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有智专利>正文

一种机电耦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23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耦合结构,包括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是空心轴(7),空心轴(7)空套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上,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和空心轴(7)的后端通过后机电耦合变速器(10)联接,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前端通过单向离合器(4)和发电机(2)的发电机轴(1)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个三轴式机械变速器和两个电机,就可以组成了一种基于AMT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结构,它们除了既能串联混动又能并联混动,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不同混动模式的优点、分别回避两种不同混动模式的不足,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当前越来越严的车辆节能减排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耦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AMT(自动控制机械式变速器)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基于AMT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结构。
技术介绍
国内汽车的保有量正在不断增加,随着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国家三阶段汽车燃油消耗要求的全面实施,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严,而传统内燃机技术已高度成熟,进一步节能的空间不大但难度却大。因此,为进一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汽车混合动力技术值得高度重视。在已有的各种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中,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率先开发的、基于轮系机电耦合结构的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世界领先,已有超过3500万辆采用这种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丰田汽车在世界各地行驶。这种先进的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被丰田公司所垄断,即使丰田公司撤销专利壁垒,免费提供专利技术,但由于这种轮系机电耦合结构对设计、材料、机床设备以及加工工艺等各方面的要求极高,所以逆向模仿困难重重。根据国内的汽车技术现状、零部件的开发设计能力、现有机床加工设备以及工艺水平等客观现实,特别是根据国内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三轴式机械变速器技术,如果能以AMT作为开发平台,同时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开发研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开发研制一种能实现丰田混联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结构的所有功能,高效节能同时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容易的、基于AMT的国产混联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结构,应该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电耦合结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是空心轴,空心轴空套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上,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和空心轴的后端通过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联接,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前端通过单向离合器和发电机的发电机轴联接。发电机轴前端通过前变速器联接输入轴。所述前变速器是三轴式两档变速器。发电机轴和输入轴同轴布置,前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前变速器常啮合主动齿、前变速器高低档换档齿毂、前变速器高低档换档齿套、前变速器低档从动齿、前变速器中间轴、前变速器常啮合从动齿和前变速器低档主动齿。后机电耦合变速器是三轴式四档变速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10包括:一档主动齿41、后变速器一二档换档齿套42、后变速器一二档换档齿毂43、后变速器二档主动齿44、后变速器三档主动齿45、后变速器三四档换档齿套46、后变速器三四档换档齿毂47、后变速器输出常啮合从动齿26、后变速器输出常啮合主动齿27、后变速器中间轴48、后变速器三档从动齿49、后变速器二档从动齿50、后变速器一档传动齿51、电驱动从动齿31、前变速器低档主动齿32、前变速器中间轴33、前变速器常啮合从动齿34。后机电耦合变速器10还包括:P2P3模式切换齿毂61、P2P3模式切换齿套62和P2模式从动件63。单向离合器4的主动件03安装固定在发电机轴1中,单向离合器从动件(05连接套装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上。将发电机轴1的端面加工为单向离合器4的主动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向离合器的设置可以实现自动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转速切换工作模式,当发电机轴的转速小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全部用于发电,当发电机轴转速等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器结合,发动机动力输入后机电耦合变速器。利用两个三轴式机械变速器和两个电机,就可以组成了一种基于AMT的混合动力机电耦合结构,它们除了既能串联混动又能并联混动,可以充分利用两种不同混动模式的优点、分别回避两种不同混动模式的不足,从而能更好的满足当前越来越严的车辆节能减排需求。同时还可以回收制动能量、起动发动机,具有和丰田普锐斯类似的混动功能。特别是能够让AMT的整体性能得到根本提升,为发动机前置后驱的重型、中型、轻型以及微型客货车辆使用匹配自动变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和技术途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包括:多功能发电机轴1、发电机2、单向离合器4、单向离合器从动件(5、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空心轴7、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以及后机电耦合变速器机构10。其特征在于:多功能发电机轴1兼有单向离合器主动件功能、在它和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之间,安装了具有超越特性的单向传动机构。该机构由多功能发电机轴1、单向离合器4以及单向离合器从动件(5共同组成。单向离合器从动件(5连接套装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的左端上、并随其同步转动;单向离合器4则安装在多功能发电机轴1右端的空腔和单向离合器从动件(5之间;当多功能发电机轴1的转速小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多功能发电机轴1的转速等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实施例2如图2,包括:发电机轴01、发电机02、单向离合器主动件03、单向离合器04、单向离合器从动件(05、驱动电机06、驱动电机空心轴07、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08以及后机电耦合变速器机构010。在发电机轴1、和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08之间,安装了具有超越特性的单向传动机构。该机构由单向离合器主动件03、单向离合器04以及单向离合器从动件(05共同组成。单向离合器主动件03安装固定在发电机轴01的右端中、并随其同步转动;单向离合器从动件(05连接套装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08的左端上、也随其同步转动;单向离合器04则安装在单向离合器主动件03和单向离合器从动件(05之间;当发电机轴01的转速小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08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发电机轴01的转速等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008的转速时,单向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实施例3:如图3,在实施例1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前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1、前变速器常啮合主动齿12、前变速器高低档换档齿毂13、前变速器高低档换档齿套14、前变速器低档从动齿15、驱动电机主动齿19、一档主动齿41、后变速器一二档换档齿套42、后变速器一二档换档齿毂43、后变速器二档主动齿44、后变速器三档主动齿45、后变速器三四档换档齿套46、后变速器三四档换档齿毂47、后变速器输出常啮合从动齿26、后变速器输出常啮合主动齿27、后变速器中间轴48、后变速器三档从动齿49、后变速器二档从动齿50、后变速器一档传动齿51、电驱动从动齿31、前变速器低档主动齿32、前变速器中间轴33、前变速器常啮合从动齿34。前变速器是一个三轴式两档变速器,发电机轴1同时也是前变速器的输出轴;驱动电机6通过驱动电机主动齿19和电驱动从动齿31,驱动后变速器中间轴48实现一个档位的纯电驱动或串联混动与P3并联混动;另外,后变速器有四个不同的档位,和两档的前变速组合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耦合结构,包括驱动电机(6),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是空心轴(7),空心轴(7)空套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上,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和空心轴(7)的后端通过后机电耦合变速器(10)联接,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前端通过单向离合器(4)和发电机(2)的发电机轴(1)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耦合结构,包括驱动电机(6),其特征在于: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是空心轴(7),空心轴(7)空套在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上,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和空心轴(7)的后端通过后机电耦合变速器(10)联接,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前端通过单向离合器(4)和发电机(2)的发电机轴(1)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发电机轴(1)前端通过前变速器联接输入轴(11)。


3.根据权利要2所述机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变速器是三轴式两档变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机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发电机轴(1)和输入轴(11)同轴布置,前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1)、前变速器常啮合主动齿(12)、前变速器高低档换档齿毂(13)、前变速器高低档换档齿套(14)、前变速器低档从动齿(15)、前变速器中间轴(19)、前变速器常啮合从动齿(34)和前变速器低档主动齿(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电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后机电耦合变速器(10)是三轴式四档变速器,通过换挡机构可以选择空心轴(7)是否和后机电耦合变速器输入轴(8)耦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光珍张玉平林雪峰黄杰连雄兵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吴有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