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501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包括面罩体和面罩主体,面罩体和面罩主体之间连接有吸气管和呼气管,面罩主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吸气管的两端分别与面罩体和出风口相连;面罩主体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引风单元和等离子发生单元;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绝缘管,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反应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能完全阻隔和杀灭病原体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防护面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病毒防护面罩。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即可防毒又可防尘的防护面罩主要从呼吸方面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以此为目的的原理设计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过滤型面罩,另一种是换气型面罩。前者可以过滤大部分细菌,对直径比细菌小得多的病毒的阻隔作用很有限。后者在具体应用中是通过连接的供气装置来呼吸,这种面罩一般由于有供氧装置,比如氧气瓶,而产生造价高且不适于普及和使用,以及后期维护不便捷的问题,而且使用寿命不长。氧气瓶还涉及化工制氧技术,潜在浪费资源,不环保的弊病。这种装置一般伴有高压技术,所以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可以完全阻隔和杀灭病原体的防护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完全阻隔和杀灭病原体的病毒防护面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包括面罩体和面罩主体,所述面罩体和面罩主体之间连接有吸气管和呼气管,所述面罩主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吸气管的两端分别与面罩体和出风口相连;所述面罩主体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引风单元和等离子发生单元;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绝缘管,所述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所述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所述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所述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所述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排气腔,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腔的入口和出口,其中所述入口与呼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呼气管与所述入口之间设置有排气单元。所述排气单元为排气泵。多个所述放电针螺旋分布在所述阳极上,所述反应片螺旋分布在所述阴极上。所述绝缘管于所述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的输出口设有调节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温度或/和湿度的调节。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棉。所述绝缘管为陶瓷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经过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再经引风单元引入至等离子发生单元内,由于等离子发生单元通电后,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而产生等离子体,且磁性件在反应腔室内产生磁场,等离子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约束在反应腔室内,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进行轰击,使污染物分子电离、解离和激发,从而使得污染物分子降低为单质分子结构的且对人体危害低的安全物质分子,同时完全分解各种有害气体,如甲醛、硫化氢、生化毒气等,提供无病毒无污染的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从而达到完全阻隔和杀灭病毒体的作用。(2)本专利技术在等离子发生单元通电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的同时,放电针与阴极以及反应片之间会形成特定区域(实际上也会形成呈螺旋分布的等离子区域)的放电间隙,产生更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进一步地,上述反应片沿空气传输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从而使得经过反应腔室的空气会呈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延长了空气的传输路径,即提高了空气与等离子体反应的时间,从而进一步保障空气净化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管于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永磁体,能够加强放电针此处的磁场强度,能够约束更多的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的密度进一步提高,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和效果;另外还设有调节组件,能够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保障使用的舒适性。(4)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管内设置有排气腔,人体呼出的气体则经排气腔排出,同时呼出的气体在排气腔内进行换热作业,能够对阳极以及反应腔室等进行冷却,保障各部件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例说明:1、面罩主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过滤单元;3、引风单元;4、等离子发生单元;401、绝缘管;4011、内管;4012、外管;402、阳极;403、放电针;404、阴极;405、反应片;406、永磁体;407、磁性件;408、排气腔;4081、入口;4082、出口;409、反应腔室;5、排气单元;6、滤芯单元;7、面罩体;8、吸气管;9、呼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病毒防护面罩,包括面罩体7和面罩主体1,面罩体7和面罩主体1之间连接有吸气管8和呼气管9,面罩主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吸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面罩体7和出风口102相连;面罩主体1内空气输送方向上(即沿进风口101至出风口102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2、引风单元3和等离子发生单元4;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如陶瓷管等),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空气经进风口101进入至面罩主体1内后,经过过滤单元2(如过滤棉等)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再经引风单元3(如引风机等)引入至等离子发生单元4内,在等离子发生单元4通电后,在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的反应腔室409内产生电场,进而产生等离子体,同时磁性件407(如通电线圈或磁铁等)在反应腔室409内产生磁场,其磁力线沿反应腔室409的径向方向,等离子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约束在反应腔室409内,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进行轰击,使污染物分子电离、解离和激发,从而使得污染物分子降低为单质分子结构的且对人体危害低的安全物质分子,同时完全分解各种有害气体,如甲醛、硫化氢、生化毒气等,提供无病毒无污染的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净化后的空气再经出风口102排出,经吸气管8进入至面罩体7内供使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缘管401包括内管4011和外管4012,内管4011与外管4012之间设置有排气腔408;外管4012上设置有连通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和出口4082;其中呼气管9的一端则与入口4081相连,人体吸出的气体经呼气管9进入至排气腔408内,再与内管4011进行换热后,再经出口4082排出至外部,从而能够对阳极402以及反应腔室409等进行冷却,保障各部件的正常工作。其中吸气管8与入口4081之间设置有排气单元5(如排气泵),将空气排出至面罩主体1外部,一方面可以防止空气倒灌至面罩体7内,另一方面可以加速空气的流通,提高散热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入口4081也可以直接连通面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体(7)和面罩主体(1),所述面罩体(7)和面罩主体(1)之间连接有吸气管(8)和呼气管(9),所述面罩主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吸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面罩体(7)和出风口(102)相连;所述面罩主体(1)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2)、引风单元(3)和等离子发生单元(4);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所述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所述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所述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所述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所述阴极(404)上设置有反应片(405),所述阳极(402)上设有多个放电针(403),所述放电针(403)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405)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403)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4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体(7)和面罩主体(1),所述面罩体(7)和面罩主体(1)之间连接有吸气管(8)和呼气管(9),所述面罩主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吸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面罩体(7)和出风口(102)相连;所述面罩主体(1)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2)、引风单元(3)和等离子发生单元(4);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所述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所述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所述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所述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所述阴极(404)上设置有反应片(405),所述阳极(402)上设有多个放电针(403),所述放电针(403)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405)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403)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401)包括内管(4011)和外管(4012),所述内管(4011)与外管(4012)之间设置有排气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京鳞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