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479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包括:底座、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内循环风机、内循环进风道、内循环出风道、外循环风机、第二外循环出风道、外循环进风道和第一外循环出风道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内循环管道与外循环管道均是水平管道,因此内循环管道和外循环管道中的气流均为水平气流,当电机容量不断增大,需要冷却系统提供更高换热量时,由于采用的内循环外循环均为水平气流,因此不需要再对系统进行加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大功率的风力发电组的空空冷却系统设计高度不能满足发电机组布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空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Direct-drivenWindTurbineGenerators),是一种由风力直接驱动发电机,亦称无齿轮风力发动机,这种发电机采用多极电机与叶轮直接连接进行驱动的方式,免去齿轮箱这一传统部件。由于齿轮箱是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中属易过载和过早损坏率较高的部件,因此,没有齿轮箱的直驱式风力发动机,具备低风速时高效率、低噪音、高寿命、减小机组体积、降低运行维护成本等诸多优点。但直驱式风力发电机在发电的同时也需要冷却系统对发电机组的发电机进行冷却。对于直驱式发电机组的发电机进行冷却采用的多是空空冷却系统,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空空冷却系统采用的方式往往是外循环进出风为水平气流,内循环进出风为垂直气流,随着发电机容量的不断增大,需要冷却系统提供的换热量也随之不断增大,而大兆瓦级空空冷却系统换热芯体组合因换热量的需要高度尺寸会较大,同时外循环风机高度尺寸也常常较小兆瓦级机组大,此时空空冷却机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包括:底座、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内循环风机、内循环进风道、内循环出风道、外循环风机、第二外循环出风道、外循环进风道和第一外循环出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位于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内部,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与内循环风机均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内循环出风道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上方,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左端连接内循环出风道,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右端连接内循环进风道,所述内循环进风道与内循环出风道通过内循环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后端连接有外循环进风道,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前端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直驱发电机的组板式空空冷却系统,包括:底座、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内循环风机、内循环进风道、内循环出风道、外循环风机、第二外循环出风道、外循环进风道和第一外循环出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位于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内部,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与内循环风机均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内循环出风道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上方,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左端连接内循环出风道,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右端连接内循环进风道,所述内循环进风道与内循环出风道通过内循环管道连接,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后端连接有外循环进风道,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外循环出风道,所述热交换换热芯体组合外壳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外循环出风道,所述外循环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懂军邓国翔李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毅科热交换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