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0728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包括新风净化单元,新风净化单元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初级过滤单元、等离子处理单元和鼓风单元,初级过滤单元的输入端为进风口,鼓风单元的输出端为出风口;等离子处理单元包括绝缘管,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绝缘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排气腔,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排气腔的入口和出口,轿厢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轿厢底部与顶部的回风通道,回风通道于顶部的一端与排气腔的入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能完全阻隔和杀灭病毒等优点。阻隔和杀灭病毒等优点。阻隔和杀灭病毒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梯轿厢是一个有限空间(根据安全学定义:有限空间Confined Space指能够容纳人员,进出口有限,设计为人员不宜长时间占用的空间)。公共场所的电梯人员使用频繁、相互接触紧密,给公共卫生安全尤其是防止传染源传播时期的卫生防控带来隐患。根据现有认知,有限空间中,良好的通风措施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防止或减小污染传播最直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0003]现有技术的电梯通风,一般在电梯轿厢上设置风扇或风机,直接向电梯轿厢内送风,该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电梯轿厢设置在封闭的电梯井内,与外界空气没有自由流动和交换,轿厢仅设置有面积约1%多的通风孔与电梯井进行空气交换。如此,所述风扇或风机的气流只能在电梯轿厢狭小的密闭空间中反复搅动,形成气流回路(涡流),不仅轿厢内空气得不到净化反而加重了污染物的传播(如气溶胶传播)。即使采用新风系统往轿厢内部送新风,但是新风系统并不具备病毒灭杀功能,也无法保障乘坐者的呼吸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完全阻隔和杀灭病毒的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包括安装于电梯的轿厢顶部的新风净化单元,所述新风净化单元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初级过滤单元、等离子处理单元和鼓风单元,所述初级过滤单元的输入端为进风口,所述鼓风单元的输出端为出风口;所述等离子处理单元包括绝缘管,所述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所述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所述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绝缘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排气腔,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腔的入口和出口,所述轿厢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轿厢底部与顶部的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于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的入口相连通。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所述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所述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
[0009]多个所述放电针螺旋分布在所述阳极上,所述反应片螺旋分布在所述阴极上;所述绝缘管于所述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永磁体。
[0010]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滤芯单元,所述滤芯单元为纳米活性炭。
[0011]所述鼓风单元位于所述轿厢的顶部,其出风口正对所述轿厢的内部;所述轿厢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风孔,所述排风孔与所述回风通道相连通。
[0012]所述初级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棉。
[0013]所述绝缘管为陶瓷管。
[0014]所述出风口处设有调节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温度或/和湿度的调节。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经过初级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空气进入至等离子处理单元,由于等离子处理单元通电后,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而产生等离子体,且磁性件在反应腔室内产生磁场,等离子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约束在反应腔室内,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进行轰击,使污染物分子电离、解离和激发,从而使得污染物分子降低为单质分子结构的且对人体危害低的安全物质分子,同时完全分解各种有害气体,如甲醛、硫化氢、生化毒气等,提供无病毒无污染的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鼓风单元(如鼓风机等)经出风口送入至电梯轿厢内,为电梯乘坐者提供洁净无害的空气;与此同时,轿厢内的空气经回风通道底部的入口进入,再经回风通道到达至排气腔的入口,进入至排气腔内,再与内管进行换热后,再经出口排出至轿厢的外部,从而能够对阳极以及反应腔室等进行冷却,保障各部件的正常工作。
[0017](2)本技术在等离子处理单元通电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的同时,放电针与阴极以及反应片之间会形成特定区域(实际上也会形成呈螺旋分布的等离子区域)的放电间隙,产生更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进一步地,上述反应片沿空气传输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从而使得经过反应腔室的空气会呈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延长了空气的传输路径,即提高了空气与等离子体反应的时间,从而进一步保障空气净化的效果。
[0018](3)本技术的绝缘管于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永磁体,能够加强放电针此处的磁场强度,能够约束更多的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的密度进一步提高,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和效果;另外还设有调节组件,能够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保障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
[0020]图2本技术中等离子处理单元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A-A视图。
[0022]图例说明:1、新风净化单元;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初级过滤单元;3、鼓风单元;4、等离子处理单元;401、绝缘管;4011、内管;4012、外管;402、阳极;403、放电针;404、阴极;405、反应片;406、永磁体;407、磁性件;408、排气腔;4081、入口;4082、出口;409、反应腔室;5、回风通道;501、回风口;6、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包括安装于电梯的轿厢6顶部的新风净化单元1,新风净化单元1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初级过滤单元2、等离子处理单元4和鼓风单元3,初级过滤单元2的输入端为进风口101,鼓风单元3的输出端为出风口102,位于轿厢6内的顶部,用于向轿厢6内引入新风;其中等离子处理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如陶瓷管等),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绝缘管401包括内管4011和外管4012,内管4011与外管4012之间设置有排气腔408;外管4012上设置有连通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和出口4082;其中轿厢6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轿厢6底部与顶部的回风通道5,回风通道5于顶部的一端(即回风口501)与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相连通。
[0025]空气经进风口101进入至新风净化单元1内后,经过初级过滤单元2(如过滤棉等)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进入至等离子处理单元4内,在等离子处理单元4通电后,在阳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电梯的轿厢(6)顶部的新风净化单元(1),所述新风净化单元(1)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初级过滤单元(2)、等离子处理单元(4)和鼓风单元(3),所述初级过滤单元(2)的输入端为进风口(101),所述鼓风单元(3)的输出端为出风口(102);所述等离子处理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所述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所述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所述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所述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所述绝缘管(401)包括内管(4011)和外管(4012),所述内管(4011)与外管(4012)之间设置有排气腔(408),所述外管(401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和出口(4082),所述轿厢(6)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轿厢(6)底部与顶部的回风通道(5),所述回风通道(5)于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毒杀灭型电梯新风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404)上设置有反应片(405),所述阳极(402)上设有多个放电针(403),所述放电针(403)的分布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京鳞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