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77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包括依次布置且同轴转动的两个滚筒单元,各滚筒单元包括转轴和多根具有脱粒齿的齿杆,各齿杆通过间隙调节机构以能在转轴径向方向上调节与转轴之间间距的方式安装在转轴上,差速滚筒还包括两组分别对应控制两个滚筒单元的间隙调节机构调节间距的调控组件,两组调控组件分设于差速滚筒的轴向两端。该差速滚筒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装配、方便维护、调节控制简便、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
技术介绍
差速脱粒滚筒相较于单速滚筒在脱粒时的功耗和对籽粒的损伤更小,脱粒质量更高,但目前的差速脱粒滚筒无法对脱粒间隙进行调节,而脱粒间隙是影响脱粒质量的第二大影响因素。在单速脱粒装置中,脱粒间隙调节类型分为调节脱粒滚筒直径和调节凹板筛的位置,前者通过基于现有的联合收割机结构,设计脱粒滚筒的间隙调节装置达到改变脱粒间隙的目的,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联合收获机,改装成本较低,并且脱粒间隙调节后,脱粒滚筒距离脱粒室的顶盖和凹板筛的间距的该变量相同,整个脱粒室的上盖板、凹板筛组成的外壁仍然是一个圆形;而后者则通过将液压部件安装在凹板筛上,通过凹板筛的上下移动改变脱粒间隙,但采用该液压调控凹板筛的方法的成本较高,并且由于液压缸及其部件通常固定在清选室内,会导致清选室内的气流场分布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清选室内原有的气流场分布,进而导致清选质量降低,得到的籽粒含杂率较高,同时,由于仅调节了凹板筛与脱粒滚筒的脱粒间隙,当喂入量或作物含水率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容易出现脱粒滚筒的喂入量与脱粒室上盖板和脱粒滚筒之间的脱粒间隙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出现籽粒破碎或者未脱净率增加的问题。因此采用调节脱粒滚筒直径的方式的成本更低,并且对于不同外部条件变化情况的适应性更好。现有脱粒间隙调节装置分为内置形式和外置形式两大类,由于差速脱粒滚筒常采用在实心轴外部安装空心轴以实现差速的布置方式,并且实心轴贯穿整个脱粒滚筒,因此采用内置形式的调节装置会导致脱粒滚筒的实心轴和空心轴的径向尺寸过大,导致安装不方便并且重量过重,因此脱粒间隙调节装置大多采用外置形式。但外置形式的脱粒间隙调节装置多采用安装在脱粒滚筒两侧的两套调节机构,需要同时调节才能实现脱粒间隙的改变,而差速脱粒在实心轴与空心轴交接的地方由于距离和空间限制难以安装调节装置,即使若安装了调节装置,在调节时也需打开脱粒室上盖板,增加了操作步骤和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将调节装置安装在脱粒室内部也会影响脱粒分离过程,并且脱出物也会造成调节装置堵塞甚至受到损伤无法工作。而采用液压、气压以及电控等技术的调节装置进行调控虽然精度较高,但该类调节装置的成本过高,并且所需安装空间较大,且该类调节装置过于精密,在脱粒室内同样会受到细碎物料的影响而出现故障。因此,现有单速脱粒装置所采用的脱粒间隙调节装置不适用于差速脱粒滚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装配、方便维护、调节控制简便、效率高、工作稳定可靠性高的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包括依次布置且同轴转动的两个滚筒单元,各滚筒单元包括转轴和多根具有脱粒齿的齿杆,各齿杆通过间隙调节机构以能在转轴径向方向上调节与转轴之间间距的方式安装在转轴上,所述差速滚筒还包括两组分别对应控制两个滚筒单元的间隙调节机构调节间距的调控组件,两组调控组件分设于所述差速滚筒的轴向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为驱动端沿转轴轴向往复运动以调节间距的往复驱动式调节机构;所述调控组件包括基座、驱动套和调节套筒,所述基座转动套设安装在转轴上,所述驱动套以沿转轴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调节套筒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调节套筒与驱动套螺纹配合且在调节套筒转动时驱使驱动套沿转轴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间隙调节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驱动套转动连接。两个滚筒单元的转轴分别为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为通过轴承以转动方式套设安装在第二轴外部的空心轴,所述第二轴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主轴的两端,且第二轴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轴的一端靠近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位于第二轴的中部,其中一组调控组件的基座安装在第一轴上靠近第一端的端部并控制第一轴上的间隙调节机构,另一组调控组件的基座安装在第二轴的第二端并控制第二轴上的间隙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轴上安装有沿第二轴轴向滑动设置的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与第二轴上间隙调节机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驱动第二轴上间隙调节机构的调控组件的驱动套与所述螺旋输送器转动连接。所述间隙调节机构的驱动端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有一套设在转轴外部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具有环形凹槽或者所述连接套与间隙调节机构的驱动端之间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驱动套设有径向向内凸出的凸环部,所述凸环部置于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环形凹槽的至少一侧侧壁与凸环部之间装设有轴承。所述调节套筒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安装在转轴外部,所述基座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安装在调节套筒的外部。所述驱动套套设在调节套筒的外部并与调节套筒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驱动套设有止转定位孔,所述基座上设有穿设在所述止转定位孔中阻止驱动套转动的止转件。所述间隙调节机构包括两个间隙调整单元,所述间隙调整单元包括长杆、短杆和沿转轴轴向滑设于转轴上的滑动元件,所述长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滑动元件和齿杆铰接,所述短杆的一端与转轴铰接,所述短杆的另一端铰接于长杆的中部,两个间隙调整单元的长杆通过连杆相连以进行同步摆动,其中一个间隙调整单元的滑动元件作为间隙调节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驱动套转动连接。两个间隙调节机构的长杆与齿杆的铰接轴线之间的间距、两个间隙调节机构的长杆与转轴的铰接轴线之间的间距以及两个间隙调节机构的长杆与所述连杆的铰接轴线之间的间距相等,两个间隙调节机构的长杆两端的铰接轴线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间隙调整单元的长杆铰接,且各长杆与短杆和连杆的铰接轴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中,两个滚筒单元的齿杆均通过间隙调节机构安装在转轴上,每个滚筒单元分别对应设置调控组件来控制间隙调节机构,能够实现对各滚筒单元的脱粒间隙进行调节,同时两组调控组件分设于差速滚筒的轴向两端,在装配到脱粒装置中时使调控组件可以置于脱粒装置的脱粒室外部,不仅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作装配、方便维护,且调节脱粒间隙时不需要打开脱粒室,调节控制简便、效率高,还可避免杂质造成调控组件损伤和出现故障。附图说明图1为差速滚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各转轴上仅安装单根齿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各转轴上仅安装单根齿杆时的局部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转轴;2、齿杆;21、脱粒齿;3、间隙调节机构;31、长杆;32、短杆;33、滑动元件;34、连杆;4、调控组件;41、基座;411、止转件;42、驱动套;421、凸环部;43、调节套筒;5、螺旋输送器;6、连接套;61、环形凹槽;7、链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包括依次布置且同轴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包括依次布置且同轴转动的两个滚筒单元,各滚筒单元包括转轴(1)和多根具有脱粒齿(21)的齿杆(2),各齿杆(2)通过间隙调节机构(3)以能在转轴(1)径向方向上调节与转轴(1)之间间距的方式安装在转轴(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滚筒还包括两组分别对应控制两个滚筒单元的间隙调节机构(3)调节间距的调控组件(4),两组调控组件(4)分设于所述差速滚筒的轴向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粒间隙可调的差速滚筒,包括依次布置且同轴转动的两个滚筒单元,各滚筒单元包括转轴(1)和多根具有脱粒齿(21)的齿杆(2),各齿杆(2)通过间隙调节机构(3)以能在转轴(1)径向方向上调节与转轴(1)之间间距的方式安装在转轴(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滚筒还包括两组分别对应控制两个滚筒单元的间隙调节机构(3)调节间距的调控组件(4),两组调控组件(4)分设于所述差速滚筒的轴向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机构(3)为驱动端沿转轴(1)轴向往复运动以调节间距的往复驱动式调节机构;所述调控组件(4)包括基座(41)、驱动套(42)和调节套筒(43),所述基座(41)转动套设安装在转轴(1)上,所述驱动套(42)以沿转轴(1)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基座(41)上,所述调节套筒(43)转动安装在所述基座(41)上,所述调节套筒(43)与驱动套(42)螺纹配合且在调节套筒(43)转动时驱使驱动套(42)沿转轴(1)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间隙调节机构(3)的驱动端与所述驱动套(42)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滚筒,其特征在于:两个滚筒单元的转轴(1)分别为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为通过轴承以转动方式套设安装在第二轴外部的空心轴,所述第二轴的两端分别对应于所述主轴的两端,且第二轴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轴的一端靠近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位于第二轴的中部,其中一组调控组件(4)的基座(41)安装在第一轴上靠近第一端的端部并控制第一轴上的间隙调节机构(3),另一组调控组件(4)的基座(41)安装在第二轴的第二端并控制第二轴上的间隙调节机构(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上安装有沿第二轴轴向滑动设置的螺旋输送器(5),所述螺旋输送器(5)与第二轴上间隙调节机构(3)的驱动端固定连接,驱动第二轴上间隙调节机构(3)的调控组件(4)的驱动套(42)与所述螺旋输送器(5)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调节机构(3)的驱动端以可拆卸方式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方平康家鑫王修善罗红兵刘大为李旭张正中刘敏章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