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95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包括车座,所述车座的一端固定有便于调节躺靠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车座的两侧远离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前部调节机构,所述车座的底部靠近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对称固定有后部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调节板、滑动筒和滑动孔,所述车座一端的底部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定有滑动筒,所述调节板位于滑动筒的内侧开设有滑动孔,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柱、弹簧和限位槽,所述滑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使用者能够在多种路况下正常行驶,为使用者出行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
,具体为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
技术介绍
轮椅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为电动和手动折叠轮椅,用于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的重要移动工具,轮椅它不仅满足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普通轮椅一般由可折叠框架、前后车轮、左右护膝和脚踏板、左右可拆卸扶手、把手刹车装置、座椅、靠背有医学影像资料袋、便盆,接尿袋挂钩、电动站立等部分组成,手摇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手摇装置,电动轮椅在普通轮椅基础上,增加电子助力系统,减轻了使用者的体力消耗,智能轮椅在电动轮椅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移动、站立移动、遥控移动以及相关互联网+辅助生活,但是现有的轮椅往往只能在平地使用,当遇到楼梯或者崎岖路面时往往不能很好的使用,这样就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麻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包括车座,所述车座的一端固定有便于调节躺靠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车座的两侧远离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前部调节机构,所述车座的底部靠近角度调节机构的一端对称固定有后部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靠背、调节板、滑动筒和滑动孔,所述车座一端的底部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靠背,所述靠背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定有滑动筒,所述调节板位于滑动筒的内侧开设有滑动孔。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限位柱、弹簧和限位槽,所述滑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靠近调节板的一端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调节板的一端与滑动筒的内壁固定,所述车座的两侧对称等距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与车座上的一个限位槽卡接。优选的,所述前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摇杆、连接件、套筒、动力杆、挡块、前腿架、前轮护板、前轮、滑槽、绞盘、圆弧形槽、活动齿、转动条、调节扳手和挡条,所述车座底部靠近靠背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摇杆,所述摇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车座两侧的底部通过轴销对称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动力杆,所述连接件远离远离摇杆的一端通过轴销与动力杆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靠近套筒的一端固定有挡块,所述车座的两侧通过轴销对称转动连接有前腿架,所述前腿架的一端通过轴销与动力杆转动连接,所述前腿架远离动力杆的一端的外侧固定有前轮护板,所述前腿架靠近前轮护板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前轮,所述前轮内圈的四周等距开设有滑槽,所述前轮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绞盘,所述绞盘远离前腿架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圆弧形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齿,所述活动齿靠近绞盘一端与圆弧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绞盘远离前腿架的一侧固定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远离前腿架的一端穿过前轮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调节扳手,所述前轮远离前腿架的一侧对称固定有挡条。优选的,所述后部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主动齿轮、后轮动力杆、定距件、后轮绞支、从动齿轮、后轮支撑杆和后轮,所述车座的底部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主动齿轮固定有后轮动力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后轮动力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定距件,所述定距件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的内侧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后轮绞支,所述后轮绞支靠近定距件一端的内侧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后轮动力杆与后轮绞支远离主动齿轮的一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后轮支撑杆,所述后轮支撑杆远离后轮动力杆的一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后轮。优选的,所述车座中部的下方对称开设有第一卡槽,两个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储物盒,所述车座中部位于第一卡槽的正上方对称开设有第二卡槽,两个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盖板。优选的,所述车座的底部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对称固定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靠近第二电机一端的底部固定有防撞件,且防撞件与后轮动力杆相配合。优选的,所述车座的两侧靠近前轮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停止件,所述前腿架的中部固定有第二停止件,且第一停止件与第二停止件相配合。优选的,所述车座顶部的一侧靠近前轮的一端固定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当轮椅行驶在平坦的路面时,驱动第一电机,带动摇杆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转动,此时,摇杆与连接件之间的角度减小,间接带动动力杆向前运动,在套筒的作用下,动力杆推动前腿架从而将前轮向下转向轮椅,当动力杆上的挡块与套筒相接触时,前轮与车座的垂直高度达到最大,驱动第二电机,带动后轮动力杆逆时针转动,后轮支撑杆在后轮动力杆的带动下产生向下运动的趋势,因主动齿轮固定不动,后轮绞支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因齿轮之间的啮合,后轮绞支与定距件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因后轮动力杆,后轮支撑杆,后轮绞支,定距件形成了四边形,当后轮动力杆与定距件之间的角度随着第二电机的转动减小时,后轮动力杆,后轮支撑杆,后轮绞支,向车座下部收缩,后轮与车座间的竖直距离减小,当后轮动力杆接触防撞件时,后轮与车座的竖直距离减到最小,此时,轮椅处于平地行驶模式,当轮椅使用者在户外出行时,难免会遇到台阶,石块,等高出地面几十厘米的路况,此时靠普通轮胎的驱动力,轮椅很难越过障碍物,此时,第一电机带动摇杆逆时针转动,连接件在摇杆的带动下向轮椅后方运动,动力杆在连接件的牵引下,通过套筒向后运动,从而带动前腿架顺时针转动,此时,前轮随前腿架向轮椅前方运动,前轮与车座的竖直距离减小。同时,第二电机带动后轮动力杆逆时针转动,后轮绞支与定距件之间的角度增大,后轮支撑杆与后轮动力杆之间的角度随之增大,后轮支撑杆与后轮绞支的交点与第二电机轴心的竖直距离逐渐增大,在此作用下后轮与车座的竖直距离增大,此时轮椅两前轮与车座之间的竖直距离较小,两后轮与车座之间的竖直距离较大,两后轮与两前轮之间形成高度差,在此状态下,前后两组轮的切线形成的平面几乎与阶梯坡度相同,从而在上楼梯时,可保证轮椅乘坐者舒适,车身稳定,在轮椅前两个前轮动力不足时,将调节扳手沿垂直于前轮面的方向从一个挡条的后拉出,此时转动调节扳手,因调节扳手与前轮内部的绞盘相连,通过转动调节扳手使轮内部绞盘逆时针转动,因活动齿只能在前轮里对应的滑槽内运动,而活动齿靠近轮心的一端上的圆形突起,与绞盘的圆弧形槽滑动连接,因此,在绞盘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前轮上的12个活动齿逐渐向轮心收缩,此时前轮不仅通过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前进,也可以通过轮胎收缩产生的空余位置的两侧对障碍物产生一个力,从而更容易越过障碍物。在轮椅使用者在户外常常遇到高度不够高,或者周围人较多时导致视野太小的问题,此时,驱动第一电机带动摇杆逆时针转动,连接件在摇杆的带动下向轮椅后方运动,动力杆在连接件的牵引下,通过套筒向后运动,从而带动前腿架顺时针转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包括车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1)的一端固定有便于调节躺靠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2),所述车座(1)的两侧远离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前部调节机构(3),所述车座(1)的底部靠近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端对称固定有后部调节机构(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靠背(21)、调节板(22)、滑动筒(23)和滑动孔(24),所述车座(1)一端的底部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靠背(21),所述靠背(2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板(22),所述调节板(22)的一端固定有滑动筒(23),所述调节板(22)位于滑动筒(23)的内侧开设有滑动孔(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包括车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1)的一端固定有便于调节躺靠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2),所述车座(1)的两侧远离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前部调节机构(3),所述车座(1)的底部靠近角度调节机构(2)的一端对称固定有后部调节机构(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靠背(21)、调节板(22)、滑动筒(23)和滑动孔(24),所述车座(1)一端的底部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靠背(21),所述靠背(2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调节板(22),所述调节板(22)的一端固定有滑动筒(23),所述调节板(22)位于滑动筒(23)的内侧开设有滑动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还包括限位柱(25)、弹簧(26)和限位槽(27),所述滑动孔(2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柱(25),所述限位柱(25)靠近调节板(22)的一端固定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远离调节板(22)的一端与滑动筒(23)的内壁固定,所述车座(1)的两侧对称等距开设有限位槽(27),所述限位柱(25)与车座(1)上的一个限位槽(27)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摇杆(32)、连接件(33)、套筒(34)、动力杆(35)、挡块(36)、前腿架(37)、前轮护板(38)、前轮(39)、滑槽(310)、绞盘(311)、圆弧形槽(312)、活动齿(313)、转动条(314)、调节扳手(315)和挡条(316),所述车座(1)底部靠近靠背(21)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电机(31),所述第一电机(31)的输出端固定有摇杆(32),所述摇杆(32)远离第一电机(31)的一端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连接件(33),所述车座(1)两侧的底部通过轴销对称转动连接有套筒(34),所述套筒(3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动力杆(35),所述连接件(33)远离远离摇杆(32)的一端通过轴销与动力杆(35)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杆(35)靠近套筒(34)的一端固定有挡块(36),所述车座(1)的两侧通过轴销对称转动连接有前腿架(37),所述前腿架(37)的一端通过轴销与动力杆(35)转动连接,所述前腿架(37)远离动力杆(35)的一端的外侧固定有前轮护板(38),所述前腿架(37)靠近前轮护板(38)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前轮(39),所述前轮(39)内圈的四周等距开设有滑槽(310),所述前轮(39)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绞盘(311),所述绞盘(311)远离前腿架(37)的一侧等距开设有圆弧形槽(312),所述滑槽(3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宁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