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226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轴。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包括前轴,所述前轴包括横杆和位于横杆两端的两个悬臂,所述滑杆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侧碰吸能结构,所述侧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横杆内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气缸、密封滑动连接在气缸一端内的压缩活塞和驱动压缩活塞的驱动架,所述横杆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避让孔,所述驱动架穿设在所述长条形避让孔内,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内连接有当所述气缸内的气压上升到设定值时被气缸内的气体压出的密封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生侧碰时无须车架溃缩变形即可吸收侧碰能量的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解决了现有的汽车侧碰时需要车身溃缩吸能而导致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本案是申请号201710345859X,申请日2017年5月17日,名称“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前轴,尤其涉及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
技术介绍
汽车前轴用于安装前轮、支撑汽车前部重量,用前悬挂架与车架连接。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1792654、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12月28日、名称为“汽车前桥总成”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结构的汽车前轴。汽车前轴包括横杆和两个悬臂,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车架支撑部,横杆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悬臂,悬臂设有主销孔。使用时,将转向节通过主销穿设在主销孔中而同前轴连接在一起,前轮安装于转向节。现有的前轴存在以下不足:不能够有效地进行侧碰防护,使得车辆产生侧碰撞时只能通过车架的变形溃缩来实现吸能,车架的变形溃缩容易伤害到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生侧碰时无须车架溃缩变形即可吸收侧碰能量的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解决了现有的汽车侧碰时需要车身溃缩吸能而导致的安全性差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包括前轴,所述前轴包括横杆和位于横杆两端的两个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侧碰吸能结构,所述侧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横杆内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气缸、密封滑动连接在气缸一端内的压缩活塞和驱动压缩活塞的驱动架,所述横杆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避让孔,所述驱动架穿设在所述长条形避让孔内,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内连接有当所述气缸内的气压上升到设定值时被气缸内的气体压出的密封头。使用时,使驱动架从车身的侧面伸出车身,然后连接上侧保险杠,当受到侧碰撞时侧保险柜驱动驱动架,驱动架驱动压缩活塞压缩气缸内的气体起到吸能的作用,随着气缸内的压力的升高,流体将密封头冲开,流体从喷射孔中流出而实现吸能,如果以上两个过程能够将碰撞能量消耗掉,从而实现侧碰吸能。通过设置喷射孔且连接上密封头,能够提高碰撞吸能效果,如果不设置密封头,则碰撞吸能效果会减弱较多。作为优选,所述侧碰吸能结构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摩擦消能缸,第一摩擦消能缸内表面设有第一摩擦层,所述长条形避让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摩擦消能缸上,所述驱动架包括连接架、连接在连接架一侧的第一连接杆和连接在连接架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架设有第二摩擦层,所述连接架通过第二摩擦层和第一摩擦层滑动连接在一起而连接在所述第一摩擦销能缸内,所述第二连接杆同所述压缩活塞连接在一起。除了压缩气体和进行气体喷射吸能还,还同步进行摩擦吸能,能够实现较小的行程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从而实现在保持车身外观宽度尺寸和碰撞吸能效果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车身的承载空间的宽度。作为优选,所述侧碰吸能结构还包括吸能活塞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消能缸,第二摩擦消能缸内表面设有第三摩擦层,所述吸能活塞的周面上设有第四摩擦层,所述吸能活塞通过第四摩擦层同第三摩擦层滑动连接在一起而连接在所述第二摩擦消能缸内,所述吸能活塞通过第三连接杆同所述连接架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个实现较小的行程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从而实现在保持车身外观宽度尺寸和碰撞吸能效果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车身的承载空间的宽度。作为优选,所述气缸环绕在第二摩擦消能缸外部。能够提高制作布局时的方便性。作为优选,所述横杆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空间构成两个所述第二摩擦消能缸,所述管体的两端和横杆之间围成两个所述气缸。当一侧产生碰撞而导致该侧的压缩活塞移动时管体也会产生移动,使得另一侧的侧碰吸能结构也参与摩擦吸能;从而起到提高摩擦吸能效果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头的外周表面上设有定压环和防止密封头内插到气缸内的环形倒钩,定压环和环形倒钩之间设有圆柱段,所述密封头通过所述圆柱段同所述喷射孔密封连接在一起,所述定压环朝向密封段一端的端面为圆锥面。能够提高装配时的方便性和保证连接时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头包括内圆管和套设在内圆管外的外圆管,所述内圆管的外端设有底壁且被所述底壁封闭,所述内圆管的内端和外圆管的内端一体成型在一起而在所述内圆管和外圆管之间形成变形避让槽,所述定压环和环形倒钩都设置的外圆管的外周面上。能够提高装配时的方便性和保证连接时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头包括内圆管,所述内圆管的外端设有底壁且被所述底壁封闭,所述内圆管的内周面设有引导所述密封头转动的风叶,所述横杆还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连接有环形刀片,所述环形刀片和连接套之间形成限位部,所述刀片设有用于将所述底壁从所述内圆管上切下的环形刃口。当密封头产生喷出时会朝向环形刀片移动,环形刀片的刃口将密封头的底壁切断使得流体经密封头内部流出且密封头同限位部抵接在一起,流体流出过程中在风叶的作用下使得密封头和环形刀片一起产生旋转而起到吸能即消耗能量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抗侧碰能力好;侧碰吸能通过气体作为介质吸收碰撞的能量,增加参与吸能的要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密封头和横杆的连接处的剖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密封头和横杆的连接处的剖视放大示意图。图中:前轴3、横杆31、悬臂32、管体33、侧碰吸能结构41、驱动架411、连接架4110、第一连接杆4111、第二连接杆4112、第三连接杆4113、气缸412、喷射孔4121、压缩活塞413、第一摩擦消能缸414、长条形避让孔4141、第二摩擦消能缸415、密封头416、内圆管4161、外圆管4162、底壁4163、变形避让槽4164、定压环4165、定压环朝向密封段一端的端面41651、环形倒钩4166、圆柱段4167、风叶4168、吸能活塞417、支撑架418、平面轴承4181、连接套419、刀片4191、限位部4192、环形刃口419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具体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包括前轴3。前轴3包括横杆31和位于横杆两端的两个悬臂32。横杆31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侧碰吸能结构41。侧碰吸能结构41包括驱动架411、气缸412、压缩活塞413、第一摩擦消能缸414和第二摩擦消能缸415。横杆31内滑动密封连接有管体33。管体33沿左右方向延伸。管体33的内部空间构成两个侧碰吸能结构41的共计两个第二摩擦消能缸415。第二摩擦消能缸415内周面上设有第三摩擦层。第二摩擦消能缸415内设有吸能活塞417。吸能活塞417的周面上设有第四摩擦层。吸能活塞417通过第四摩擦层同第三摩擦层滑动连接在一起而连接在第二摩擦消能缸415内。管体33的两端和横杆31之间围成两个侧碰吸能结构41的共计两个气缸412。气缸412为环绕在第二摩擦消能缸415外的环形。气缸412沿左右方向延伸。压缩活塞413密封滑动连接在气缸412的一端内、气缸412的另一端设有喷射孔4121。喷射孔4121内可向外拔出地密封连接有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包括前轴,所述前轴包括横杆和位于横杆两端的两个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侧碰吸能结构,所述侧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横杆内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气缸、密封滑动连接在气缸一端内的压缩活塞和驱动压缩活塞的驱动架,所述横杆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避让孔,所述驱动架穿设在所述长条形避让孔内,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内连接有当所述气缸内的气压上升到设定值时被气缸内的气体压出的密封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包括前轴,所述前轴包括横杆和位于横杆两端的两个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侧碰吸能结构,所述侧碰吸能结构包括设置在横杆内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气缸、密封滑动连接在气缸一端内的压缩活塞和驱动压缩活塞的驱动架,所述横杆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避让孔,所述驱动架穿设在所述长条形避让孔内,所述气缸的另一端设有喷射孔,所述喷射孔内连接有当所述气缸内的气压上升到设定值时被气缸内的气体压出的密封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吸能结构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摩擦消能缸,第一摩擦消能缸内表面设有第一摩擦层,所述长条形避让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摩擦消能缸上,所述驱动架包括连接架、连接在连接架一侧的第一连接杆和连接在连接架另一侧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连接架设有第二摩擦层,所述连接架通过第二摩擦层和第一摩擦层滑动连接在一起而连接在所述第一摩擦销能缸内,所述第二连接杆同所述压缩活塞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侧碰吸能结构的汽车前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吸能结构还包括吸能活塞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消能缸,第二摩擦消能缸内表面设有第三摩擦层,所述吸能活塞的周面上设有第四摩擦层,所述吸能活塞通过第四摩擦层同第三摩擦层滑动连接在一起而连接在所述第二摩擦消能缸内,所述吸能活塞通过第三连接杆同所述连接架连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跟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