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525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汽车制动配件技术领域,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比例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保压阀D、保压阀E、控制口600、输入气室101、保压气室201、储气气室301、制动气室401和排气气室501。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多个电磁阀的一体集成,整体结构紧凑;去除了继动阀,采用电磁阀直接控制增压、保压、释压过程,反应快速灵敏,有利于缩短制动反应时间和接触时间;不需要额外压力传感器等检测装置,对控制气路要求低,控制逻辑简单,更有利于大多数车辆的应用;同时具有电控制动和气控制动,当电控制动失效时,气控制动不会受到影响,仍然具有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汽车制动配件

技术介绍
常规汽车气压式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气压式ABS,其内部气路较复杂,制动气路长,易发生气路堵塞,供气量不足,从而出现制动作用迟缓,制动距离较长,从而影响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控制动系统EBS是在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电子制动系统,凭借其较短的制动响应时间、更好地制动稳定性和易维护性等优点,我国多数汽车开始引用装配EBS替代传统的气制动系统。EBS系统中,核心的部件是比例继动阀,比例继动阀将比例电磁阀、继动阀集成于一体,继动阀的打开和关闭受比例电磁阀的间接控制,导致其在制动过程中存在响应滞后,容易造成制动时间较长或不准确,对于大型车辆,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及其使用方法,去除了继动阀,采用电磁阀直接控制增压、保压、释压的过程,反应快速灵敏,有利于缩短制动反应时间和接触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的左侧、中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比例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且各阀体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阀体的比例电磁阀A侧底部设有第一阀室a,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室b、输入气室且输入气室通过进气口与外界相连,输入气室的上端通过输入气道与储气气室连通;所述第二阀室b上设有控制口,当电控制动系统失效时,可以通过该控制口直接向第二阀室b注入气体;所述储气气室分别通过保压气道与设置于电磁阀B上端的第四阀室d连通、通过气道一与设置于电磁阀C上端的第五阀室e连通、通过输出气道与其右侧设置的制动气室连通;所述制动气室上设有出气口且其上端通过设置于保压气室右端的保压阀D与保压气室分隔,所述制动气室的底部通过设置于第六阀室f右侧的保压阀E与第六阀室f分隔、通过气道二23与第六阀室f连通;所述第四阀室d与保压气室通过保压孔连通;所述第六阀室f通过排气气道与排气气室连通,所述排气气室上设置排气口与外界相连;所述电磁阀B的底部设有第三阀室c;所述各气室和各阀室均设置于阀体的内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比例电磁阀A包括第一滑腔、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比例电磁阀A球阀、比例电磁阀A阀芯、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比例电磁阀A球阀一端膨大呈T形设置且膨大端位于第二阀室b底部,另一端贯穿第一滑腔伸入第一阀室a的内部且与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固定设置,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第一底座,所述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外套设第一弹性组件且第一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腔的侧壁和第一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比例电磁阀A阀芯贯穿输入气室和输入气道且两端分别位于第二阀室b和储气气室的内部,比例电磁阀A阀芯的内部设置有气体通路,所述比例电磁阀A阀芯设置于第二阀室b内部的一端设置为倒Y形,其下端弧度与比例电磁阀A球阀彭大端弧度相匹配,所述比例电磁阀A球阀与气体通路口的离开和贴合实现气体通路的启闭,比例电磁阀A阀芯位于储气气室的一端向周向延伸为⊥形且设有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储气气室的顶部和比例电磁阀A阀芯端部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磁阀B包括第二滑腔、电磁阀B电磁铁芯、电磁阀B球阀和第三弹性组件;所述电磁阀B球阀一端膨大呈T形设置且膨大端位于第三阀室c内,另一端贯穿第二滑腔伸入第四阀室d内部且与电磁阀B电磁铁芯固定连接,电磁阀B电磁铁芯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第二底座,所述电磁阀B电磁铁芯外套设第三弹性组件且第三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腔的侧壁和第二底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磁阀C包括第三滑腔、电磁阀C电磁铁芯、电磁阀C球阀和第四弹性组件;所述电磁阀C球阀一端膨大呈T形设置且膨大端位于第五阀室e内,另一端贯穿第三滑腔伸入第六阀室f的内部且与电磁阀C电磁铁芯固定设置,电磁阀C电磁铁芯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第三底座,所述电磁阀C电磁铁芯外套设第四弹性组件且第四弹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腔的侧壁和第三底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压阀D包括保压阀D阀门和第五弹性组件;所述保压阀D阀门设置为T形且其横向端面与第五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保压气室的顶部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压阀E包括保压阀E阀门和第六弹性组件;所述保压阀E阀门设置为T形且其横向端面与第六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第六阀室f的底部连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比例电磁阀A阀芯的⊥形下端和储气气室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电磁阀C球阀的T形膨大端与第五阀室e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保压阀D与制动气室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垫;所述保压阀E与制动气室之间设有第四密封垫;所述电磁阀C的第三底座与排气气室之间设有第五密封垫。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比例电磁阀A球阀、电磁阀B球阀和电磁阀C球阀T形端的端面为球形。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进气口保持通气状态,比例电磁阀A通电时,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克服第一弹性组件阻力向上运动,当比例电磁阀A球阀与比例电磁阀A阀芯接触,关闭比例电磁阀A阀芯的内部气体通路;(2)电流继续增大,比例电磁阀A球阀推动比例电磁阀A阀芯克服第二弹性组件阻力向上运动,输入气室通过输入气道与储气气室连通;储气气室中的压力与作用在比例电磁阀A阀芯上的力相关,当作用在比例电磁阀A阀芯上的力保持平衡时,由于压力的作用面积一定,压力随电磁力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实现利用电磁力调节储气气室中的压力;(3)当储气气室中气压逐渐增大,推动保压阀D向上移动,即开启保压阀D阀门,同时通过气道二确保保压阀E的阀门关闭,使得输入气道、储气气室、出气气道连通,气体从进气口经过输入气道、储气气室、出气气道进入制动气室,使制动气室处于增压状态;(4)当电控制动系统失效时,可以通过控制口直接向第二阀室b注入气体,这时气体是通过比例电磁阀A阀芯中间的气体通道进入储气气室,进而控制储气气室中的压力;(5)保持比例电磁阀A通电,电磁阀B通电,使电磁阀B电磁铁芯克服第三弹性组件阻力向下滑移,使储气气室与第四阀室d连通,同时第四阀室d通过保压孔与保压气室连通,即储气气室、第四阀室d、保压孔、保压气室连通,保压阀D两侧气压相等,保压阀D通过第五弹性组件复位,关闭出气气道,进气口供给的气体不能进入,同时制动气室内的气体不能排出,从而形成保压状态;(6)保持比例电磁阀A和电磁阀B通电,电磁阀C通电,电磁阀C电磁铁芯克服第四弹性组件向上滑移,关闭储气气室与第五阀室e之间的气道一,打开排气气道,使第六阀室f内部的气压减小,制动气室的高压气体冲开保压阀E阀门,即阀门克服第六弹性组件向下移动,使制动气室、第六阀室f、排气气室连通,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部的左侧、中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比例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所述阀体(1)的比例电磁阀A侧底部设有第一阀室a,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室b、输入气室(101)且输入气室(101)通过进气口(100)与外界相连,输入气室(101)的上端通过输入气道(6)与储气气室(301)连通;所述第二阀室b上设有控制口(600);所述储气气室(301)分别通过保压气道(11)与设置于电磁阀B上端的第四阀室d连通、通过气道一(18)与设置于电磁阀C上端的第五阀室e连通、通过输出气道(17)与其右侧设置的制动气室(401)连通;所述制动气室(401)上设有出气口(400)且其上端通过设置于保压气室(201)右端的保压阀D与保压气室(201)分隔,所述制动气室(401)的底部通过设置于第六阀室f右侧的保压阀E与第六阀室f分隔、通过气道二23与第六阀室f连通;所述第四阀室d与保压气室(201)通过保压孔(10)连通;所述第六阀室f通过排气气道(27)与排气气室(501)连通,所述排气气室(501)上设置排气口(500)与外界相连;所述电磁阀B的底部设有第三阀室c;所述各气室和各阀室均设置于阀体(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部的左侧、中部、右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比例电磁阀A、电磁阀B、电磁阀C;所述阀体(1)的比例电磁阀A侧底部设有第一阀室a,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阀室b、输入气室(101)且输入气室(101)通过进气口(100)与外界相连,输入气室(101)的上端通过输入气道(6)与储气气室(301)连通;所述第二阀室b上设有控制口(600);所述储气气室(301)分别通过保压气道(11)与设置于电磁阀B上端的第四阀室d连通、通过气道一(18)与设置于电磁阀C上端的第五阀室e连通、通过输出气道(17)与其右侧设置的制动气室(401)连通;所述制动气室(401)上设有出气口(400)且其上端通过设置于保压气室(201)右端的保压阀D与保压气室(201)分隔,所述制动气室(401)的底部通过设置于第六阀室f右侧的保压阀E与第六阀室f分隔、通过气道二23与第六阀室f连通;所述第四阀室d与保压气室(201)通过保压孔(10)连通;所述第六阀室f通过排气气道(27)与排气气室(501)连通,所述排气气室(501)上设置排气口(500)与外界相连;所述电磁阀B的底部设有第三阀室c;所述各气室和各阀室均设置于阀体(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电磁阀A包括第一滑腔(4)、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2)、比例电磁阀A球阀(5)、比例电磁阀A阀芯(9)、第一弹性组件(3)和第二弹性组件(8);所述比例电磁阀A球阀(5)一端膨大呈T形设置且膨大端位于第二阀室b底部,另一端贯穿第一滑腔(4)伸入第一阀室a的内部且与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2)固定设置,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第一底座,所述比例电磁阀A电磁铁芯(2)外套设第一弹性组件(3)且第一弹性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腔(4)的侧壁和第一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比例电磁阀A阀芯(9)贯穿输入气室(101)和输入气道(6)且两端分别位于第二阀室b和储气气室(301)的内部,比例电磁阀A阀芯(9)的内部设置有气体通路(30),所述比例电磁阀A阀芯(9)设置于第二阀室b内部的一端设置为倒Y形,其下端弧度与比例电磁阀A球阀(5)彭大端弧度相匹配,所述比例电磁阀A球阀(5)与气体通路(30)口的离开和贴合实现气体通路(30)的启闭,比例电磁阀A阀芯(9)位于储气气室(301)的一端向周向延伸为⊥形且设有第二弹性组件(8),所述第二弹性组件(8)的两端分别与储气气室(301)的顶部和比例电磁阀A阀芯(9)端部的延伸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B包括第二滑腔(28)、电磁阀B电磁铁芯(12)、电磁阀B球阀(29)和第三弹性组件(13);所述电磁阀B球阀(29)一端膨大呈T形设置且膨大端位于第三阀室c内,另一端贯穿第二滑腔(28)伸入第四阀室d内部且与电磁阀B电磁铁芯(12)固定连接,电磁阀B电磁铁芯(1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第二底座,所述电磁阀B电磁铁芯(12)外套设第三弹性组件(13)且第三弹性组件(1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滑腔(28)的侧壁和第二底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压线控制动系统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C包括第三滑腔(20)、电磁阀C电磁铁芯(22)、电磁阀C球阀(19)和第四弹性组件(21);所述电磁阀C球阀(19)一端膨大呈T形设置且膨大端位于第五阀室e内,另一端贯穿第三滑腔(20)伸入第六阀室f的内部且与电磁阀C电磁铁芯(22)固定设置,电磁阀C电磁铁芯(2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第三底座,所述电磁阀C电磁铁芯(22)外套设第四弹性组件(21)且第四弹性组件(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滑腔(20)的侧壁和第三底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龙杨远帆李良机曹沥壬田子扬李滢泽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