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臂及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33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臂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的技术领域,起重臂包括多节依次搭接的筒臂,相邻的两节筒臂的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的臂尾处的外壁上,且第一滑块设置在筒臂的侧向方向上;第一滑块与另一节筒臂的内壁抵接;起重臂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的搭接处且沿筒臂的侧向方向上;且位于第一滑块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相邻的两节筒臂通过第二滑块抵接。由上可知,第二滑块的作用为:在筒臂的侧向上用增加支点的方式缓解旁弯的问题,从而提高起重臂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进而提高起重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臂及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起重臂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起重臂是起重机上的重要部件。目前,截面呈U形的起重臂在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上较为常见。起重臂相邻的两节筒臂依次套设,起重臂随着相邻两节筒臂套设长度的增加或者减少,来实现起重臂的缩短或伸长。在现有技术中,在起重臂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侧向力的长期作用,起重臂容易产生旁弯的问题;尤其是在中长筒臂和全伸筒臂,旁弯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如何缓解起重臂的旁弯情况,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臂及起重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起重臂容易产生旁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臂,包括多节依次搭接的筒臂,相邻的两节筒臂的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的臂尾处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筒臂的侧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滑块与另一节筒臂的内壁抵接;所述起重臂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的搭接处且沿筒臂的侧向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相邻的两节筒臂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的臂尾处的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为两个;所述筒臂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U形,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对称设置在U形的两侧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搭接处边沿的一侧距离所述臂尾端面的长度小于等于两节筒臂的搭接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或者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的臂头处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为两个;所述筒臂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U形,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对称设置在U形的两侧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搭接处边沿的一侧距离所述臂头端面的长度为100-200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的结构和尺寸相同。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上述的起重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臂,第二滑块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的搭接处,第二滑块设置在筒臂的侧向方向;相邻的两节筒臂通过第二滑块抵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与相邻的两节筒臂抵接,二者共同起到支点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抵抗侧向力。而第二滑块设置在第一滑块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撑效果。另外,由于增加了第二滑块,即相当于增加了阻尼,第二滑块的设置能够改变筒臂的振动的固有频率,缩短了筒体由于振动发出声响的时长。由上可知,第二滑块的作用为:在筒臂的侧向上用增加支点的方式缓解旁弯的问题,从而提高起重臂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截面图。图标:1-筒臂;2-第一滑块;3-臂尾;4-第二滑块;5-臂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包括多节依次搭接的筒臂1,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滑块2,第一滑块2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1的臂尾3处的外壁上,且第一滑块2设置在筒臂1的侧向方向上;第一滑块2与另一节筒臂1的内壁抵接;起重臂包括:第二滑块4;所述第二滑块4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且沿筒臂1的侧向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2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相邻的两节筒臂1通过所述第二滑块4抵接。其中,侧向方向是指:在使用过程中,筒臂1受到的侧向力的方向。例如;当筒臂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U形时,侧向方向为U形的侧壁。具体的,在筒臂1上,第二滑块4与第一滑块2的设置高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滑块4为mc尼龙(聚酰胺),pe(聚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第二滑块4为耐磨材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第二滑块4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第二滑块4设置在筒臂1的侧向方向;相邻的两节筒臂1通过第二滑块4抵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4均与相邻的两节筒臂1抵接,二者共同起到支点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抵抗侧向力,防止起重臂发生偏斜。而第二滑块4设置在第一滑块2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撑效果。另外,由于增加了第二滑块4,即相当于增加了阻尼,第二滑块4的设置能够改变筒臂1的振动的固有频率,缩短了筒臂1由于振动发出声响的时长。由上可知,第二滑块4的作用为:在筒臂1的侧向上用增加支点的方式缓解旁弯的问题,从而提高起重臂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截面图;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滑块4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1的臂尾3处的外壁上。其中,第二滑块4可以与筒臂1焊接或者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当第二滑块4与筒臂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时,第二滑块4可以与筒臂1为螺栓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等。第二滑块4的厚度应以当相邻的两节筒臂1搭接时,第二滑块4能够与另一节筒臂1的内壁抵接为准。进一步的,第二滑块4为两个;筒臂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U形,两个第二滑块4分别对称设置在U形的两侧外壁上。其中,两个对称的第二滑块4为一组,筒臂1的外壁上可间隔设置有多组第二滑块4,以增加支点的数量,从而提高支撑效果,更好的缓解旁弯问题。进一步的,第二滑块4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距离臂尾3端面的长度小于等于两节筒臂1的搭接长度。其中,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量为L,第一滑块2距离臂尾3端面的长度为L/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滑块4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1中外径较小的筒臂1的臂尾3外壁上,这样能够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外径较大的筒臂1的臂头5与外径较小的筒臂1的臂尾3处结构产生干涉,导致无法套设装配的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滑块4与第一滑块2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上述设置能够增大支点的设置范围,从而提高支撑效果,更好的缓解旁弯问题。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起重臂的截面图;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滑块4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臂,包括多节依次搭接的筒臂(1),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滑块(2),所述第一滑块(2)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1)的臂尾(3)处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滑块(2)设置在所述筒臂(1)的侧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滑块(2)与另一节筒臂(1)的内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包括:第二滑块(4);/n所述第二滑块(4)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且沿筒臂(1)的侧向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2)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相邻的两节筒臂(1)通过所述第二滑块(4)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臂,包括多节依次搭接的筒臂(1),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设置有第一滑块(2),所述第一滑块(2)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1)的臂尾(3)处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滑块(2)设置在所述筒臂(1)的侧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滑块(2)与另一节筒臂(1)的内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包括:第二滑块(4);
所述第二滑块(4)设置在相邻的两节筒臂(1)的搭接处且沿筒臂(1)的侧向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2)靠近搭接处边沿的一侧;相邻的两节筒臂(1)通过所述第二滑块(4)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4)设置在其中一节筒臂(1)的臂尾(3)处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4)为两个;
所述筒臂(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U形,两个所述第二滑块(4)分别对称设置在U形的两侧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4)靠近所述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继凯游浩杰喻露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