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仪转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81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仪转换接头,包括内套,内套内开设空腔,空腔内的中部位置安装过滤网,内套的侧壁是中空结构,侧壁内设置真空腔,内套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弹性卡扣,第一弹性卡扣内开设第一通孔,第二弹性卡扣内开设第二通孔,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空腔相通。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只需一套接头就可与多种气体组分测试仪相连,可省去反复更换转接头的操作步骤,能大幅缩短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有效过滤其体内的杂质,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仪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气体组分进行测量的试验过程中,会用到几种不同的仪器,由于各种仪器测试 管路的规格不统一,试验时需多次将不同直径的管路相连接,按照传统的方法,需准备多种 不同型号的转接头,轮换使用,每次试验都需要在设备管路的连接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更 换转接头时,接头内部可能会有残留的杂质,影响气体的纯度,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仪转换接头,它是气体组分测量试验中各种不同直径 的管路均可适用的转换接头,它应用弹性縮张原理,可与各种不同直径的管路连接,并且操 作方便,可大幅縮短操作时间;内套内设有滤网,可防止杂质进入测试仪器,从而,确保测 量精度不受影响。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测量仪转换接头包括内套,内套 内开设空腔,空腔内的中部位置安装过滤网,内套的侧壁是中空结构,侧壁内设置真空腔, 内套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弹性卡扣,第一弹性卡扣内开设第一通孔,第二弹性卡扣内开设第二通孔,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空腔相通。为了进一歩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弹性卡扣的一端外 周设置环形的第一弹性卡扣外凸沿,第一弹性卡扣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二弹性卡扣的一 端外周设置环形的第二弹性卡扣外凸沿,第二弹性卡扣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一弹性卡扣 和第二弹性卡扣与内套螺纹连接。内套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内套外周安 装外套,外套内开设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导向块位于第一滑槽内,第二导向块位于第 二滑槽内。第一通孔的直径是D, D二4mm。第二通孔的直径是d, d=3. 5mm。内套的内壁上设 置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只需一套接头就可与多种气体组 分测试仪相连,可省去反复更换转接头的操作步骤,能大幅縮短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可有效过滤其体内的杂质,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l第一弹性卡扣2第一通孔3内套4第一滑槽5过滤网6第一导向块 7真空腔8第二弹性卡扣9第二通孔IO第二限位环11空腔12外套13第一弹性卡 扣外凸沿14第二导向块15第二滑槽16第一限位环17第二弹性卡扣外凸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测量仪转换接头,包括内套3,内套3内开设空腔11, 空腔11的中部位置安装过滤网5,过滤网5可过滤空腔11内气体或液体中的杂质,内套3 的侧壁是中空结构,即侧壁是双层结构,内设真空腔7,真空腔7可使内套3具有较好的隔 热效果,使空腔ll内的气体或液体的温度不受外界影响,内套3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弹性卡 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第一弹性卡扣1内开设第一通孔2,第二弹性卡扣8内开设第二通孔 9,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通孔9分别与空腔11相通。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可 以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当将第一弹性卡扣1或第二弹性卡扣8向内套3的方向挤压时,第--通孔2或第二通孔9的直径会增大,此时,可将测量仪器的管路插入第一通孔2或第二通孔 9内;当撤消挤压力,第一弹性卡扣1或第二弹性卡扣8恢复原状,第一通孔2或第二通孔9 的直径縮小,此时,插入其中的测量仪器的管路被夹紧固定。内套3可由透明的玻璃制成。为方便将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与内套3安装固定,同时为了确保在挤压第 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的过程中,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9的直径具有縮张的变化, 可将第一弹性卡扣1的一端外周设置环形的第一弹性卡扣外凸沿13,第一弹性卡扣1的另一 端设置外螺纹,第二弹性卡扣8的一端外周设置环形的第二弹性卡扣外凸沿17,第二弹性卡 扣8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与内套3螺纹连接。第一弹性 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与内套3螺纹连接,可方便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的更 换。为方便抓握转换接头,可在内套3外壁上安装外套12,具体方案是内套3的外壁上设 置第一导向块6和第二导向块14,内套3外周安装外套12,外套12内开设第一滑槽4和第 二滑槽15,第一导向块6位于第一滑槽4内,第二导向块14位于第二滑槽15内。上述外套 12与内套3是通过第一滑槽4、第一导向块6、第二滑槽15和第二导向块14的配合活动连接成一体,当外套12损坏后,可将外套12由内套3上拆下更换。根据现有的测量仪器,对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9的直径进行设定,具体是,第一通孔 2的直径是D, D = 4mm,第二通孔9的直径是d, d=3.5隱。为确定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与内套3的连接位置关系,可在内套3的内壁 上设置第一限位环16和第二限位环10。第一限位环16和第二限位环10分别对第一弹性卡 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起限位作用。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3),内套(3)内开设空腔(11),空腔(11)内的中部位置安装过滤网(5),内套(3)的侧壁是中空结构,侧壁内设置真空腔(7),内套(3)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第一弹性卡扣(1)内开设第一通孔(2),第二弹性卡扣(8)内开设第二通孔(9),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通孔(9)分别与空腔(11)相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卡扣(1)的一端外 周设置环形的第一弹性卡扣外凸沿(13),第一弹性卡扣(1)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第二弹 性卡扣(8)的一端外周设置环形的第二弹性卡扣外凸沿(17),第二弹性卡扣(8)的另一端 设置外螺纹,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与内套(3)螺纹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套(3)的外壁上设置 第一导向块(6)和第二导向块(14),内套(3)外周安装外套(12),外套(12)内开设第 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15),第一导向块(6)位于第一滑槽(4)内,第二导向块(14) 位于第二滑槽(15)内。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2)的直径是D, D 二4mmo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第二通孔(9)的直径是d, d=3. 5mm。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内套(3)的内壁上设置第一 限位环(16)和第二限位环(1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量仪转换接头,包括内套,内套内开设空腔,空腔内的中部位置安装过滤网,内套的侧壁是中空结构,侧壁内设置真空腔,内套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弹性卡扣,第一弹性卡扣内开设第一通孔,第二弹性卡扣内开设第二通孔,第一弹性卡扣和第二通孔分别与空腔相通。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只需一套接头就可与多种气体组分测试仪相连,可省去反复更换转接头的操作步骤,能大幅缩短测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有效过滤其体内的杂质,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文档编号G01D11/24GK201237559SQ20082018754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测量仪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3),内套(3)内开设空腔(11),空腔(11)内的中部位置安装过滤网(5),内套(3)的侧壁是中空结构,侧壁内设置真空腔(7),内套(3)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弹性卡扣(8),第一弹性卡扣(1)内开设第一通孔(2),第二弹性卡扣(8)内开设第二通孔(9),第一弹性卡扣(1)和第二通孔(9)分别与空腔(1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文韬苏建军刘洪正冯玉柱刘宗云田晖孙浩杨晓滨赵汝国刘晖冯新岩杨承龙张金岗崔勇王凤超庄燕飞曹刚徐亮顾岩刘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