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074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包括空气处理组件,空气处理组件包括过滤单元和等离子发生单元,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绝缘管,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反应片;绝缘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排气腔,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排气腔的入口和出口,车厢的侧壁设置有回风通道,回风通道的一端连通车厢的底部,另一端与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能完全阻隔和杀灭病毒等优点。毒等优点。毒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车辆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正日益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乘用车来说,其车内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挥发性有机物等。特别是人们为了追求美观、舒适的车内环境,乘用车内部通常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装修、装饰,这些装修装饰物品在增强美观和舒适感的同时也会散发出甲醛、苯系物、TVOC等各种有害气体,加上乘用车内部环境有着较高的密闭性,一旦车内空气污染了,会严重影响乘坐人的健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车内的污染物进行消杀和降解,同时要除烟尘,祛异味,改善车内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且能完全阻隔和杀灭病毒的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包括安装于车辆的车厢顶部的空气处理组件,所述空气处理组件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单元和等离子发生单元,所述过滤单元的输入端为进风口,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的输出端为出风口;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包括绝缘管,所述绝缘管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所述绝缘管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形成反应腔室,所述绝缘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阴极上设置有反应片,所述阳极上设有多个放电针,所述放电针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所述绝缘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排气腔,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腔的入口和出口,所述车厢的侧壁设置有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一端连通车厢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腔的入口相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多个所述放电针螺旋分布在所述阳极上,所述反应片螺旋分布在所述阴极上。
[0008]所述绝缘管于所述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永磁体。
[0009]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棉。
[0010]所述绝缘管为陶瓷管。
[0011]所述出风口处设有调节单元,用于对空气进行温度或/和湿度的调节。
[0012]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的输出端设置有引风单元,所述引风单元的输出端为出风口。
[0013]所述引风单元的出风口位于所述车厢的顶部或周侧,所述车厢的周侧底部设置有
回风孔,所述回风孔与所述回风通道相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本技术经过过滤单元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空气进入至等离子发生单元,由于等离子发生单元通电后,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而产生等离子体,且磁性件在反应腔室内产生磁场,等离子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约束在反应腔室内,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进行轰击,使污染物分子电离、解离和激发,从而使得污染物分子降低为单质分子结构的且对人体危害低的安全物质分子,同时完全分解各种有害气体,如甲醛、硫化氢、生化毒气等,提供无病毒无污染的空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净化后的空气通过引风单元(如引风机等)经出风口送入至车辆内,为车辆乘坐者提供洁净无害的空气;与此同时,车辆内的空气经回风通道底部的入口进入,再经回风通道到达至排气腔的入口,进入至排气腔内,再与内管进行换热后,再经出口排出至车辆的外部,从而能够对阳极以及反应腔室等进行冷却,保障各部件的正常工作。
[0016]本技术在等离子发生单元通电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反应腔室内产生电场的同时,放电针与阴极以及反应片之间会形成特定区域(实际上也会形成呈螺旋分布的等离子区域)的放电间隙,产生更高密度的等离子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进一步地,反应片呈螺旋状分布,从而使得经过反应腔室的空气会呈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延长了空气的传输路径,即提高了空气与等离子体反应的时间,从而进一步保障空气净化的效果。
[0017]本技术的绝缘管于放电针的位置处设置有永磁体,能够加强放电针此处的磁场强度,能够约束更多的等离子体,使得等离子体的密度进一步提高,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和效果;另外还设有调节组件,能够对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保障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
[0019]图2本技术中等离子发生单元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A-A视图。
[0021]图例说明:1、空气处理组件;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过滤单元;3、引风单元;4、等离子发生单元;401、绝缘管;4011、内管;4012、外管;402、阳极;403、放电针;404、阴极;405、反应片;406、永磁体;407、磁性件;408、排气腔;4081、入口;4082、出口;409、反应腔室;5、回风通道;501、回风口;6、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适用于公交车、大巴车等车辆,具体结构包括安装于车辆顶部的空气处理组件1,空气处理组件1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单元2、等离子发生单元4和引风单元3,过滤单元2的输入端为进风口101,引风单元3的输出端为出风口102,位于车辆的车厢6内的顶部,用于向车厢6内引入新
风;其中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如陶瓷管等),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绝缘管401包括内管4011和外管4012,内管4011与外管4012之间设置有排气腔408;外管4012上设置有连通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和出口4082;其中车厢6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车厢6底部与顶部的回风通道5,回风通道5于顶部的一端(即回风口501)与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相连通。
[0024]空气经进风口101进入至空气处理组件1内后,经过过滤单元2(如过滤棉等)对空气进行粉尘颗粒的初级过滤,进入至等离子发生单元4内,在等离子发生单元4通电后,在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的反应腔室409内产生电场,进而产生等离子体,同时磁性件407(如通电线圈或磁铁等)在反应腔室409内产生磁场,其磁力线沿反应腔室409的径向方向,等离子体在此磁场的作用下约束在反应腔室409内,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密度,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则对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孢子等)进行轰击,使污染物分子电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杀灭型车辆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车辆的车厢(6)顶部的空气处理组件(1),所述空气处理组件(1)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过滤单元(2)和等离子发生单元(4),所述过滤单元(2)的输入端为进风口(101),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4)的输出端为出风口(102);所述等离子发生单元(4)包括绝缘管(401),所述绝缘管(401)的内壁上设有圆筒状的阳极(402),所述绝缘管(40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呈圆杆状的阴极(404),所述阳极(402)与阴极(404)之间形成反应腔室(409),所述绝缘管(401)的外壁上设置有磁性件(407);所述阴极(404)上设置有反应片(405),所述阳极(402)上设有多个放电针(403),所述放电针(403)的分布方向与所述反应片(405)分布方向一致,且各所述放电针(403)的针头均正对所述反应片(405);所述绝缘管(401)包括内管(4011)和外管(4012),所述内管(4011)与外管(4012)之间设置有排气腔(408),所述外管(401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气腔(408)的入口(4081)和出口(4082),所述车厢(6)的侧壁设置有回风通道(5),所述回风通道(5)的一端连通车厢(6)的底部,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京鳞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