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919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包括第一新风组件和第二新风组件,第一新风组件安装于生物舱的进气口,第二新风组件安装于生物舱的出气口;第一新风组件和第二新风组件均包括机体,机体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引风单元、等离子发生单元和滤芯单元;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绝缘管,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反应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完全杀灭空气中各种微生物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新风系统是一种新型通风排气设备,属于开放式的循环系统,让人们在室内也可以呼吸到新鲜、干净、高品质的空气。新风系统是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室内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及风机排往室外,使室内形成负压,室外新鲜空气便经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人员可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净化是新风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风系统通常会在进风管道内设置有净化装置,通过净化装置来除去空气中带有的一些尘埃与大颗粒空气颗粒,好一点的净化装置甚至可以除去影响人体健康的过敏原和微生物(如细菌和细菌),虽然净化装置在过滤上的功能日渐完善,但是还不能灭病毒,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系统都是以物理过滤为主,不具备灭活病毒的功能。带灭活病毒功能的新风系统的使用场景也大大扩展了:家庭、医院、商城、影院、博物馆、图书馆、KTV、学校、工厂、写字楼、宾馆、救护车、公交车、高铁、地铁、游轮、飞机、舰艇等等都有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完全杀灭各种微生物的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包括第一新风组件和第二新风组件,所述第一新风组件安装于生物舱的进气口,所述第一新风组件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生物舱外部,所述第一新风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生物舱内部;所述第二新风组件安装于生物舱的出气口,所述第二新风组件的进风口位于所述生物舱内部,所述第二新风组件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生物舱外部;第一新风组件和第二新风组件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引风单元、等离子发生单元和滤芯单元;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绝缘管,所述绝缘管的两端分别与引风单元和滤芯单元对接,所述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所述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所述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所述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所述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放电针螺旋分布在所述阳极上,所述反应片螺旋分布在所述阴极上。所述绝缘管于所述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所述绝缘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腔体,用于通入换热介质;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新风组件的机体内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与滤芯单元之间设置有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半导体制冷制热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棉。所述滤芯单元包括纳米活性炭。所述绝缘管为陶瓷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经过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再经引风单元引入至等离子发生单元内,由于等离子发生单元通电后,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而产生等离子体,且磁性件在反应腔室内产生磁场,等离子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约束在反应腔室内,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进行轰击,使污染物分子电离、解离和激发,从而使得污染物分子降低为单质分子结构的且对人体危害低的安全物质分子,同时完全分解各种有害气体,如甲醛、硫化氢、生化毒气等,提供无病毒无污染的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净化后的空气再经滤芯单元对有害气体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2)本专利技术在等离子发生单元通电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的同时,放电针与阴极以及反应片之间会形成特定区域(实际上也会形成呈螺旋分布的等离子区域)的放电间隙,产生更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进一步地,上述反应片沿空气传输方向呈螺旋状分布,从而使得经过反应腔室的空气会呈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延长了空气的传输路径,即提高了空气与等离子体反应的时间,从而进一步保障空气净化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管于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永磁体,能够加强放电针此处的磁场强度,能够约束更多的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的密度进一步提高,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和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绝缘管内设置有用于通入换热介质的腔体;通过向腔体内通入空气或者冷却水等换热介质,从而能够对阳极以及反应腔室等进行冷却,保障各部件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加热单元,能够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加热处理,对空气进行干燥处理,保障空气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新风组件在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A-A视图。图例说明:1、机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过滤单元;3、引风单元;4、等离子发生单元;401、绝缘管;4011、内管;4012、外管;402、阳极;403、放电针;404、阴极;405、反应片;406、永磁体;407、磁性件;408、腔体;4081、入口;4082、出口;409、反应腔室;5、滤芯单元;6、温度调节单元;7、生物舱;701、进气口;702、出气口;8、第一新风组件;9、第二新风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包括第一新风组件8和第二新风组件9,第一新风组件8安装于生物舱7的进气口701,第一新风组件8的进风口101位于生物舱7外部,第一新风组件8的出风口102位于生物舱7内部;第二新风组件9安装于生物舱7的出气口702,第二新风组件9的进风口101位于生物舱7内部,第二新风组件9的出风口102位于生物舱7外部;第一新风组件8和第二新风组件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机体1,机体1内空气输送方向上(即从进风口101向出风口102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2、引风单元3、等离子发生单元4和滤芯单元5;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如陶瓷管等),绝缘管401的两端分别与引风单元3和滤芯单元5对接,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空气经生物舱7的进气口701经进入至第一新风组件8的机体1内,经过过滤单元2(如过滤棉等)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再经引风单元3(如引风机等)引入至等离子发生单元4内,在等离子发生单元4通电后,在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的反应腔室409内产生电场,进而产生等离子体,同时磁性件407(如通电线圈或磁铁等)在反应腔室409内产生磁场,其磁力线沿反应腔室409的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新风组件(8)和第二新风组件(9),所述第一新风组件(8)安装于生物舱(7)的进气口(701),所述第一新风组件(8)的进风口(101)位于所述生物舱(7)外部,所述第一新风组件(8)的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生物舱(7)内部;所述第二新风组件(9)安装于生物舱(7)的出气口(702),所述第二新风组件(9)的进风口(101)位于所述生物舱(7)内部,所述第二新风组件(9)的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生物舱(7)外部;第一新风组件(8)和第二新风组件(9)均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2)、引风单元(3)、等离子发生单元(4)和滤芯单元(5);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所述绝缘管(401)的两端分别与引风单元(3)和滤芯单元(5)对接,所述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所述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所述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所述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所述阴极(404)上设置有反应片(405),所述阳极(402)上设有多个放电针(403),所述放电针(403)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405)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403)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4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新风组件(8)和第二新风组件(9),所述第一新风组件(8)安装于生物舱(7)的进气口(701),所述第一新风组件(8)的进风口(101)位于所述生物舱(7)外部,所述第一新风组件(8)的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生物舱(7)内部;所述第二新风组件(9)安装于生物舱(7)的出气口(702),所述第二新风组件(9)的进风口(101)位于所述生物舱(7)内部,所述第二新风组件(9)的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生物舱(7)外部;第一新风组件(8)和第二新风组件(9)均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单元(2)、引风单元(3)、等离子发生单元(4)和滤芯单元(5);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所述绝缘管(401)的两端分别与引风单元(3)和滤芯单元(5)对接,所述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所述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所述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所述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所述阴极(404)上设置有反应片(405),所述阳极(402)上设有多个放电针(403),所述放电针(403)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405)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403)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杀病毒型移动生物舱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放电针(403)螺旋分布在所述阳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京鳞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