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基础,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灌注桩是一种深基础型式,其具有适应性强、成本适中、后期质量稳定以及承载力大等优点,近年来在电网建设行业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18)的相关规定,当腐蚀等级为强时,不宜采用灌注桩,而《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9-2014)中规定,在采取有效隔离、有效防水的措施下,强腐蚀地区可以采用灌注桩基础。由于输电线路途径地域地质情况变化很大,经常会遇到强腐蚀性塔位却又没办法采用常规普通基础型式的情形,因国内相关工程应用经验少,设计人员往往仍然遵循“强腐蚀地区不采用灌注桩”这一设计惯例,不得以采用耗时耗力的大开挖基础方案。近年来,“裹体灌注桩”在一些工程中试点使用,突破了“在强腐蚀地区不采用灌注桩”这一设计惯例,然而现有的结构在工程应用中会发生裹体破损,未能充分发挥其防护作用,此外现行做法混凝土标号过高、水灰比过小,给混凝土的搅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本体(2)以及灌注桩裹体(3),灌注桩裹体(3)将灌注桩本体(2)位于桩基坑内的部位与腐蚀性地层隔绝开来;灌注桩本体(2)由混凝土浇筑在灌注桩钢筋笼(1)上形成,灌注桩钢筋笼(1)包括竖向布置的若干根主筋(1-1),若干根主筋(1-1)围成柱体形状,主筋(1-1)的内侧和外侧表面分别设有环向内箍筋(1-3)和环向外箍筋(1-2),主筋(1-1)的底端加工为弯钩形状;灌注桩钢筋笼(1)顶部设置地脚螺栓(4),地脚螺栓(4)完成杆塔连接后浇筑保护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本体(2)以及灌注桩裹体(3),灌注桩裹体(3)将灌注桩本体(2)位于桩基坑内的部位与腐蚀性地层隔绝开来;灌注桩本体(2)由混凝土浇筑在灌注桩钢筋笼(1)上形成,灌注桩钢筋笼(1)包括竖向布置的若干根主筋(1-1),若干根主筋(1-1)围成柱体形状,主筋(1-1)的内侧和外侧表面分别设有环向内箍筋(1-3)和环向外箍筋(1-2),主筋(1-1)的底端加工为弯钩形状;灌注桩钢筋笼(1)顶部设置地脚螺栓(4),地脚螺栓(4)完成杆塔连接后浇筑保护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若干根主筋(1-1)围成圆柱体形状,环向内箍筋(1-3)与环向外箍筋(1-2)均呈螺旋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环向内箍筋(1-3)与环向外箍筋(1-2)在灌注桩本体(2)下部的螺旋间距为200mm,上部的螺旋间距为100mm,螺旋间距的变化位置距离灌注桩本体(2)顶部5D,D为灌注桩本体(2)的桩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当灌注桩本体(2)的直径大于1.2m时,环向内箍筋(1-3)的内部设置三角撑(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筋(1-1)采用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环向内箍筋(1-3)和环向外箍筋(1-2)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三角撑(1-4)采用HPB300热轧光圆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输电线路杆塔的灌注桩防腐基础,其特征在于:主筋(1-1)采用一根钢筋或者由多根钢筋焊接而成,焊接时的连接长度不小于5d,相邻两根主筋(1-1)之间钢筋焊接的接头相互错开,错开间距大于35d且不小于500mm,d为主筋(1-1)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梦伟,王学明,沈巍巍,石磊,杨磊,王征,袁俊,吴彤,张媛,文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