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铁路建设日趋规范化、合理化,但丘陵低山区铁路建设因地形、地质等原因,建设较复杂,譬如膨胀土深路堑,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工程设计时需考虑膨胀土边坡的遇水不稳定性以及膨胀土路堑的分级支护等问题,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后期维修成本大、运营风险高的不良后果。在膨胀土地区修建铁路路堑时,由于膨胀土的遇水膨胀特性,对边坡坡率及边坡高度有严格的要求,由于路堑边坡过高常导致边坡垮塌,故铁建设[2009]172号文中第六条规定:路基工程应避免高填、深挖和长路堑,特殊岩土、不良地质区段应严格控制路基填挖高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岩土及岩溶发育区等不良地质区段不应超过8m。但由于实际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工程中各种条件限制,实际仍有不少膨胀土路堑突破要求。但膨胀土易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而造成的失稳破坏,亦或是在临近既有设施时的膨胀土路堑工程中,由于路堑边坡上方荷载过大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结构,存在承载力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挡部,位于所述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所述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以及/n锚固部,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所述锚固部为所述支挡部提供锚固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堑边坡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挡部,位于所述路堑边坡外侧,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对所述路堑边坡起支挡作用;以及
锚固部,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所述锚固部为所述支挡部提供锚固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部包括:
锚固体,设置在所述支挡部的下方,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挡部的底部中;以及
加强体,设置在所述锚固体上,对所述锚固体进行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为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形成有若干孔洞,所述锚固体在所述防护套管内浇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管沿纵向每间隔20cm~30cm设置一圈所述孔洞,每圈为3~4个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为2cm~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体为钢筋架,所述钢筋架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内部,所述钢筋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架包括3~4根第一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锚固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纵向钢筋的直径为12mm~2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架还包括箍筋,所述钢筋架沿纵向每间隔15cm~25cm处设置一所述箍筋,将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捆扎固定,所述箍筋的直径为8mm~16mm;和/或
所述第一纵向钢筋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均匀布置在所述锚固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体的长度为4m~8m,所述锚固体的直径为0.15m~0.25m,所述锚固体之间的间距0.6m~1.8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体沿所述支挡部的底部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均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挡部包括:
底座,位于所述路堑边坡的土体中,与所述锚固部连接;以及
立壁,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沿所述立壁的墙面向外凸出形成趾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立壁的墙背为仰斜式,所述墙背的斜率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占荣,樊友杰,刘坡拉,郭建湖,廖进星,李小和,高威,廖超,杨辉建,黄水亮,谭家华,彭栓栓,黄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