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65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应用在线缆制造的领域中,解决了现有行车扁电缆抗压耐拉性能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线缆腔和设于线缆腔外侧的护套腔,其特征是:所述线缆腔包括输送腔块和设于输送腔块两侧的辅助腔块,所述输送腔块中部设有输送线缆,所述辅助腔块的中部设有纠偏辅助线缆,所述输送腔块靠近辅助腔块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辅助腔块靠近输送腔块的一侧设有与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所述护套腔包括方形护套和弹性承压块,所述方形护套内壁设有转槽块,所述辅助腔块上设有与转槽块插接配合的转块,所述弹性承压块与方形护套侧壁间设有缓冲块,具有提高扁电缆抗压耐拉性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
本技术涉及线缆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
技术介绍
行车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扁电缆进行行车运行控制动作信息的传输,但由于行车运动动作的反复,会导致扁电缆束的反复拉扯。公告号为CN2035622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行车用抗拉扁电缆,包括有由3-4根细软钢丝绞合而成的导体,所述的导体外侧依次包覆有编织高密度铜丝包覆层和TPE绝缘层构成线芯,将多个线芯平行排列并包覆有防水包带层构成缆芯,在缆芯外侧包覆有TPE护套层。这种扁电缆主要通过多根细软钢丝来提升整体的抗拉性能,但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易出现扁电缆表面的受压变形,仅依靠细软钢丝自身的弹性恢复力无法保障电缆稳定实现抗压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扁电缆自身抗压耐拉性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包括线缆腔和设于线缆腔外侧的护套腔,所述线缆腔包括输送腔块和设于输送腔块两侧的辅助腔块,所述输送腔块中部设有输送线缆,所述辅助腔块的中部设有纠偏辅助线缆,所述输送腔块靠近辅助腔块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辅助腔块靠近输送腔块的一侧设有与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所述护套腔包括方形护套和弹性承压块,所述方形护套内壁设有转槽块,所述辅助腔块上设有与转槽块插接配合的转块,所述弹性承压块与方形护套侧壁间设有缓冲块,所述弹性承压块保持与线缆腔表面抵触。优选的:位于所述滑块两端与滑槽槽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r>优选的:所述输送腔块与辅助腔块抵触的一侧设有耐磨保护层。优选的:所述弹性承压块与方形护套相对的一侧设有供缓冲块嵌设的嵌孔,所述缓冲块包括缓冲弹簧以及穿设于缓冲弹簧内的导向杆。优选的:所述方形护套与弹性承压块两端抵触的内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弹性承压块的两端设有与导向槽配合的导向块。优选的:所述弹性承压块的表面设有波浪凸块,所述线缆腔的外壁设有与波浪凸块配合的波浪槽。优选的:所述方形护套的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块。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输送腔块与辅助腔块之间能够在外部受力状态下实现相对错位滑移,以减小施加于扁电缆表面外力作用带来的电缆整体大幅度活动偏移,实现有效的拉扯震荡消除;2、弹性承压块能够对瞬时产生的输送腔块与辅助腔块之间的相对滑移进行限位缓冲,以及实现内部线缆腔在受压缓释后的快速复位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展现实施例中扁电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展现实施例中耐磨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线缆腔;2、护套腔;3、输送腔块;4、辅助腔块;5、输送线缆;6、纠偏辅助线缆;7、滑槽;8、滑块;9、方形护套;10、弹性承压块;11、转槽块;12、转块;13、缓冲块;14、复位弹簧;15、耐磨保护层;16、嵌孔;161、缓冲弹簧;17、导向杆;18、导向槽;19、导向块;20、波浪凸块;21、波浪槽;22、弹性保护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线缆腔1和设于线缆腔1外侧的护套腔2,线缆腔1包括输送腔块3和设于输送腔块3两侧的辅助腔块4,输送腔块3中部设有输送线缆5,辅助腔块4的中部设有纠偏辅助线缆6,辅助腔块4能够提升整个扁电缆的抗压和抗弯性能,提升整体电缆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同时输送腔块3内的输送线缆5则能够满足不同线缆组成的需求进行穿设。在输送腔块3靠近辅助腔块4的一侧设有滑槽7,辅助腔块4靠近输送腔块3的一侧设有与滑槽7滑移配合的滑块8,利用滑槽7与滑块8的滑移配合,能够满足输送腔块3以及辅助腔块4之间的相对活动,从而对外部环境下的局部挤压、拉扯实现震荡消除。位于滑块8两端与滑槽7槽壁之间还设有复位弹簧14,复位弹簧14能够实现对滑块8的弹性缓冲,提高输送腔块3与辅助腔块4之间相对错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和平缓,且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快速复位过程。由于在对外部作用力的缓释过程中,输送腔块3与辅助腔块4之间会发生反复的相对运动,在输送腔块3与辅助腔块4抵触的一侧设有耐磨保护层15,能够减小长时间使用下的耐磨性能,减小过大配合间隙可能带来的线缆腔1的抗拉耐压性能的异常。护套腔2套设于线缆腔1外,包括方形护套9和弹性承压块10,方形护套9内壁设有转槽块11,辅助腔块4上设有与转槽块11插接配合的转块12,通过转槽块11与转块12之间的转动配合,保障了护套腔2相对于线缆腔1位置的稳定,同时能够保障可靠的压力消除过程。方形护套9的表面设有弹性保护块22,能够实现对外部直接挤压、拉扯作用力的初步缓冲和避震。弹性承压块10与方形护套9侧壁间设有缓冲块13,弹性承压块10保持与线缆腔1表面抵触,当因为外力作用使得输送腔块3与辅助腔块4之间发生错位滑移时,两侧的弹性承压块10受压后能够利用缓冲块13弹性形变实现弹性缓冲效果,减小线缆腔1部分的过大偏移活动。为了提高弹性承压块10部分的缓冲效果,在弹性承压块10与方形护套9相对的一侧设有供缓冲块13嵌设的嵌孔16,缓冲块13包括缓冲弹簧161以及穿设于缓冲弹簧161内的导向杆17,导向杆17与缓冲弹簧161的设置能够对弹性承压块10部分受压过程中的稳定限位,以减小瞬时挤压可能带来的弹性承压块10的压力吸收姿态不稳定,从而提高整体电缆内部对外部作用力进行消释过程中的稳定与高效,且能够保持线缆整体状态的平稳。由于输送腔块3与辅助腔块4分别作用于弹性承压块10部分的不同区域,易出现弹性承压块10受力形变不平衡的状况。在方形护套9与弹性承压块10两端抵触的内壁设有导向槽18,弹性承压块10的两端设有与导向槽18配合的导向块19,利用导向块19与导向槽18的配合能够提高弹性承压块10受压状态下的形变稳定,且能够通过弹性承压块10的整体同步形变过程来减小弹性承压块10局部受压后的过度形变,以保障受压缓冲过程中的相对稳定。同时在弹性承压块10的表面设有波浪凸块20,线缆腔1的外壁设有与波浪凸块20配合的波浪槽21,当线缆腔1发生错位时,波浪凸块20与波浪槽21之间充分贴合,有助于实现准确充分的压力释放和形变缓冲,减小因为配合不充分出现相对滑移可能带来的整体抗拉性能不稳定。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包括线缆腔(1)和设于线缆腔(1)外侧的护套腔(2),其特征是:所述线缆腔(1)包括输送腔块(3)和设于输送腔块(3)两侧的辅助腔块(4),所述输送腔块(3)中部设有输送线缆(5),所述辅助腔块(4)的中部设有纠偏辅助线缆(6),所述输送腔块(3)靠近辅助腔块(4)的一侧设有滑槽(7),所述辅助腔块(4)靠近输送腔块(3)的一侧设有与滑槽(7)滑移配合的滑块(8),所述护套腔(2)包括方形护套(9)和弹性承压块(10),所述方形护套(9)内壁设有转槽块(11),所述辅助腔块(4)上设有与转槽块(11)插接配合的转块(12),所述弹性承压块(10)与方形护套(9)侧壁间设有缓冲块(13),所述弹性承压块(10)保持与线缆腔(1)表面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包括线缆腔(1)和设于线缆腔(1)外侧的护套腔(2),其特征是:所述线缆腔(1)包括输送腔块(3)和设于输送腔块(3)两侧的辅助腔块(4),所述输送腔块(3)中部设有输送线缆(5),所述辅助腔块(4)的中部设有纠偏辅助线缆(6),所述输送腔块(3)靠近辅助腔块(4)的一侧设有滑槽(7),所述辅助腔块(4)靠近输送腔块(3)的一侧设有与滑槽(7)滑移配合的滑块(8),所述护套腔(2)包括方形护套(9)和弹性承压块(10),所述方形护套(9)内壁设有转槽块(11),所述辅助腔块(4)上设有与转槽块(11)插接配合的转块(12),所述弹性承压块(10)与方形护套(9)侧壁间设有缓冲块(13),所述弹性承压块(10)保持与线缆腔(1)表面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其特征是:位于所述滑块(8)两端与滑槽(7)槽壁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拉行车扁电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贺张铭张传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实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