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65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应用在专用线缆的领域中,解决了现有机器人电缆易出现绕卷故障和损耗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线缆和保护层,其特征是:所述线缆包括缆芯护套以及输送线缆组件,所述输送线缆组件包括多股电缆线和电缆承托块,所述电缆承托块呈S形,所述电缆承托块的两端设有线缆空腔,所述线缆空腔的腔壁设有三角弹性块,所述线缆空腔上设有开口槽,所述缆芯护套呈环形,所述缆芯护套内壁的中部设有三角卡槽块,所述保护层包括外侧耐磨层和内侧弹性缓震层,所述内侧弹性缓震层包括弹性本体以及设于弹性本体内部的缓震空腔,具有提高电缆绕卷使用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
本技术涉及专用线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机器人抓手的不断普及,相关配套产业链也在进行着不断的优化升级。其中涉及机器人连接线缆产品的研发,主要解决现有条件下无法满足工业机器人反复运动同时的电缆绕卷松放稳定性,往往相对于其他易损易耗件来说,机器人连接电缆的故障率较高,主要是因为现有专用线缆的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电缆的延展弯曲收缩性不佳,多次绕折后会产生对线缆内部不可逆的结构性损伤,导致信号输送等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机器人专用电缆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包括线缆和保护层,所述线缆包括缆芯护套以及输送线缆组件,所述输送线缆组件包括多股电缆线和电缆承托块,所述电缆承托块呈S形,所述电缆承托块的两端设有线缆空腔,所述线缆空腔的腔壁设有三角弹性块,所述线缆空腔上设有开口槽,所述缆芯护套呈环形,所述缆芯护套内壁的中部设有三角卡槽块,所述保护层包括外侧耐磨层和内侧弹性缓震层,所述内侧弹性缓震层包括弹性本体以及设于弹性本体内部的缓震空腔,所述缓震空腔的内壁设有一对相互抵触的弹性凸块。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承托块的内部设有柔性金属弹片。进一步的:所述三角卡槽块内穿设有细软钢丝。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弹性缓震层与缆芯护套抵触的一侧设有耐磨层。进一步的:所述缆芯护套的内壁设有绝缘层。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槽处的电缆承托块端壁设有球形环压块。进一步的:外侧耐磨层与内侧弹性缓震层之间设有无纺布拒油保护层。进一步的:所述缆芯护套的中部设有陶瓷阻燃层。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S形电缆承托块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穿设于线缆空腔中的电缆进行稳定的承托限位,且利用电缆承托块自身的弹性性能能够实现线缆整体在弯曲形变过程中的适配调节,保持电缆之间同步的变化趋势,减小因为电缆之间受力不均产生的对单股电缆的过度压力作用;2、通过缆芯护套以及内侧弹性缓震层的设置,有助于实现电缆绕卷过程中保护层相对于线缆内电缆部分的缓冲避震效果,也有助于保障机器人连接电缆在绕折过程中的平缓形变过程,以及线缆正常状态下的快速恢复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展现实施例中连接电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展现实施例中缓震空腔内部示意图;图3是用于展现实施例中缆芯护套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线缆;2、保护层;3、缆芯护套;4、输送线缆组件;5、电缆线;6、电缆承托块;7、线缆空腔;8、三角弹性块;9、开口槽;10、三角卡槽块;11、外侧耐磨层;12、内侧弹性缓震层;13、弹性本体;14、缓震空腔;15、弹性凸块;16、柔性金属弹片;17、细软钢丝;19、绝缘层;20、球形环压块;21、无纺布拒油保护层;22、陶瓷阻燃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线缆1和保护层2,线缆1包括缆芯护套3以及输送线缆1组件,输送线缆1组件包括多股电缆线5和电缆承托块6,电缆承托块6呈S形,在电缆承托块6的两端设有线缆1空腔,电缆线5穿设于线缆1空腔中。同时在电缆承托块6的内部设有柔性金属弹片16,利用柔性金属弹片16的作用能够保持S形电缆承托块6相对稳定的承托限位姿态,实现对内部电缆线5的稳定限位,且柔性金属弹片16自身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能够实现机器人连接电缆轻微弯曲状态下的适应性调整,减小直接作用于电缆线5部分的形变压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多股电缆线5的一致形变趋势,减小因为受力不均带来的对内部电缆线5过度压力作用,从而保障连接电缆反复绕卷使用过程中的可靠于稳定。在线缆1空腔的腔壁设有三角弹性块8,线缆1空腔上设有开口槽9,缆芯护套3呈环形,利用缆芯护套3的收束效果能够实现线缆1空腔内壁于电缆线5之间的充分接触限位,且线缆1空腔部分的三角弹性块8能够实现聚合,形成线缆1空腔内壁与电缆线5接触处的柔性垫层。且在开口槽9处的电缆承托块6端壁设有球形环压块20,一旦缆芯护套3实现对电缆承托块6的包裹性收束,使得开口槽9处的球形环压块20保持与电缆承托块6侧壁的贴合,也保障了线缆1空腔保护效果的相对稳定。缆芯护套3内壁的中部还设有三角卡槽块10,当缆芯护套3套设于电缆承托块6上时,保持三角卡槽块10与开口槽9闭合处的挤压,从而进一步提高线缆1空腔与电缆线5之间的稳定抵触效果。三角卡槽块10内还设有细软钢丝17,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连接电缆的抗拉性能以及受力弯曲过程中的抗弯强度。保护层2包括了外侧耐磨层11和内侧弹性缓震层12,内侧弹性缓震层12包括弹性本体13以及设于弹性本体13内部的缓震空腔14,在缓震空腔14的内壁设有一对相互抵触的弹性凸块15(如图2所示),内侧弹性缓震层12与缆芯护套3抵触的一侧设有耐磨层,当连接电缆受压或者受力弯曲状态下,利用一对弹性凸块15之间的相互挤压,能够实现对部分外力的缓冲消释,且利用弹性凸块15自身的弹性形变能够减小内部电缆线5受力弯曲的程度,使内部电缆线5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姿态,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耐弯耐折性能,一旦连接线缆1的弯曲程度过大,耐磨层的设置则保障了作用于线缆1部分的外力受力充分均匀,减小出现受力不充分等出现的线缆1线内部的相对活动。由于机器人电缆线5的工作环境要求较高,需要保障连接电缆可靠的传导性能,在缆芯护套3的内壁设有绝缘层19(如图3所示),能够有效减小外界对内部输送电缆正常输送信号的干扰和泄漏。同时缆芯护套3的中部设有陶瓷阻燃层22(如图3所示),则实现了对整个连接电缆耐火、防火性能的提升。在外侧耐磨层11与内侧弹性缓震层12之间则设有无纺布拒油保护层21,能够有效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油污等进入连接电缆内部影响电缆稳定工作的状况。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包括线缆(1)和保护层(2),其特征是:所述线缆(1)包括缆芯护套(3)以及输送线缆(1)组件,所述输送线缆(1)组件包括多股电缆线(5)和电缆承托块(6),所述电缆承托块(6)呈S形,所述电缆承托块(6)的两端设有线缆(1)空腔,所述线缆(1)空腔的腔壁设有三角弹性块(8),所述线缆(1)空腔上设有开口槽(9),所述缆芯护套(3)呈环形,所述缆芯护套(3)内壁的中部设有三角卡槽块(10),所述保护层(2)包括外侧耐磨层(11)和内侧弹性缓震层(12),所述内侧弹性缓震层(12)包括弹性本体(13)以及设于弹性本体(13)内部的缓震空腔(14),所述缓震空腔(14)的内壁设有一对相互抵触的弹性凸块(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包括线缆(1)和保护层(2),其特征是:所述线缆(1)包括缆芯护套(3)以及输送线缆(1)组件,所述输送线缆(1)组件包括多股电缆线(5)和电缆承托块(6),所述电缆承托块(6)呈S形,所述电缆承托块(6)的两端设有线缆(1)空腔,所述线缆(1)空腔的腔壁设有三角弹性块(8),所述线缆(1)空腔上设有开口槽(9),所述缆芯护套(3)呈环形,所述缆芯护套(3)内壁的中部设有三角卡槽块(10),所述保护层(2)包括外侧耐磨层(11)和内侧弹性缓震层(12),所述内侧弹性缓震层(12)包括弹性本体(13)以及设于弹性本体(13)内部的缓震空腔(14),所述缓震空腔(14)的内壁设有一对相互抵触的弹性凸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绕机器人连接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电缆承托块(6)的内部设有柔性金属弹片(16)。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贺张铭张传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实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