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33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起重机安全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回转系统的微动性、平顺性欠佳以及回转自转的技术问题。所述系统包括具有分体式阀芯的液控换向阀,所述分体式阀芯采用进油与回油相独立的阀芯布置方式和锥阀芯结构,所述液控换向阀通过分体式阀芯与齿轮泵构成第一回路,通过分体式阀芯与回转马达构成第二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属于起重机安全控制

技术介绍
轮式臂架型起重机的工作场所不受限制,能在带载或空载情况下不需要固定轨道而工作,并依靠受力平衡保持稳定。目前,起重机回转系统主要采用两种:第一种是闭式泵控系统,该系统微动性和舒适性好,控制精度高,但是成本高;第二种采用普通的齿轮泵加回转换向阀和缓冲阀,在小吨位起重机上运用广泛,效果良好。随着用户要求起重重量和起升高度越来越大,90T以上大吨位产品吊臂长、重量大,回转时回转惯性矩大,通常采用闭式泵控系统以提高控制精度,同时也导致成本较高。70吨以下小吨位产品回转惯性矩较小,通过普通的齿轮泵加回转换向阀和缓冲阀就能很好地解决回转微动性,但目前常规的回转缓冲阀存在着微动区间小、先加油门后动手柄回转转不动、回转自转、启停瞬间冲击大、缓冲性差等问题。前述微动性,即操作微动性,是指在起重机操作过程中,用来衡量液压阀小开口的情况下操作所能达到的细微程度。前述缓冲性,即回转缓冲性,是指手柄回中位、主阀关闭瞬间,用在短暂释放负载和回转机构惯性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起重机回转系统的微动性、平顺性欠佳以及回转自转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包括具有分体式阀芯的液控换向阀,所述分体式阀芯采用进油与回油相独立的阀芯布置方式和锥阀芯结构,所述液控换向阀通过分体式阀芯与齿轮泵构成第一回路,通过分体式阀芯与回转马达构成第二回路。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分别与齿轮泵连通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齿轮泵通过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分体式阀芯连通以构成第一回路。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于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之间且与分体式阀芯相适配的回转缓冲阀。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控制源、与分体式阀芯连通的控制口;所述控制源响应于换向控制指令,从第一回路中提取先导油经控制口输入分体式阀芯,以实现液控换向阀的换向。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连通于分体式阀芯与控制口之间的单向阻尼阀。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两输出口,所述分体式阀芯通过两输出口与回转马达连通以构成第二回路;所述控制源包括彼此适配的主溢流阀和先导溢流阀,所述齿轮泵与主溢流阀、先导溢流阀、控制口、分体式阀芯顺序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连通于两输出口之间的电磁换向阀。进一步地,所述液控换向阀还包括连通于两输出口之间的固定阻尼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固定阻尼孔起到旁通分流功能,消除回转机构启停瞬间压力冲击,实现启停平稳;电磁换向阀可实现转台自由滑转状态;回转缓冲阀既是一个制动阀,又是一个缓冲阀,其作用一方面限制锁住转台时的最高制动油压值,另一方面可消除停止瞬间的峰值压力,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此溢流阀具备补油功能,当液压马达被外力驱动时,其内置单向阀可构成供油回路向马达供油,避免马达产生气蚀;分体式阀芯采用进油与回油相独立的阀芯布置方式,具有流量控制和负载保持双重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单体式阀芯,一方面不再受空间限制,阀杆节流槽特性可以更加优化,全面提升其微动性和平顺性,另一方面采用锥阀芯结构,具有良好的负载保持特性,消除车辆未完全水平状态时的自转风险;单向阻尼阀布置在分体式阀芯处以控制油口,在回转机构停止瞬间起到缓冲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方案1的原理结构图;图2是现有技术方案2的原理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系统实施例的原理结构图。图中:1、主溢流阀;2、先导溢流阀;3、固定阻尼孔;4、电磁换向阀;5、回转缓冲阀;6、分体式阀芯;7、单向阻尼阀;11、单体式阀芯;12、电比例减压阀;13、先导式溢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更好地阐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和对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首先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第二种起重机回转系统,简单介绍一下现有技术情况。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方案1的原理结构图,齿轮泵输出的液压油自P口进油,经过回转换向阀进入到回转马达中,高压液压油驱动马达旋转来带动回转机构进行工作。当回转系统瞬间压力过高并达到溢流阀设定值时,马达进、回油口A、B相通,起到回转缓冲的效果;当液压马达被外力驱动时,单向阀可构成供油回路由T口进行补油,避免马达出现负压产生气蚀现象。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①当先加油门后动手柄时,瞬间系统压力过高并达到溢流阀设定值,此时马达进、回油口压力相等,会出现回转转不动故障;②微动区间小,回转微动速度不易控制。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方案2的原理结构图,齿轮泵输出的压力油从P口进油,然后经回转换向阀进入到回转马达,驱动回转机构工作。其中,主溢流阀1在该回转系统中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先导溢流阀2控制主溢流阀1的先导压力;从压力油路取先导油源,经电比例减压阀12减压后控制单体式阀芯11的换向;通过操纵室电比例手柄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比例减压阀12输出不同的先导压力油,从而控制回转的换向并获得不同的回转速度。其缓冲阀由四个单向阀和一个先导式溢流阀13组成,回转换向阀的负载反馈口XL口取先导油,来控制该先导式溢流阀13的先导口,当回转系统瞬间压力过高并达到溢流阀设定值时,回转马达进、回油口A、B相通,起到回转缓冲的作用。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①回转机构必须有机械制动,若无机械制动,在手柄处于中位状态且车辆未完全水平时,存在自转风险;②微动区间小,回转微动速度不易控制。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系统在现有技术方案2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其采用负载敏感系统原理和双阀芯结构型式,旨在从设计源头上解决微动区间小、先加油门后动手柄回转转不动、回转自转等问题。如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系统实施例的原理结构图,采用齿轮泵加回转换向阀和缓冲阀的结构设计,所述回转换向阀采用具有分体式阀芯6的液控换向阀,所述缓冲阀采用与分体式阀芯6相适配的回转缓冲阀5,液控换向阀与回转缓冲阀5共同构成回转控制阀,即图3所表示内容。该回转控制阀共有7个油口,其中P、T、L分别为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口、回油口、泄漏口,用于提供动力源;a、b为液控换向阀的控制口,用于控制实现液控换向阀的换向;A、B为回转控制阀的输出口,输出的高压油驱动回转马达带动回转机构工作。更具体地,所述分体式阀芯6采用进油路与回油路相独立的阀芯布置方式,液控换向阀通过分体式阀芯6与齿轮泵构成第一回路,即:齿轮泵通过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分体式阀芯6连通,构成第一回路。液控换向阀通过分体式阀芯6与回转马达构成第二回路,即:分体式阀芯6通过输出口A和B分别与回转马达连通,构成第二回路。所述回转缓冲阀5连通于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具有分体式阀芯(6)的液控换向阀,所述分体式阀芯(6)采用进油与回油相独立的阀芯布置方式和锥阀芯结构,所述液控换向阀通过分体式阀芯(6)与齿轮泵构成第一回路,通过分体式阀芯(6)与回转马达构成第二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具有分体式阀芯(6)的液控换向阀,所述分体式阀芯(6)采用进油与回油相独立的阀芯布置方式和锥阀芯结构,所述液控换向阀通过分体式阀芯(6)与齿轮泵构成第一回路,通过分体式阀芯(6)与回转马达构成第二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分别与齿轮泵连通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齿轮泵通过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分体式阀芯(6)连通以构成第一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连通于第一回路与第二回路之间且与分体式阀芯(6)相适配的回转缓冲阀(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回转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液控换向阀包括控制源、与分体式阀芯(6)连通的控制口;
所述控制源响应于换向控制指令,从第一回路中提取先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西焦国旺周彬张中征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