另一端连接联通口二8.3。空腔三4和空腔四5之间设有压控单向阀,具体可以为引气管一9和引气管二10之间通过压控单向阀连接,压控单向阀能够从空腔三4向空腔四5方向打开,即能够从引气管一9向引气管二10方向打开,当发动机要发生喘振时,文氏管8喉部8.1气压迅速增大,文氏管8喉部8.1气压大于文氏管8进气端气压,压控单向阀打开,引气管一9和引气管二10导通,空腔三4与空腔四5导通,使得发动机不发生喘振,否则压控单向阀保持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在未安装连接发动机未使用时,且空腔三4和空腔四5内气压相等时,活门12处于打开状态,活门12初始状态为打开。空腔三4内和空腔四5内的气压差控制皮碗组件的运动,皮碗组件的运动控制活门控制组件11的运动,活门控制组件11的运动控制活门12的开关,活门12的开关控制空腔一2和大气的连通。当文氏管8进气端压力(气压)大于文氏管8喉部8.1压力时,空腔四5内气压大于空腔三4内气压,气压差推动皮碗组件运动(向使空腔三4体积变下的方向运动)和使弹簧一7压缩,皮碗组件受到压力带动活门控制组件11运动,活门控制组件11带动活门12向活门12打开方向运动,弹簧一7作为复位弹簧,在弹簧一7的回复力作用下,皮碗组件复位,带动活门控制组件11,使得活门12向活门12关闭方向运动。上述壳体1包括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顺次连接。文氏管8、活门12、空腔一2和空腔二3设置第一分体内,活门控制组件11连接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皮碗组件。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共同连接皮碗组件,第二分体和共同作为的盖体,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共同连接固定皮碗组件,第三分体和皮碗组件构成空腔四5,第二分体、活门控制组件11和皮碗组件构成空腔三4。如图3,皮碗组件包括皮碗6、固定板一22和固定板二23,皮碗6的碗沿连接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固定板一22和固定板二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文氏管(8)、活门(12)、活门控制组件(11)、皮碗组件和弹簧一(7);壳体(1)内设有空腔一(2)和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2)的空腔二(3);文氏管(8)安装在壳体(1)内,一端作为进气端、用于连通发动机的引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2)的一端,空腔一(2)的另一端为发动机供气;皮碗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皮碗组件和壳体(1)形成空腔三(4)和空腔四(5),空腔三(4)连通文氏管(8)喉部(8.1),空腔四(5)连通文氏管(8)进气端;空腔三(4)内设有弹簧一(7),弹簧一(7)的一端连接皮碗组件另一端连接壳体(1);空腔三(4)和空腔四(5)之间设有压控单向阀;活门控制组件(11)设置在空腔三(4)和壳体(1)内,活门控制组件(11)连接皮碗组件和活门(12);活门(12)设置在空腔二(3)内,控制空腔一(2)和大气的连通,活门(12)通过空腔三(4)内和空腔四(5)内的气压差、皮碗组件和活门控制组件(11)控制空腔一(2)和大气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文氏管(8)、活门(12)、活门控制组件(11)、皮碗组件和弹簧一(7);壳体(1)内设有空腔一(2)和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2)的空腔二(3);文氏管(8)安装在壳体(1)内,一端作为进气端、用于连通发动机的引气,另一端连通空腔一(2)的一端,空腔一(2)的另一端为发动机供气;皮碗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皮碗组件和壳体(1)形成空腔三(4)和空腔四(5),空腔三(4)连通文氏管(8)喉部(8.1),空腔四(5)连通文氏管(8)进气端;空腔三(4)内设有弹簧一(7),弹簧一(7)的一端连接皮碗组件另一端连接壳体(1);空腔三(4)和空腔四(5)之间设有压控单向阀;活门控制组件(11)设置在空腔三(4)和壳体(1)内,活门控制组件(11)连接皮碗组件和活门(12);活门(12)设置在空腔二(3)内,控制空腔一(2)和大气的连通,活门(12)通过空腔三(4)内和空腔四(5)内的气压差、皮碗组件和活门控制组件(11)控制空腔一(2)和大气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文氏管(8)进气端气压大于文氏管(8)喉部(8.1)气压时,空腔四(5)内气压大于的空腔三(4)内气压;通过空腔三(4)内和空腔四(5)内的气压差能够控制皮碗组件的运动,皮碗组件的运动能够控制活门控制组件(11)的运动,活门控制组件(11)的运动能够控制活门(12)的开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控单向阀能够从空腔三(4)向空腔四(5)方向打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动机将要发生喘振时,文氏管(8)喉部(8.1)气压大于文氏管(8)进气端气压,压控单向阀打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防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三(4)通过引气管一(9)连通文氏管(8)喉部(8.1),空腔四(5)通过引气管二(10)连通文氏管(8)进气端,压控单向阀通过连接引气管一(9)和引气管二(10)实现空腔三(4)和空腔四(5)的单向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颖徐扬马东崔国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