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防护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转移,新建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的边坡防护的设计与施工逐渐增加了难度,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陡峭地形对于大型施工设备的运输、设置较为不利,且大型设备施工工期长,时间效益差;②场地狭窄不适合占地较大的防护措施,对于生态、绿化及土地保护等综合影响差;③常规防护措施,存在造价高、维护难等不良影响。相关技术中,在地势较陡、施工场地狭小或滑坡地段修建边坡防护工程时,为了确保边坡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采用强支护措施对边坡工程进行防护,而常规的抗滑桩、挡墙、预应力锚索等强支护措施均需要通过挖除边坡坡脚所覆盖的土层来设置支挡设置,以确保边坡安全稳定,但是,受地形地貌限制,坡脚的覆土被挖除之后,会扰动既有土体而导致边坡失稳,尤其是在滑坡地段,边坡失稳的情况尤为明显。另外,有时为了设置大型设备的施工场地,还需要扩大开挖边坡,并进行临时支挡,由此,更会加剧边坡失稳的情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对防护场地周围的边坡进行加固,其特征在于,包括:/n设置在所述边坡上的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包括横向微型群桩和纵向微型群桩,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一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横向冠梁,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二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纵向冠梁;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围设在所述防护场地的周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设置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一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脚,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顶,所述横向冠梁和所述纵向冠梁之间形成防护区域;/n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包括植草防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对防护场地周围的边坡进行加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边坡上的锚固系统,所述锚固系统包括横向微型群桩和纵向微型群桩,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一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横向冠梁,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包括第二微型群桩基础、以及与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刚性连接的纵向冠梁;所述横向微型群桩围设在所述防护场地的周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设置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一侧,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脚,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边坡的坡顶,所述横向冠梁和所述纵向冠梁之间形成防护区域;
防护系统,所述防护系统包括植草防护结构、骨架防护结构、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锚索框架防护结构,所述植草防护结构、所述骨架防护结构、所述锚杆框架防护结构和所述锚索框架防护结构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防护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微型群桩位于所述所述横向微型群桩靠近所述防护场地的一侧;或,所述纵向微型群桩位于所述所述横向微型群桩远离所述防护场地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微型群桩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纵向微型群桩在所述横向微型群桩的同一侧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冠梁和/或所述纵向冠梁的横截面的宽度尺寸为1.5m~2.5m;和/或,
所述横向冠梁和/或所述纵向冠梁的横截面的高度尺寸为0.5m~1m;和/或,
所述第一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一微型桩,所述第二微型群桩基础包括多个第二微型桩,所述第一微型桩和/或所述第二微型桩的桩径为0.15m~0.2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冠梁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一伸缩缝;和/或,
所述纵向冠梁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节段,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纵向节段之间形成第二伸缩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群桩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节段的长度尺寸为10m~15m;和/或,
所述纵向节段的长度尺寸为8m~1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荣,樊友杰,郭建湖,高威,李小和,廖进星,刘坡拉,谭家华,彭栓栓,廖超,杨辉建,赵德文,黄水亮,李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